撰稿·沈嘉禄
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自杀的事,在媒体和网上议论得很激烈。有记者认为这一切均因为贫困所致。大学本科毕业因拖欠学费,5年后才拿到毕业证,也间接导致工作不顺。杨元元后来在校外租房住,但由于生活设施的匮乏,来沪的母亲只能睡在水泥地上,想和老母亲在宿舍里凑合挤一下却遭到校方拒绝……
涉事各方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解读。但我认为,如果一味地将造成悲剧的原因归于贫困或学校,或流于片面,或浮于表面,杨元元本人的因素应该冷静考察。诚如杨元元的弟弟所言,在姐姐的死因上,有自然条件、校方工作方式、未能及时得到组织的帮助等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姐姐“性格好强,有什么事都自己扛着,不愿意告诉别人”。
性格好强,这似乎是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说“共同性格”,它的积极意义是可以激励自身潜能的爆发,但不幸的是,这种性格常常表现为极端的自卑和封闭。家里有困难,杨元元却从来不跟同学、朋友说。同学们反映,她“平时沟通不多,看上去有点孤僻”。这种孤僻,用“好强”两字解释有点勉强,“自卑和封闭”或许是主因。
假如——杨元元自2002年9月毕业后,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中心任教很顺利,或者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也很顺利,好强性格能够得到缓释。但事实上,此后的4年,杨元元的工作一直“漂泊不定”。再说了,“漂”在江湖——事实上成千上万个大学毕业生在北漂、海漂,一定要敢于接受碰壁,脸皮要厚,神经要坚强,更要抓住机遇,甚至创造机遇。而杨元元似乎没有这个能耐,她又选择回到学校,她其实是在寻找避难的港湾啊。
人生最后时刻,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可怜的女研究生发出了“知识为何改变不了命运”的哀鸣。这声哀鸣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但其实是一个误区。知识,这里特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实话,用处相当有限。在很多情况下,更实用的倒是世事人情的知识,说到底也就是生存技巧。性格孤僻的杨元元,不愿与同学交往过深,这方面的知识就可能严重欠缺。
有一次我在某市公安局采访,其间一位负责与高校保卫部门联络的警官进来告诉我:某高校一位女学生跳楼身亡,她身上带着的银行卡是学校专门发放给贫困生的,但老师发现一分钱也没少。原因是什么?也是性格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后来我知道,很多贫困生认为接受学校或别人的救济是一种耻辱。
在价值观发生错位的环境里,贫困不是罪,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而且往往累积于自身。初涉人世的孩子可能经不起这种重压,杨元元也许给出了悲剧性的注释。
在党和政府加强对贫困弱势群体施以有力救助的今天,贫困孩子应该理直气壮地享受社会福利与救助,这是你们作为中国人的权利。谁要是怠慢你们,一定要大声疾呼,甚至“野蛮”地捋袖跣足争抢属于你的那块蛋糕。不要怕,你们的背后,就是政府和你的父辈们。
说起了“野蛮”,我还想说几句,这可能理解为一种生存技能。在今天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着重向学生施教课本知识,而忽略了生存技巧。所以才会有孩子被江水冲走不知如何逃生,才会有武汉长江学院大学生前去救人而壮烈牺牲……而在平时,中小学生遇到不良少年暴力抢夺钱财而不知如何应对,更不知以暴制暴,遇到交通混乱局面不知如何保护自己,青少年上当受骗案件也屡有发生……还有刚刚过去的那件惨事,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当场死亡,26名学生受伤,说明了今天的孩子不够“野蛮”,抵抗生存风险的能力很差。上周交付上海市人大讨论的《消防条例》修改稿,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与救火,它的背后似乎也折射出孩子生存技能的缺失。
如果读者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么我再问一声:今天的学生会钉一枚钉子吗?会爬树吗?会游泳吗?会从火场中逃生吗?会打架吗?会换保险丝吗?会抓老鼠捉野猫吗?会击退一条疯狗吗?比今天更贫困的孩子,是我们这一代,是知青上山下乡那会,当时却很少听说谁纯粹因为贫困而自杀。因为我们“物竞天择”地学会了生存技能,脸皮也厚,而且足够“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