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姚鸿明:用大爱方式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08:42  中国网
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姚鸿明:用大爱方式工作
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姚鸿明先生(摄影 中国网 齐锐)

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姚鸿明:用大爱方式工作
澳门街坊总会 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摄影 中国网 冯竹)

  (中国网 12月17日讯 记者 冯竹) 关注民生、根植澳门社会,是街坊总会一贯的理念。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港澳回归的历史转折,澳门百姓的爱国热忱很高,澳门街坊总会顺应潮流,于198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了。

  20多年来,街坊总会把“团结街坊、参与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群、共建特区”作为工作宗旨,先后开办了3所学校、2间托儿所、30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中心、6间学生自修室以及3间诊疗所等,开展社区、街区和大厦的服务工作,开展家庭、长者、青少年、幼儿、医疗和教育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涵盖澳门、颇具规模的社区服务网络。

  中国网:街坊总会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姚鸿明:我们街坊总会主要从事社区的工作。街坊总会下设26个分会,分布在澳门的各个社区,涵盖整个澳门地域。此外,我们还有23个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开办了学校,还跟小业主建立了长效联系,通过这样一些渠道开展社区服务。除此之外,我们也积极地参政议政,反映百姓意见,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议,推动政府依法办事,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元化的社区服务。

  中国网:回归10年时间,街坊总会在服务上会有哪些变化?

  姚鸿明:10年间,我们街坊总会办了7个服务中心,有长者的、青少年的、社区的,还建了这样一幢社区大楼。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单项的服务,比如单亲家庭网络服务、社区保健服务、社区的心理辅导、社工服务等等,多方面的服务项目推出。为了适应市民的需要,我们的学校也从原来只有小学部,到现在开办了中学,现在我们的学生有两千多名,150多名教职员工。

  中国网:这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吧?

  姚鸿明:街坊总会有380多名专职员工,2/3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也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还有150多名教职员工从事教育工作。除了街坊总会的服务实体以外,我们下设的街坊会也办有服务中心、学校等服务机构,这样的机构大概也有近20个。老人中心、社区中心、文康中心、学校、托儿所,加起来服务机构有50多个,全加起来工作人员有600多人。

  此外我们有上千名的志愿者,街坊会的会长、理事长都是志愿者。各个服务机构自己也有志愿团体,活动很多,大部分工作还是依靠志愿者来做。

  对于独居老人,我们有为长者服务的网络,定期探访澳门的独居老人,全澳门有4000多名独居老人,我们探访的有1400多,主要还是靠400多名志愿者每个月定期上门去探视。我们每年10月份会为独居老人举办筹款活动,今年筹了80多万款项,给独居老人谋福利。

  中国网:澳门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除了探访还有什么方式帮助他们?

  姚鸿明:是,除了开展探访服务之外,我们也跟政府合作开展平安通的工作,在独居老人家里安一个电话,如果他有需求按一下按钮就直接跟我们的服务中心接通了,这样通过对话了解老人家的需求、需要,如果有要求紧急救援的话,我们马上通知医院、警方,或者志愿者,都可以第一时间上门提供服务的。

  中国网:如此繁杂的工作,您觉得街坊总会的工作难点在哪里?

  姚鸿明:我们的服务种类很多,所以经费方面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300多名专职人员,每个月的工资300多万,虽然政府会有一部分拨款,或者通过基金会提供一些支援,但很多服务的开展还需要筹集资金,很多时候我们要向社会筹集。我们会把政府资助的和社会募捐的每一分钱尽可能地用在服务对象身上。所以我们很多服务都是利用志愿者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服务专业话水平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目前员工的专业化服务培训比较欠缺,整个澳门做得都不够好,所以我们会邀请香港的教授来给我们培训,虽然花钱做培训,但我们觉得很值。

  明年一月份,澳门会跟香港大学敬修学院办一个培训班,暨非赢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进修班,要求大学以上行政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两年的时间,采取在职学习的方式,也是为了员工提高专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中国网:员工工作时间会很长么?因为我联系的郑小姐她周六还上班。

  姚鸿明:我们目前是5天半工作制,虽然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往往工作需要是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概念的,像周末或者下了班以后有紧急情况发生,都要第一时间做工作的,许多时候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做事。幸好我们的员工都抱着一种服务市民、服务社会的心态去做事,就不太计较报酬、工作时间的问题,大家都很投入地去工作,无私地奉献吧。

  中国网:面对土生葡人族群我们怎样开展工作?

  姚鸿明:主要是合作开展敬老、紧急救援的工作,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经济情况较好,他们有自己的慈善机构:仁慈堂,在议事厅前地的喷水池旁边,是一幢5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我们两个组织为了族群和谐的共同目标,工作还是很好开展的。

  比如说回归初期社会环境不太好,贫困家庭比较多,经济不好的时候需要有紧急救助,仁慈堂跟我们一起筹集一笔款项作为基金,对于需要紧急援助的家庭提供现金援助。只要百姓来求助,3天内这个钱就可以批出去。钱的数额不大,有两千块,只承担救急的功能,长久的救助还要靠政府来承担。

  中国网:这个救急款项是需要还的么?

  姚鸿明:我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看他的还款能力,没办法还就给他了,如果觉得能还的话,他可以分期分批地还,期限由他自己定,怎么还钱都随他,目前来讲大部分还是送给他们、捐给他们的。有一部分主动还的,因为他知道这笔钱还了的话可以支持其他一些有困难的家庭,有条件的他们会还,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从开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户领到这笔钱。

  中国网:10年里,澳门的贫富差距是更大了还是缩小了?

  姚鸿明:10年里有一部分人确实富起来了,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能力啊、身体条件啊决定了收入没办法提高,生活还是相对困难的,属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范畴,比如说长期病患、年纪过大的,政府也会有相应的措施。在经济援助这块,每年都会开展救助活动,春节期间,我们都会有访贫问苦的活动,我们今年一共向四千多户贫困家庭发放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还有跟《澳门日报》的公益基金会合作发放一些慰问金,光是公益基金会就有一千两百多户发放的群体,另外还有将近三千户我们通过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捐助,目的就是让百姓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吧。

  中国网:我们内地的街道办会为帮助调节邻里矛盾,街坊总会这边会有一些对居民情感梳理的工作么?

  姚鸿明:我们从50年代就开展睦邻互助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街坊总会有心理辅导,有专职的社工来提供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帮助情绪上、精神上不太愉快的市民。今年与卫生局合作开展了这个项目。因为澳门发展太快了,社会发展也比较复杂,精神疾患比较突出,这时候要做好预防、疏导的工作,前期做好了就会降低一部份发病率,目前来讲还可以,更重要的是通过邻里之间的互助,平时的关怀照顾去化解,心理辅导作为更深层次的工作去配合,相信效果会很好。

  中国网:街坊总会会承担部分社区医疗的工作么?

  姚鸿明:街坊总会办有中医诊所,1957年办到现在50多年了,看病比私人医生便宜多了,还对有困难的百姓免费。此外,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社区保健服务,跟明德慈善会马万祺的儿子一起,合作搞的社区服务中心,在公园里给老人家和来做运动的街坊们量血压、量血糖。

  中国网:您做街坊总会理事长有多长时间?会遇到什么比较棘手的问题?

  姚鸿明:理事长的时间倒不长,我是03年当选的,到现在6年的时间,但是我做街坊工作已经30年了,一直专注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街坊服务挺开心的,但也遇到过百姓不太理解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诉求不会完全满足,只能部分满足,他们觉得我们帮不了他,甚至批评我们,包括在传媒上提出不太好的说法,这时候就觉得很委屈,我们已经尽了力,我们的能力只能是这样,因为我们不是政府,我们做事情只是尽我们的心、尽我们的力,能够做多少就尽量去努力,甚至是日以继夜地工作都不太计较,但得不到理解的时候就比较难过。

  不过过后也知道,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他们有诉求还会继续帮助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你批评我了我就不帮你。群众有什么需要,不管他支持不支持我们,或者说原来反对我们,都会尽量帮助。因为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不会计较他们的政治背景、种族出身、宗教文化等等,都不会计较,用大爱的方式去工作,就会很开心。(完)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