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12:25  南方周末
绿色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罗伯·沃森 美国LEED标准创始人

绿色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聂梅生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

绿色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冯仑 万通地产董事长

绿色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栗得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所所长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以碳来定量是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中国建筑的低碳之路在于如何在实现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

  “低碳建筑对房地产业是革命性的,其重要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亚于一次‘房改’”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刺激法案,就有超过25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建筑的“绿化”。显然,发展低碳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减排问题,它还是国家能源改革,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2007年建设部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也正在推进行业内的“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如何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下,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地产”的队伍中来,从目前低碳建筑市场的发展来看,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或两个标准能够解决的问题。

  11月的南方周末绿色圆桌,我们邀请了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美国LEED标准的创始人罗伯·沃森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所所长栗得祥,就如何推进国内低碳建筑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G(南方周末绿色工作室简称):从2001年“绿色建筑”概念在国内的兴起,一直到目前“低碳建筑”以及相关评估体系的出现,你们如何看待这些新趋势在中国的发展?

  聂梅生:绿色和低碳建筑的概念有重合,也有不同。绿色和低碳都涵盖了节能,但绿色还强调了居住的舒适和健康问题,而低碳建筑更多的是以减少碳排放为标准。这二者并不矛盾,原来我们一直强调绿色,现在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以碳来定量是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罗伯·沃森:绿色建筑肯定是低碳的,但低碳建筑更多的是关注运行中的能源消耗。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很多的中国建筑已经是低碳了,但它是以牺牲服务和设施的舒适度为前提的。不要将低碳建筑同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建筑混淆起来。目前中国建筑的低碳之路在于如何在实现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

  冯仑:从房地产企业来说,感受到的绿色压力非常巨大。据说,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次中国企业前往哥本哈根观摩,最积极的当属房地产行业,因为盖房子是高碳行为,房地产商需要参与讨论并表态,让全球看到我们是有绿色和低碳的意识的。

  栗得祥: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还在初期,仍然处于示范阶段,其大规模的发展目前还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关于绿色建筑的标准仍然也主要起到引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G:针对绿色建筑,建设部已出台了相关标准体系和标识,但至今推动艰难。在探索低碳建筑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制定出具可操作性,并被市场所接受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聂梅生:标准的出台一般是在实际操作两三年之后。我们先推出了一个评估框架,而不是标准,是因为后者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烦琐的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商会目前指导规划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已经到45个,工程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正是在这一实践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很多房地产企业认为是革命性的,其重要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亚于一次“房改”。中国目前大约有6万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我们只要期望绿色低碳的应用覆盖其中1%的企业,这些企业就能够在市场上发挥很好的带头作用了。

  罗伯·沃森:一个新的标准或者标识受到市场的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在当初推广LEED标准时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在建立标准的同时,需要创建一个具备广泛支持、反映迅速的透明的市场氛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往往更热衷于制定严格的标准,却从根本上脱离了市场。

  栗得祥:标准推动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不完善。标准是技术的积累和协同运作,在一个不成熟的标准下,我们往往看到所谓的达标企业并不节能。针对绿色标准和低碳标准,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以结果为导向,而目前的绿色标准更多的是以作法为导向,容易出现绿色却高耗能的建筑。

  G:一些外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进入我国,也颇受中国企业的青睐,这些标准是否适合中国,我们如何发展出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

  聂梅生:事实上,我们目前所做的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在全球是第一家,当然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制定上,我们曾经参考了包括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标准。就标准自身来说,国际国内大同小异,可能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更适合中国的建筑现实。但在低碳建筑上,很多成熟的国际标准包括LEED目前还不能进行低碳建筑的评估,而商会目前的评估体系从前端设计、融资到后端评估,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个全程辅导的角色。

  罗伯·沃森:在一个市场里,应该存在多个评估框架,当然,前提是每个评估框架针对清晰的细分市场,不致引起混淆。根据美国LEED标准的经验,政府的强制标志可能覆盖到20%-50%的建筑,绿色标准则覆盖到另外50%的中高端市场。LEED希望明年更多地进入低端市场。要记住,绿色建筑是个过程。

  栗得祥:事实上,以美国的LEED标准为例,它评价起来比较简单,更易操作,这样的结果是它对节能技术的整合以及能耗环节,都缺乏数据检测。LEED标准仍然在不断完善中。不论采用什么标准和标识,关键在于不要把它作为中国建筑绿化程度的一个标志,也不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标准的制定上,而是鼓励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

  G:地产开发商在建筑产业链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他们对推动绿色低碳建筑正在或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聂梅生:地产开发商对于绿色低碳建筑有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在2001年,绿色建筑可能还被认为炒作大于实际,如今,在政府建立循环经济的政策指引下,已经没有人不认可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重要性。企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以及采取的行动也处于不同的水平。这些都是新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在探索低碳建筑的道路上,也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正确了我们就继续推进,不正确我们就反思。

  冯仑:如今很多企业在绿色低碳建筑方面,主要在做一些实验性建筑:其一是让大家认识一下所为的“白金级”绿色标准是什么样;其二是希望试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绿色地产战略的实施,作为企业要解决三个矛盾,一个是成本问题,成本太高,公司经营层就会有很大的压力;第二是社会认可度。有句话说,“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一定被打死,你想变成人很难。”当社会环境包括媒体和舆论都不支持,政府也不补贴,那企业的绿色道路就会很艰难;第三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如何改变的问题,因为绿色地产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改变。

  栗德祥:我一直不主张高成本的绿色低碳建筑。从开发商来讲,如果他们将这一概念作为卖点,提高价位,这是得不偿失的作法。当然,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由于不参与后期的物业管理,他们在感受不到绿色节能的长期效益的情况下,自然会缺乏对绿色低碳建筑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有一些房地产“先锋派”企业,已经有了很高的觉悟,已经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

  G: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前期的评估和标准工作之后,确保绿色和低碳的可持续性,这一点我们如何做到?

  聂梅生:这里涉及产权问题,而且商会也没有设置相关的物业管理部门,无法对已经进入我们低碳评估体系的建筑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当然,作为第三方机构,我们也会肩负相应的责任。

  罗伯·沃森:确保低碳建筑的可持续性,我建议应该要求获得认证的企业每过几年重新评估表现,3到5年是一个合适的年限。此外,还可以制定出类似“低碳护照”的机制,企业需要每年进行审核并公布结果。通过价格体系,将能源使用的成本传导到最终消费者身上,也是确保低碳建筑的可持续性的有效办法。

  栗得祥:美国曾经实施的“能源合同管理”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这是一个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建筑进行能源消耗的管理。此外,低碳评估体系还应该包括对建筑运行人员的培训等,以保证后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实现低碳节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