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推手行业衍生灰色产业链 专家建议进行约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11:40  民主与法制时报

  网络异变:从推手到打手

  网络推手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冲动,虚假宣传、删帖、污蔑、诋毁、诽谤竞争对手公司,而今都成为网络推手公司业务之一。有推手甚至表示,花5万元,他能成功影响法院判决。

  2009年12月1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将此类行为评价为“网络黑社会”。发展5年之久的网络推手,至此何去何从?是否真如铲除黑社会一般被连根拔起?

  □本报记者 杨 明

  网络推手行业从未遭受过如此多的质疑。2009年12月1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甚至将其评价为“网络黑社会”。

  这个行当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冲动。此前,虚假宣传、删帖,都成了其业务之一,由此衍生出的灰色产业链,在业界尽人皆知。

  无人得知底线被突破的真正时间。不过,通过污蔑、诋毁、诽谤等手段,试图败坏企业、公司形象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网络推手异化为打手,甚至“网络黑社会”,早已不是孤例。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还可以靠骂人挣钱。”一家受害企业的员工说。

  一个网络推手甚至表示,他能成功影响法院判决。他的方法是短时间内在网络上制造舆论压力,“让2.2亿网民全知道这事”。作为回报,这位推手要求对方付费5万元。

  “如果网络上都是这种网络民意,舆论与司法之间的每次碰撞,胜利者将只会是金钱,因为后者能收买舆论。”记者采访到的一名业界人士称。

  经过网络推手制造的“舆论”究竟有多少,无法统计。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认为:“不能说所有热帖都是被设计的,但至少有一半,50%左右热帖是经过人为设计的。”

  不过,并非所有人对此都持认同观点。评论家鲁国平认为,网友是人,哪有这么好被骗;法院不是一班娃娃执法,是什么人想左右就能够左右的?

  历经长达5年发展之久的网络推手行业,是否真如报道所称,成了“网络黑社会”?如果不是,推手已经异化为何种状况?

  “操控500万个帖子”

  TT:12:27:00

  这个月不行啊,才挣了3万多。

  TT:12:27:21

  本想过年前15万的,够呛啊。

  TT:12:27:47   

  今天上午才挣了958元。

  12月23日,TT在一个QQ群里和同行抱怨。很明显,他觉得自己这个月没有挣够钱,想再多挣一些。他选择继续留在公司里发展。张元(化名)却决定要走了。

  26岁的张元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尝到了能“呼风唤雨”的味道。

  这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天仙妹妹”是从哪里掉下来的?“芙蓉姐姐”又是怎样暴得大名?当初传遍网络的“别针换别墅”从何而来?前段时间热议纷纷的“香水女孩”炮轰教育部,背后真相如何?

  背后“呼风唤雨”的是一个推手团队。有些时候,推手改行也会做“打手”干的活。道理很简单,褒、贬只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

  张元没做过打手,也选择了不做打手。这是他的底线。

  他曾是制药公司员工,收入不错,活也不多。去年年初,年轻气盛的他拎着行李包就要去北京。这个决定令家人大吃一惊。前景如何不得而知,他要放弃的,却是稳定的工作,以及伴在父母身边闲适的生活。

  4月1日,愚人节当天,张元入职。

  家人电话打来问,工作靠谱吗?他们显然无法得知推手能是一份工作,并且值得儿子奔波大半个中国,放弃眼前的一切。

  电话里,张元尽量表现得踌躇满怀:“挣钱能比以前多很多。”

  实际情况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来之前,老板告诉张元,公司有30多名员工,正是发展黄金期,“招兵买马,不拒人才”。到了公司,张元才发现,实际员工只有3名。现在,张元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那杆枪”。

  老板自称在国际大公司做过总监,后来开过公司。这些,张元都无法求证。不过,以他自身的经历来看,老板能放弃过往一切来做网络推手,的确需要魄力。

  另外两名员工的宣传材料也都很“牛”:一位曾在IBM做过客户总监,另一位在公关公司呆过。

  网络异变:从推手到打手

  老板要给张元写宣传材料,因为这样人家才会觉得他们更正规。“你以前干吗的?”老板问。

  张元忽然觉得自惭形秽起来。他以前的那些工作经历,在老板和另外两名员工面前压根儿不值一提。

  老板拍拍张元肩头说:“那写你以前在很牛的4A公司(指国际性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做过策划吧。”接着,老板给了张元一叠A4纸打印资料,就走了。

  这是张元成为一名全职网络推手的全部过程。相比其他推手,这个过程复杂了些。更多的网友,在被公司招至QQ群后,就开始收到任务:按照公司要求给全国各大、小论坛顶帖。

  这是一份超级廉价的工作:公司接到网络宣传任务,再把任务分配QQ群里的每一个“员工”。工作很简单,找到链接,进行回复,钱就到手了。标准价是每个帖子一块钱,这是公司收的。公司会给“团队长”每帖3毛钱,“团队长”再给下面每个发帖的孩子两毛钱。

  因为发帖内容是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顶”、“支持”之类,QQ群里的推手发布到网上的内容被称为“水帖”,发布者被称为“水军”。

  张元级别比“团队长”高一些,他不需要去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公司让他联系上百个顶帖团队,每个团队至少50人。按照每人一天能顶帖1000条计算,一整天,他最大负荷能操控500万个帖子。

  “意见领袖不能当饭吃”

  没有人能确切知道500万个帖子是什么概念,特别是将500万个帖子与金钱挂钩时。

  无视金钱,能影响到这么多帖子,无非能让你成为意见领袖。网络推手已经不满足于当意见领袖了,“领袖又不能当饭吃”。

  从最初别出心裁的策划,在网上制造一些轰动性事件、话题或者人物开始,网络推手们已经逐渐摸到了掌控网络舆论的脉搏。

  越来越多的“推手”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冲动,他们发现,操控网络舆论,其实已经成为一桩利益空间巨大的“生意”。

  2005年,网友浪兄发表了一组“天仙妹妹”照片后,短短两个月里,这位名叫余红艳(真名叫尔玛依娜)的四川理县普通羌族姑娘,红遍大江南北。

  拍一组照片挂在网上就能“红遍大江南北”?回顾“天仙妹妹”走红过程,不难发现人为推动的痕迹。

  毫无疑问,混迹网络多年的浪兄很清楚什么能吸引网民关注。

  2005年8月6日,浪兄发现余红艳,“惊为天人”。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浪兄拍下了一组照片,并于第二天在TOM网汽车论坛里发布了《单车川藏自驾游之惊见天仙mm》的主题帖,立即引来网友关注。

  美女帖一直是网络点击率的基本保障,然而如果只是美女,没有话题,无法大红大紫。

  浸淫网络多年的浪兄自然很清楚网络推广法则,他为“天仙妹妹”设计了话题,又通过与编辑的关系,给帖子“加精”、“置顶”,“天仙妹妹”终于一炮而响。

  “成名”的好处接踵而来。单单形象代言、抢注商标就让“天仙妹妹”在一年多时间里进账200多万元。浪兄也摇身一变,成了“天仙妹妹”的经纪人——通过人为炒作获取经济利益的路线图昭然若揭。

  此后3年里,“芙蓉姐姐”、“流氓燕”、“车展最美清洁工妹妹”和“最美女教师梅香”等一批网络红人先后涌现。而在这些网络红人的背后,都有网络推手的影子。

  捧红“流氓燕”、“芙蓉姐姐”等红人的幕后推手陈墨如此总结这一阶段的炒作思路:先发现有争议的人物(通常是敢说敢做的女性),联系上对方,表达并达成合作意愿。再展开形象推广。推广包括找知名写手发表有争议性话题的文章,吸引更多网友参战;当把话题“养”到差不多成熟时,联系网站编辑、论坛版主制作专题,在数家大型网站上推广;之后吸引众多传统媒体纷纷跟进,为其推波助澜。

  陈墨直言,在炒作过程中,必须要保持适度的正反观点互驳,才能引起网友自发地发帖、跟帖。对批判言论较多的负面人物,“要组织一些写手写些正面的文章,挺一挺她,转换一下话题,同时删除一些攻击性言论”;而受追捧较多的,“会找点人来骂骂她”,让双方形成一种相持局面,在你来我往中持续制造热点话题,延续人物的曝光率。

  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墨甚至非常直白地概括网络推手的操作决窍:比如10个专家,3个专家说了我们想看到的观点,我们可以忽略那7个专家,把3个专家的观点无限放大。

  这个阶段的推手普遍赚得盆满钵满:“天仙妹妹”成为地方政府的旅游业形象代言人,并给策划人带来200万元收入。而被认为是“纯粹恶搞”的“芙蓉姐姐”,其“出场费”也高达数十万,“现在一般人都请不动她”。

  2007年初,陈墨成立了自己的网络推手公司。而今,陈墨的公司员工从刚成立时的三四个人发展到四五十人,收入也实现了千万元的跨越。

  “每家公司都刷点击”

  相比之下,有一年推手经验的TT和张元都只能被称为是新手:新手意味着更多的体力活,更少的回报。

  TT所在公司下设市场部、策划部、招募部、监察部,已经与一般的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无异。因为竞争的加剧,推手们的回报明显不如以前。

  张元告诉记者,门槛太低,以至于现在顶帖的人太多了,加入网络营销群,喊一声顶帖了,好几十人找你报到,顶一个帖子5分钱都有人干,“甚至不足电费、网费”。

  推手公司商业模式也已经不再是秘密。最近两年,类似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张元打包给记者发来一批资料,称只要仔细研究两天,谁都可以开一家推手公司,“看完后,你就可以拉单子了,一月兼职挣3000元没有任何问题”。

  作为公司“第四杆枪”,张元明显意识到生意不像往常那么好做了。他给自己定的工作量是“一天顶帖十万,发上万家论坛”。这与满负荷工作的500万帖子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友的审帖能力在明显提高。张元告诉记者,你把一个帖子顶起来,甚至置顶,都不一定有人看。网民现在太厉害了,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事情是不是广告。“你看帖子后边的回复,那么多‘炒作’、‘无耻’,就知道了。”

  更难判断的是点击率。张元告诉记者,收入是根据点击量来计算的,“100万的点击量,与公司签合同,回报是5万块钱”。

  不过,因为网友眼睛越来越“毒”,遇上明知是广告的推广帖,都会绕道而行。对推手公司而言,要达到预定的点击率非常难,这时候,推手公司也会作弊——找刷点击量的公司代为点击。

  这等同于是在欺骗。不过,多数推手公司乐此不疲,甚至刷点击的软件而今也能在网络上轻松下载到。

  也因此,这个阶段的推手公司,其收益中很大一部分源于虚报的点击率。

  张元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最近开了家推手公司,“第一个月就挣了1万,第二个月挣了15万,第三个月挣了40多万,成立的时候我去帮着培训了一下,3个月公司从5人成长到现在的20多人。”

  这不是张元愿意看到的结果,推手成功的背后,是中小企业的冤枉钱大把大把地砸进去,时间长了,这些企业迟早发现。

  他原以为相比电视台、报社广告,甚至相比百度竞价排名,中小企业利用推手宣传自己是既便宜又有效的方式。

  然而他错了,“对小企业而言,用推手做宣传效果不会很好,其实100万的点击里,真正看文章的网友可能连1万都不到。这个行业里的每家公司都在刷点击,付钱做宣传的企业花了这么多钱,最终啥都没有得到,网民又不是傻子,是不是广告现在还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张元说。

  他的新公司是一家广告公司,做的是类似的事情,“但至少在家人看来靠谱些”。

  推手突破底线

  市场逐渐饱和,加之竞争越发激烈,致使推手的生存空间一直在减小。策划、顶帖已经不再是推手的唯一工作。可以说,这个行业早已经在开始挑战“底线”。

  “删帖”是倒下的第一块风向标。

  在张元给记者的一份删帖清单里,几乎全国所有论坛的帖子,他们都能删掉,计价从每篇四五百到一两千不等。

  这并非难事:每个网站都有编辑,每个论坛都有版主,基本上只要与编辑、版主搞好关系,说好如何分成,删一篇帖子非常容易。

  对此,国内知名社区天涯社区的一位编辑持不同意见。他告诉记者,编辑的权力真的是很大,但好像还不至于拿钱删帖吧,“很多版主本身就有钱,未必是靠删帖赚的,有这样的情况,发现都是要开除的。”

  “天涯的帖子很难删。”张元说,“当然,能在天涯删一篇帖子,收益也相应的会很高,杂谈版的一篇帖子据说要两千块。”

  更多的推手公司则在转型成为“打手公司”。打手发展到极端状态,即是“网络黑社会”。

  事实上,网络打手比推手更容易做。一位知名推手表示,只要将虫子放进饮料易拉罐里,制成新闻网上发布,就能给该公司造成很大压力。

  去年下半年,瑞星公司与奇虎公司在网上曾爆发过一场口水战,据媒体报道,至少3家网络公关公司介入战争,他们总共获得了不少于100万元的报酬,其主要任务便是在网络上美化客户、攻击对手。

  这场沸沸扬扬的网络口水战一度白热化:凌晨时分,在多个网站论坛,突然出现IP地址接近、内容相同的攻击性帖子。而攻击内容也很快由事件上升到人格,如流氓、骗子、无耻等词语的骂人帖子甚至上了几个业内知名网站的首页。

  类似事件甚至延展至今年7月。当时,奇虎公司正式推出了一款免费杀毒软件,承诺永久免费杀毒服务。之后不久,一个有关奇虎黑幕的质疑就接踵而至。

  7月29日,一篇名为“奇虎离职老员工的告白”的帖子频繁出现在各大论坛,作者曝出“奇虎暗中搜集用户的隐私数据”。

  奇虎公司公关总监屠建路表示:“在网上,光是奇虎员工的假离职信就有成千上万封。”

  让他感到蹊跷的是,为什么像员工曝黑幕这样的帖子能够在一夜之间覆盖几百家论坛,并且能有如此惊人的回帖量。

  张元告诉记者,类似的行为,幕后毫无疑问是有推手在做动作,“这突破了推手底线,法律纠纷迟早要起。”

  “现在更可恶的是一些号称搞维权的推手,一手发负面新闻,一手删帖子,两边都吃!”他说。

  对此,“中国商业炒作第一人”、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网CEO黄相如表示,推手公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无职业道德可言,这种唯“财”是举的做法,并不稀奇。

  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基础上,督促整改,“也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不影响舆论监督的前提下,对推手公司进行强有力的约束。”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网络 推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