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策2010之医疗篇:市民期望不再担心看不起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16:30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策2010之医疗篇:市民期望不再担心看不起病
  2009年,承载着13亿人希望的新医改正式启动。图为辽宁省绥中县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交费。本报资料图

  医疗:2009年4月,酝酿了两年多的新医改方案顶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寒风启航。新医改在定位上回归到健康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强调公益性。对“看病难、看病贵”有着切肤之痛的人们,又燃起了新的期待。只是这一次,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再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平悦 实习记者 于胜楠  选题/组稿 平孙

  新医改的美丽和哀愁

  新一轮医疗改革已经启动,人们希望看病难问题能解决,可挑战还有很多

  一个自行车架子、一台电机、一个呼吸球……就是这样的一台“简易呼吸机”,维持了一个无法正常呼吸的少女冀小燕的生命。这台呼吸机的出现,让人感到温暖的同时又令人心酸,它已经成了中国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漫长的医改失败之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历程。1978年至1984年,医疗机构开始内部调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1985年,医改正式启动, 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 扩大医院自主权。

  1992年春,新一轮改革浪潮下,卫生医疗领域继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医疗卫生体制。医院“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卫生政策刺激了医院创收、弥补收入不足,但同时,却也深刻地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酿成“看病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的后患。

  2003年SARS袭来,对于已经实施医改近20年的卫生体系来说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现行卫生政策。

  医改至今,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一度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现在虽然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但真正看病问诊的时间却越来越短,看病花费大不说,仅排队挂号和候诊就需要一两个小时,真到了医生给看病时几句话十几分钟就把病看完了。

  同时,卫生部内部一直存在的“医疗市场化”争论开始公开化。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出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认为当时“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新医改面临新挑战

  一粒小药片很轻,落地,甚至无声。一粒小药片又很重,承载着无数患者健康的希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门诊病人平均医药费用146.5元/人次,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5463.8元/人次。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自费医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四年前的“医改基本不成功”,奏响了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变奏曲。

  2009年4月,酝酿了两年多的新医改方案顶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寒风启航。新医改在定位上回归到健康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强调公益性。

  以前,在医疗领域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主要照搬了经济领域的经验,违背了医药卫生本身的规律,所以常常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新医改一方面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覆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因为医疗服务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是一个资金的保证。不是你让患者有钱看病就行的,他还要求有质量的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认为:“只有在服务得到一定改革,老百姓才能觉得从中受惠。在这种情况下,新医改的难度更大。药品和医疗机构不能说是简单地往里投钱,而是调整它以前很多的盈利和经营方式,这样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一些利益,所以这个也是难度比较大的。”

  三五年后看效果

  改革已然开始,这次是否会重蹈上次医改的覆辙?毕竟,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哪一件事看上去都困难重重。

  其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新医改中最有争议的地方。去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就曾表示:“医改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比如“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政策,虽然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但却是难中之难。

  但改革是一个内部调整,因此这里肯定要存在一个周期,需要互相磨合。王虎峰认为,新医改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很难会看到一个效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10年都不会看到效果,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积极的去做,去一步步实施已经设定的改革方案。(062)#

  对话:光靠降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杜乐勋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

  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先驱导报》:过去实施了很多医疗改革措施,但常常收效不好。如从2000年以来,发改委宣布24次药品降价,可药品高价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这次新医改会不会重蹈覆辙?

  王虎峰:很多政策都反映在了价格方面,但是单独价格又解决不了问题。药品也是,大家都觉得药品价格高了,就吵着说能不能解决一下药品价格问题。事实证明,单纯的药品降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药品是他的一个经济来源。要通过医院自身的改革,包括服务价格的调整和财政改革等等,从而建设一个新的机制。只有这样药品价格调整才有可能真正奏效,否则就会成为一种游戏,这边降价,那边选择新上市的药。名义上说是降价,实际上老百姓买到的总是比较贵的。

  新的基本医疗制度出台以后,开药和医生的收入脱钩,如何保证医生的收入同时又不影响医疗质量?

  杜乐勋:新医改医生这部分,实行的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就是奖金。过去,奖金是和提供的服务挂钩。现在的政策是,绩效工资由财政支付,不是医院拿。支付的时候和提供服务的数量脱钩,所以开多少药、开多贵的药都不跟他的工资发生关系。医生的绩效看的是信誉,工作积极认真肯干,就能得到好的评价。这种制度在一些民营医院早就实行了,比如一些评星的制度,5星的大夫挣多少钱,3星的大夫挣多少钱。

  这次医改究竟能再多大程度上改变现在“看不起病”的医疗状态?

  王虎峰:对于这次医改,中央增加了很多的卫生经费和预算。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必定会带给老百姓一定的实惠。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增量和存量的问题,增加投入并不意味原来存量那部分就会自动变得很好。增量就是原来没有,我们增加了,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存量方面我们要解决如何提高效率和质量,这个就要通过落实医改政策才能做到,那么未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可持续的医疗制度。所以,如果我们只依赖增量,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很难做到可持续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总像现在这样总是大幅度地增加投入,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肯定会走到极限的。

  所以今后的目标是制定一个可持续的政策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063)#

  畅想:不再担心看不起病

  冀兰俊 52岁 河南安阳县教师

  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会落在我们家。过去整整一年,我们全家曾经因为没钱给女儿小燕治病,一度陷入绝望,全靠全村父老24小时不停地帮忙护理,我家16岁的小燕才能活下来。

  2008年11月27日,我还没出门就接到电话,她同学说小燕突然在学校晕倒,全身失去知觉。当时医生说我女儿患的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疑难杂症。因为全身麻痹,没有呼吸,小燕必须24小时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在安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时,有时一天的医药费就三四千元,我这个乡村教师一个月工资只有1700块。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要等治疗结束才能申请大病统筹补贴。但医院不管你这些具体困难,没钱不给用药,交不上欠款,想出院都不让走。除了两万多元社会各界的捐款,为了救孩子的命,我和妻子四处筹钱,能借的亲戚朋友、熟人都借遍了,再也借不到钱了。万般无奈,一个月后,12月26日,我只好带女儿回家。

  因小燕不能正常呼吸,每天都需要有人挤压呼吸球来维持生命。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了。挤压气囊必须每分钟18次到2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一个人挤压一二十分钟就很累,有些身体弱的乡亲还累病了。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一天,几位乡亲想出了用电机带动挤压气囊的方法,最后,用一个自行车架、一台轧面条机上的电机,带动呼吸气囊组合成了一台简易呼吸机。靠着这台简陋的呼吸机,小燕微弱的生命延续了一天又一天。

  后来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引来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今年2月14日,郑州市金水区医院的周国平院长亲自接小燕进医院,做正规治疗,还请专家会诊,小燕一天比一天好起来。4月9日,小燕在我们的搀扶下终于病愈出院。现在,孩子的呼吸已经没问题了,精神也比从前好多了,就是生活还不能自理。走路的时候就像是几岁的小孩在学走路一样,摇摇晃晃的,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看着。

  女儿能活下来,真的是奇迹。这段度日如年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看病的难处:看病太贵了,特别对于我们农民。国家给我们报销的额度再大一些就好了。10年以后,希望看病贵的问题能解决,不会为看不起病担心,不像现在,生一场病什么都完了。希望人人都看的起病,农村的医疗卫生也得到改善,这里的卫生条件太差了,进到城里卫生条件好了,费用又负担不起。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