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动自行车行业或遭灭顶之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12:00  南方周末

  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 电动自行车行业或遭灭顶之灾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冯洁 发自北京

  非官方报告

  “电动自行车巨大的减排数字背后,是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民,用最低的碳排放换取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努力。有什么理由要放弃民间已经自发形成的5000万吨减排量?”

  奥巴马访华期间获赠的一台中国天津产“飞鸽”牌电动自行车,也许很快会变成身份不明的“非法产品”。与此境遇相仿,还将有奔驰在中国大地的其他1.2亿辆电动自行车。

  再过一个月,2010年1月1日,国家《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系列标准正式实施。

  新标准之下,电动自行车被强行要求变身为电动摩托车,从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行列。

  届时,由于现有电动自行车大多超过“40公斤重、20公里时速”的分类标准,全国2000多家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及3000多家配件生产企业,将整体处于违规生产的境地。

  这可能导致近10年来中国民间出行方式的剧变,并被认为是重创一个可以减少巨量二氧化碳排放、节约道路资源的绿色产业。“如果用1.2亿辆电动车替代摩托车的增长量,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56万吨,相当于全社会小型乘用车的全年总排放量。”

  11月29日,自觉危在旦夕的电动自行车主要生产企业和多位学者,在北京召开了紧急会议,拿出了这份“电动自行车行业减排报告”。

  报告认为:“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的节能效果,是空调节能项目的5.5倍,冰箱项目的近7倍。”与此前已被广泛接受的“空调26度行动”相比,“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的减排效果,更是这项公益号召的19倍。”

  这个民间报告得到了包括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以及有着“中国电动自行车第一人”之称的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的支持。

  此前,包括福州、广州和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曾以交通安全为由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这被视为新标准限制电动自行车的一个现实背景。

  在专家看来,新电摩标准变相提高了电动自行车行业门槛,挤压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空间。标准之争的背后,其实是两轮电动车行业内部的利益争夺。

  分歧依然巨大,此次参与电摩新标准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标委会秘书长缪文泉,仍很难认同来自电动自行车阵营的说法。

  缪文泉解释说,以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一步迈向电动汽车,更适于先发展电动摩托车,“这既是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也希望通过标准促进产品生产”。

  但“我们最担心的,新标准一是给各地‘禁限’电动自行车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国内主要电动车生产厂商、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说。

  中国市场上尚没有商业化的电动摩托车产品,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即便新标准挤占了原属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升级和市场空间,短期内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蛋糕也难以撼动。

  与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则表示,这一次电摩新标准,是继前几年各地政府纷纷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之后,对这一行业的进一步打压。

  “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管制的一种工具,”余晖表示,“关键问题在于标准是否能在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