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策2010之统一:中国崛起为两岸统一提供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15:23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策2010之统一:中国崛起为两岸统一提供基础
  未来十年的情势发展,绝对对大陆以及两岸统一有利。图为2007年,支持两岸统一的台湾民众抗议陈水扁当局的教育政策是在搞分裂。法新社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在澳门以及香港的成功实践,也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模式有了足以参考的实证。中国的崛起,已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客观条件及物质基础。但接下来的十年,台湾还要经历两次领导人选举,“台独”势力还在伺机而动,挑战依然存在。

  【作者】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方辉

  统一步伐“退一进二”

  “大陆已经掌握了和‘台独’势力斗争的策略,加上主导权已经在大陆手上,即使两岸关系出现了后退,那也是退一步和进两步的关系”

  2009年12月19日晚,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宴会厅内鲜花吐艳,喜气洋洋——这天晚上,胡锦涛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令《新华澳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昶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胡锦涛所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有感而发的他第二天即以笔名富权在《新华澳报》上发表了《澳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可向台湾作示范》一文,直抒胸臆。这位知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念念不忘,“实际上,‘一国两制’概念的提出,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的。”

  从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至今,光阴已划过30载。此间,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定位由蒋经国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变换到了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可谓风雨不断,意味深长。

  未来,两岸关系是否还会跌宕起伏?再过十年,两岸关系会呈现什么样的图景,“一国两制”能否为台湾同胞所认同?或许明天的现实正是由我们今天的规划和未来的努力所决定。

  时间在大陆一边

  台湾最近多次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台湾人赞成维持现状,铁杆“独派”和铁杆“统派”都成为了“少数派”,而“维持现状者”最终还要参与台湾前途的选择,时间会把他们推向哪一边?

  “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时间拖得越久,两岸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淡。”台湾大学的张亚中教授认为,“‘拖’正中‘稳健台独’或‘柔性台独’人士下怀。”

  在台湾学界,李登辉被公认为是“一边一国”的始作俑者。“他明明知道大陆会坚决反对,这样他就可以煽动起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不满情绪。”张亚中认为,李登辉留给两岸关系的“刀痕”经过陈水扁撕扯后,让现在的马英九也无法弥合。

  “马英九一时之间无法扭转乾坤。”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似乎为张亚中的观点提供了支持:马英九为澄清《亚洲华尔街日报》12月14日刊出之专访中的“统一看未来十年两岸发展”是误报,15日接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重申其两岸政策是“不独、不统、不武”与维持现状。杨力宇会后还转述,他问马英九维持现状是否就是“维持台湾实质独立现状”,马并未否认。

  《亚洲华尔街日报》随后刊登的更正的说法是,记者误把“几十年”听成了“十年”。一篇刊登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的文章认为,“两岸是否统一,要看未来十年或者数十年的情势发展”都没错。问题是,未来十年的情势发展,绝对对两岸统一有利。“希望将两岸统一日程再拖个数十年的意图,根本就是空想。”

  即使民进党上台也无须害怕  

  不可否认,未来10年内,两岸关系将面临2012年和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考验,但即使过去“擅长”与大陆搞对抗的民进党上台,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认为也不必害怕。“大陆和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打交道多年,已经掌握了和‘台独’势力斗争的策略,加上我们越来越强大,主导权已经在大陆手上。即使两岸关系出现了后退,那也是退一步和进两步的关系。”

  而且“台湾外向型的经济特征需要大陆巨大的市场,两岸经贸关系会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发展势必要带动政治关系的发展”。许世铨认为,从现在看来,台湾必须依靠大陆才能走出经济困境。但要在经济上依靠大陆,政治上长期疏远大陆是不现实的。不管谁上台都要直面台湾的经济问题。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存在于台湾问题当中的美国因素。11月奥巴马访华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乐见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外界普遍认为,奥巴马的表态预示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转变,也体现了中美互相依存的现状。

  “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美国在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协助,美国也认识到它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台湾问题是我们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如果美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恐怕与大的中美关系过不去。”许世铨说。

  “一国两制”制度目前最优

  岛内一些有识之士对“一个中国原则”有一定共识,但对用何种方式完成统一却莫衷一是,所谓“邦联制”“联邦制”“屋顶论”“一国三宪(法)”等设想都有呈现。其中张亚中提出的“一中三宪”曾备受关注,他先后在北京和台北举办讨论会,基本框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但张亚中也承认,“学术界的赞同,并不表示官方的认可”。

  而许世铨则认为,不论怎么设计,都不能超出一个中国的框架,这是大陆的底线,不可能做出让步。至于以后名称是不是叫“一国两制”,可以商量。“但我觉得最终的安排超不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范围,目前来讲没有一个比一国两制更合适的制度。”许世铨说。(162)#

  大陆官方对台策略急不得

  【专家】林昶 《新华澳报》社长兼总编辑 

  《国际先驱导报》:如何才能尽快在两岸关系当中实现“一国两制”?

  林昶:从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看,台湾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度不高,对大陆现有制度和发展的状况并不十分了解,这是现实。我认为两岸之间现在缺乏的还是交流,过去是经济差距太大,现在台湾人又觉得不能接受大陆的政治制度。现在进行政治谈判没有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想要让台湾人认同“一国两制”需要时间,应注意向台湾深入宣传“一国两制”的好处,还要多做工作,而澳门的现实例子,就是生动的教材。

  如果让你利用澳门的经验来向台湾说明“一国两制”的好处,你认为应突出哪些方面?

  澳门回归以来,不但在实施“一国两制”方针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而在同一时期,台湾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低幅度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失业率高企,治安欠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澳门“一国两制”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地方的支持:从“CEPA”、开放内地居民到澳门个人游、允许澳门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帮助在内地的澳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推进重大基建设施对接、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澳门开放,到保障供澳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台湾地区同样适用“一国两制”方针。而且,还可根据台湾地区的实际情况,更为宽松。实际上,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001年曾提出,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可以继续保留台湾军队和继续保留政府架构等。这可能意味着,台湾的“国民革命军”不会被收编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而现的那一套政府架构,包括“五院”架构等,也都继续保留。

  现在有观点认为台湾只愿意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而在统一意识上越来越淡薄,与大陆的隔阂越来越大,大陆如何应对这种紧迫性的挑战?

  未来10年两岸关系还是会有突破,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经济对政治是有决定作用的,台湾有些人认为可以只和大陆发展经济关系,而不去改善政治关系,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等到两岸的政治关系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甚至阻碍经济发展的时候,改变的压力就会出现。台湾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当下面有了压力之后,上面就不得不改变。

  所以我主张大陆官方不要那么急,慢慢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壮大才是最重要的。(163)#          

  我的家人都对统一充满期待

  【讲述者】张超铭 30岁 台湾青年

  我叫张超铭,在大陆求学10载,并行医3年。13年前,怀着对中医的梦想,我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北京读大学。在过去这些年,两岸关系的跌宕起伏也让我动摇过,到底要不要留在大陆发展?而现在,我已经与大陆分不开了。

  几个月前,福建出台允许在大陆的台湾学生参考当地公务员的政策,让我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我希望在未来的10年里,两岸的领导人在处理两岸关系上,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能更多地为民众的基础生活考虑,让台湾人真正地融入到大陆社会,让大陆民众能深入地了解台湾的社会生态。

  两岸与其在政治谈判、建立军事互信等大框架上争吵,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民生上,民众得到实惠,也会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我认为,未来的10年里两岸关系向好的大势不会改变,我希望10年后自己会和大陆同事一样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能有一份住房公积金,在求职的时候不会再被“另眼相看”。

  我经常能在大陆遇到同乡,我想未来10年,北京也会像上海那样遍地都是台湾人。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仅仅是人数的变化。过去台湾人喜欢搞小团体,总觉得大陆同胞不是真心对待他们,现在这种感觉完全变了,大陆朋友其实是很真诚的。两岸民众的心结解开了,离统一也就不远了。

  现在在大陆的生活逐渐稳定,我打算明年结婚,未婚妻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台湾籍学生。我们都很喜欢北京,在这里我们有家的感觉,希望我们的子女能和大陆的小孩一样快乐地成长,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可能和一些台湾青年不同,我并不忌讳谈及自己的政治立场:我一直期盼统一,在我艰难选择时,父亲的鼓励使我下定决心留在大陆,我的家人都对统一充满期待。

  不过,我并不奢望一份明确的统一时间表,毕竟,两岸分开这么久,虽然同文同种,经济发展日益接近,但不同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不同社会结构和理念差别还是很大。我支持统一,但我并不希望两岸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匆忙统一。与其在一起闹别扭,还不如等到大家都能接受彼此的时候自然地完成,我在等待统一!(161)#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统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