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变革网民为何总说不?
◎文/《青年周末》记者 李佳
上月初,北京大学正式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条消息从宣布伊始就在网络上成为各方抨击的对象,招致了众多网民的强烈非议。
高考在中国从来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不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一长串的弊端纷纷予以指责;变化,就会立即在网络上激起高声叫骂,恨不得霎时将新政策扼杀于萌芽之中。变与不变总是错,对的永远是善于叫骂的网民们。
■北大:鼓励中学校长推荐偏才怪才
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指部分经北大审核通过的高中校长明年可以推荐信的方式,向北大推荐特点突出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在通过北大专家的面试后,不用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直接成为自主招生候选人。
成为北大自主招生候选人,意味着这些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其中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在推出新尝试的同时,北大强调会在北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以接受各方监督。之后,北大宣布了首批获得推荐资质的39所中学名称,各学校先后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名单。
北大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大的本意是想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能为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北大接受教育。一句话,像清华大学2008年那样,降60分录取少女作家蒋方舟,北大也能做到。
■网民:校长推荐制不公平
伴随“推荐制”的每一点进展,来自网民的非议此起彼伏,愈加强烈。先是有网民替未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不满:凭什么只有那39所中学入选?而且这些学校全分布在大中城市,这对农村地区的学校不公平?还有人说,为什么考生数量众多的山东省没有中学入选?河南省也仅有2所中学获得资质?
还有网民质疑,是校长更了解学生,还是任课教师更了解学生?凭什么要把推荐权给校长?这不是滋生教育腐败,让那些有权有势的学生家长有给校长送礼的机会了么?“这回中学校长们又多了一个收受贿赂的机会了”!
尽管随北大“推荐制”同时公布的还有公示制度,但仍有网民抨击评定规则不够透明,“公示名单就能保证推荐制的过程合理么”?该制度是“徒增不公,北大疑似作秀”。更有网民言之凿凿地预测,“北大推荐制走不了多远”!
纵观网络评论,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评论,绝大多数都是批评意见,态度稍微缓和点的,也是劝北大暂缓执行“推荐制”。北大所承压力之重,可窥一斑。
■中学校长:我也想推荐怪才可是不敢
另一边厢,获得推荐资质中学校长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处于舆论风暴中的中学校长们先是集体“失语”,至今未见哪位校长大方出来接受媒体采访,为自己获得推荐资格表示光荣和自豪。
等推荐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有的中学校长一开始因为背负的压力太大,迟迟不敢推荐学生,甚至宣布要放弃推荐权。河南省的郑州一中明明有3个推荐名额此次却只推荐1名,原因是“推荐制实行第一年要把工作做扎实”。
推荐学生历经波折最终向外公布后,大家又发现问题了——怎么全是学习尖子?这和北大希望的让中学校长们推荐一些“偏才、怪才,敞开大门”的初衷不符呀?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宋璞苦哈哈地说:“学校这批学生中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从内心来讲,我也想推荐那些成绩差一点的,但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其考试分数未必能达到北大的录取标准,这样的学生北大敢录吗?就算录取了,其他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见吗?”宋璞说,他思前想后,认为还是唯有分数是最有说服力的。
还有的校长担心,一旦推荐上去的学生没有被选中,来年学校被“刷下来”,就麻烦了。“北大最终录取时还是要看高考分数,虽然可降30分。所以,我们第一年肯定要推荐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
虽然名为校长推荐制,但很多中学校长坦言,推荐上来的学生实际上是学校领导班子按照统一标准共同决定的,“这样的权力,看着很美,用着烫手”。
■家长:推荐制只不过是北大提前“掐尖”
网民们不满,校长们棘手,家长们也是颇多怨言。
那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本来凭本事肯定能考上,被推荐就等于提前锁定了高考志愿,这样是否会失去选择其他高校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有特长有才华但又没有把握准能考上的孩子家长,面对学校最终仍以学习成绩为推荐标准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名额被“浪费”掉。
有家长干脆说:“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只不过是北大的一个提前掐尖计划而已。”
■北大,面对压力,你要顶住
中国的高考永远是最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之一。
前些年,抨击全国统一高考 “一刀切”,抹杀地方教育发展个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声音甚嚣尘上。于是在2000年,上海、北京率先进行了自主命题的试点,由此拉开了全国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大幕。截止到今年,实行自主命题的省、市达到了16个。
可是有人说了,分省命题质量与水平难以保证。各省市之间考生所用考卷不一样,从而使各省市之间很难从考试成绩这个角度来比较和评价相互间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还会影响将来大学在自己省份的扩招。
此外,批评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声音也一直存在,认为仅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考生当年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其弊端尽显。
于是,2003年,全国22所高水平大学开始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一些名牌大学拿出一定的名额,让一些优秀学生提前参加本校自行命题考试,从而绕开高考进入大学。这些学生即使失败还可以通过其后的高考进行“二次考试”,一次机会变成了两次。
可是又有网民说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不够透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肯定会在高考中落马的考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生不透明的考试进名校读书,这个制度不好,还是全国统一高考最公平。
总之,高考终身不变,网民骂,高考进行变革,网民也骂。
再拿这次的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来说。以前,像韩寒这样教育体制外成材的作家,网民们会拿它说事,“你看,中国的高考就是不合理,像韩寒这样的偏才怪才,根本没机会享受高等教育。中国的名校应有名校的风度,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对”。现在北大拿出了新政策,鼓励中学校长推荐偏才怪才,北大可降30分录取,网民们骂得更凶了,“什么破推荐制,这不是让中学校长拿去送人情么?”
但是我要说,一个新制度的推出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可我们不能因为不尽如人意就固步自封,无所变化。既然每个人都看到旧制度的弊端,就应该有勇气突破和变革。即使我们每个人并非有这个权利、这样的机会去做变化,但我们至少要做到,对那些敢于变革,勇于尝试的人,不讥笑、叫骂、添乱,而是要理解、鼓励和宽容。
正是基于此,对于北大率先实行的“中学校长推荐制”,我们坚决支持。北大,面对各方压力,你要顶住。
◎供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