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沈岿--“拆迁”拆迁条例
施行19年后,拆迁条例面临废止
2009年12月7日,北大五名学者建言人大,希望修改《拆迁条例》;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召开专家座谈会,之后立即宣布将废止现行《拆迁条例》,12月17日,国务院专家座谈会后的第二天,《1/7》栏目专访了建言信第一署名人沈岿。
沈岿,1970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原理、宪法、人权保障和国家赔偿。沈岿告诉记者,真正触发这场联名建言的原因,是2009年先后发生的几个极端事件。
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出台。2001年,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但随着2004年《宪法修订案》和2007年《物权法》相继出台,拆迁条例不但在法理上与《宪法》和《物权法》冲突,在实施当中更暴露了诸多弊端。
新征收条例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明天?
新条例的另一个根本性变化在于,把原本简单的《拆迁条例》,扩展为《征收补偿拆迁条例》,"拆迁"只是在征收和补偿之后的最后一个步骤。而所谓"征收",根据《物权法》,是指政府为公共利益(请重读)需要,改变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财产所有权。
沈岿表示,新条例中将特别强调"公共利益",并以此为标准,严格区分政府在土地拆迁过程中的角色。如果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地块开发,那么征收和补偿,完全由政府出面,开发商不涉及其中;如果是"商业行为",就仅仅是开发商和被拆迁人双方谈判,政府不会有任何干预。
尽管学者们的愿望良好,中央政府也态度积极,但《拆迁条例》的修改,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如何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等等问题。
众望所归的新征收条例,是否能够抗压而行呢?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巨大利益诱惑下产生的拆迁方,和被拆迁方之间的矛盾,都普遍存在。既有开发商尊重被拆迁人财产权,而更改规划的例子,也有开发商雇凶杀死"钉子户"的极端事件。在2009年公映的科幻电影《第九区》中,美国人还制造了一群外星人"钉子户"。
拆迁,是城市化进程必然面对的问题,虽然有专家担心,废止旧拆迁制度,有可能放慢城市改造、开发的速度,但沈岿认为,发展不仅应该注重发展速度,同时更应该兼顾社会公平。
对拆迁条例的讨论,让沈岿成为2009年12月最忙碌的法学专家之一。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成为舆论焦点,2003年5月,沈岿就曾联合5位法律专家,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言,提请启动特别程序,调查孙志刚非正常死亡案件,及收容遣送制度的实施状况。两个月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