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被指夸大中国军力 专家网民均不认可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10:29  世界新闻报

  社科院夸大中国军力招恶评

  网民觉得匪夷所思,军事专家认为国家军力绝非静态数据可以衡量

  《世界新闻报》记者/鞠芳

  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国际形势黄皮书》。这份黄皮书的结论让国人很是惊讶: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七,军力却仅次于美国排第二!中国综合国力真有那么弱?军力真有那么强?社科院的这份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军力评估只看数量

  由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这份黄皮书,选取了西方七国和“金砖四国”作为评估对象,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5个直接因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4个影响要素。

  结果,11国综合国力排名的前三甲为:美国、日本、德国;接下来依次为: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和巴西。这一排名的确有些出人意料,比如,加拿大竟然排在了第四的位置。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的军力排名竟然高居第二。

  对引起热议最多的中国军力排名,黄皮书的进一步解释是,这一排名考虑的主要是数量,而没有将质量因素包括进去,具体评估包括三个方面:军费、军队人员和武器装备。中、俄两国军队人数多,装备数量大,且军费排在中上游,因此其军事实力排到了前面。而从整体来看,两国的军事装备,尤其是常规武器的现代化程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更是相距甚远。

  专家网民都不认可

  对于社科院这份黄皮书公布的结论,大部分网民和专家都持有异议。不少网民留言说,中国综合国力的排名太低,而中国军力排名第二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并非中国权威的军事研究机构,一些学者并不具备军事常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绝非静态数据可以衡量,应该看其整体的工业实力和技术实力。

  戴旭指出,衡量一国的军力,应看其是否拥有大型的武器系统,比如全球定位系统、航母集群、能远程投放的精确攻击系统等;此外,还应包括一国军队参与现代战争的经验。打比方说,一个缺乏实战经验的运动员肯定难以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而中国军队在实战方面显然有欠缺。他还强调,军队人数和传统武器的数量多,恰恰是落后的标志。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国际问题专家余万里也认为,“中国军力排名第二”的确有点高估。在他看来,至少俄罗斯的军力要比中国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政治实际上很难量化,一些指标的权重应该是多少,其中有很大的主观因素,难以做到精确。因此,社科院这份黄皮书的结论顶多也只是个参考。

  黄皮书的主要编制者之一李少军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不应该高估中国的军力。因为即便不考虑武器的质量,中国军力的总得分与美国也有很大差距。按照百分制计算,美国军事实力得分是90.08分,中国的得分只有33.3分。

  外媒视点有所不同

  截至本报发稿时为止,记者还没有查到西方媒体有关社科院这份黄皮书的报道。戴旭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媒体还需要时间去消化报告中的内容。但在新加坡《联合早报》、韩国《朝鲜日报》等外媒的中文网站上,黄皮书的结论都被置于最醒目的位置。记者还注意到,这些外国媒体与中国媒体的关注点有一定差别。中国媒体焣焦的是中国军力的排名,而外媒则更多地把焦点对准了“中国综合国力排名第七”这一点。

  今年早些时候,韩国《朝鲜日报》与“韩半岛先进化财团”曾共同公布了一份“综合国力”调查报告,认为在二十国集团(G20)中,美国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其中,中国在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社会资本实力等3个软件领域排名第一。这份调查结果曾引起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热议。

  随着中国的发展,有关中美两国集团(G2)之类的议论日渐升温。记者以为,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权威研究机构宣称中国综合国力只排名第七,在外媒看来可能是有意低估。不过,戴旭认为,这一排名可能已经高估,因为只要看看中国的人均GDP、人均资源拥有量就知道了。

  国政专家余万里则指出,综合国力不应只看人口、面积、资源这些静态因素,还应该看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排名的确有点被低估,而排名第四的加拿大则显然有点高估。

  新闻分析 / ANALYSIS

  黄皮书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

  多年来,西方经常借中国军力等问题来高唱“中国威胁论”。在这种大背景下,社科院这份黄皮书会否授人“中国威胁论”的口实?用军事专家戴旭的话说,对于社科院主动送上门、可用来攻击中国的“炮弹”,“他们(西方)能饶得了你?”

  但北大国际问题专家余万里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只是中国官方的一个智库,有其独立性,社科院的黄皮书不是中国政府的白皮书,不能代表中国政府的观点。实际上,这份黄皮书只是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专家编制的,相当于社科院一个课题组的结论,只是一些学者的观点,人们不要过于大惊小怪,而应将之视为“一家之言”。(鞠芳)

  新闻资料

  白皮书、蓝皮书、黄皮书……

  白皮书、蓝皮书、黄皮书等,是指政府、议会、机构等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财政等重大问题的文件,由于各国习惯和文件内容不同,封面为白色的叫白皮书,封面为蓝色的叫蓝皮书,也有用别的颜色,如黄皮书、红皮书等。

  中国最早的白皮书是1991年发布的《中国的人权状况》。自当年起,中国每年都会发布数份白皮书,内容常涉及中国的人权、国防、民族政策等。而最早的蓝皮书是社科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按年度推出的《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预测》报告。如今,社科院经常就经济等问题发布黄皮书,就住房政策等发布绿皮书。不过,到底是使用蓝皮书、黄皮书、绿皮书……,并无一定之规。(宗荷)

  《世界新闻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