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孤岛”:太阳能教授的推广秀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徐楠 发自上海
民族性格论: “今天国际市场上的恶性价格战,来自这样的民族性格;未来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也寄希望于这样的民族性格。”
开业两百多天,赵春江一笔生意也没有做成。每天他照旧守着自家的能源“孤岛”,等待着顾客上门。
上海西南角的阳明国际花苑住宅小区里,22块太阳能电池板,正在一处11层住宅楼顶上吸纳阳光。它们略微倾斜,保持与水平线25度夹角,据说,这是上海地区全年平均接收阳光最充裕的角度。
这就是赵春江的家,也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套并入大电网的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一度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都市里的“能源孤岛”。
它的主人——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正是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试图推广太阳能发电的家庭应用,孤身挑战中国光伏产业的当下窘境。
“孤岛”难解的尴尬
大约三年前,赵春江封闭了自家的天台,将整个阁楼改造成一个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间。
他一度把这里视为技术实验地,宁愿空着黄浦江边另一处更适宜的居所。每天记录天气情况,查看当天的发电数据,并一一造册。为了力求实验的精确,每隔几天,他甚至跨出天台,用手攀在玻璃窗外,站在危险的11层楼顶,擦拭太阳辐射接收仪的感应部位。
截至2009年9月15日,这个3000KW的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已经发出8859度电,无故障运行1005天。
两年多的监测,留下了一些数据。上海地区太阳能发电系统效率为77%。好的气象状况下,一天可发10度电。赵春江说: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做出电价决策,以及推广太阳能提供参考。
但至少目前,政府并没有参考的打算,让他最为敏感的,就是光伏发电的成本计算。“以20年收回设备成本计,平均每度电的价格是1.2元,刚好是普通电价的一倍。”但假如按照8到12年收回发电设备成本的标准来估算,太阳能电价高达4.2元/度。“没有政府补贴,社会就没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动力。”三年里,赵春江不断强化着这个判断,它清洁、可再生,然而,毕竟还是贵。
前来探访的人越来越多,总是好奇而来,摇头而归,三年了,它依然是一个孤例,依然是全国惟一。
每天,电流从屋顶上的电池板流出,在支撑完家庭利用后,多余的则通过计量电度表,汇入大电网。因为电网系统只支持单向收费。赵家向电网输送多少电力,就意味着自己要付出多少电费。
这是一个难解的尴尬,一个自主发电、不消耗社会资源的家庭,却仍要为之承受消耗社会资源的成本。
媒体放大了这一尴尬,2007年春天,区电力局来人拜访,言辞客气,但直言国家没有相关法规条款,无法定价,目前更无法改变整个电网计费系统。
赵春江听出他们的潜台词:希望不要再对媒体强调这些现有电力系统的局限。“电价提上去,政府补贴的钱都是给用户的,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自然没有动力去推动。”他如此形容“电老大”的心态。
“最多一两年……”
电力学院的同事说,赵春江“很忙,很忙很忙”,赵本人也认为,就太阳能在当下中国的现实,“实践项目”更重要。
2009年3月,他最新的一个实践项目是一家于莘庄地区悄然开业的太阳能门店,经营光伏发电系统,还提供安装维修服务。店里墙上挂着各种光伏发电实验项目的实景照片。不时有人走进来,如同参观微缩的光伏发电展览。
自家屋顶的家庭发电装置照片,也挂在这里,目前安装造价是8万元。
值守门店的是赵春江的胞兄。当他向询价者报出价格后,总会立即附带一句补充说明:“现在还贵,最多一两年……”
但几乎没有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光伏发电进入家庭会有价格上的优势。自3月开张以来,这里没有卖出一套设备,没有赚一分钱。
日本的北见工业学院,是赵春江开始太阳能生涯的地方。他在日本呆了8年,1993年开始实施补贴以后,日本光伏发电产业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很快在全球首屈一指。
出于对中国新能源未来的乐观预期,也多少为其间的商机所动,1996年,他在上海停留的时间里,就筹建了自己的太阳能产品公司,其实就是卖太阳能热水器。
但彼时,面对改造住宅、加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想法,上海市房屋管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曾脱口而出:“楼顶上都装上那玩意,多难看……”
等到2004年前后,以无锡尚德为代表,中国光伏产业,竟迅速超越了曾经十几倍于己的日本。2005年,日本政府的补贴政策结束,仅仅2年时间,国内装机量迅速下降,丢掉了王牌宝座。
而迟到的中国政府这时似乎真正下定决心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对于政府补贴新能源行业的呼声,此起彼伏。
赵春江再度应时而动,注册成立了一家太阳能科技公司,专司太阳能发电设备贸易、系统工程设计和安装。开张的门店,算是他对家庭消费市场的试探。只是,又一次的乐观预期,再度面临挑战。
民族性格决定论
这并不要紧,中国新能源的勃兴,尽管还未真正惠及普通家庭,但已经可以造就出首富了,也造就出了赵春江这样忙于“实践”的教授。
他最主要的业务是光伏组件的出口。迅速膨胀的中国光伏加工产能,面对微不足道的国内消费市场,只能大量转向出口国外,这迅速遭致某些国际非议。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副主席默雷·格曼伦曾表示:“如果中国能够证明自己的确在开拓国内市场,对于解决争端将非常有帮助。”能否提升本土消费,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症结。赵春江坚信“中国人一旦形成习惯,力量将是惊人的”,才不惜亲自以家“示范”。
作为学者,他外出讲学的讲稿,随时更新着日本政府对家庭光伏发电补贴的最新数据。2009年1月13日,日本重新启动家庭光伏发电补贴制度,装机每kW补贴7万日元。经产省还将在2009年内以现行民用电价的2倍收购家庭光伏电力的剩余部分。
但中国得等到何时?
赵春江的预计是:大规模铺开,或许会在2012年-2015年。这个时间段,大致将是光伏发电与常规发电价格两条曲线交会之时,政府不需要太多的补贴,光伏发电自己就能靠成本优势开拓市场。”
他守着自己尚无一单生意的门店,时时不忘呼吁政府扶持,但对光伏发电普及应用的希望,还是寄托在两条成本曲线交会的那一刻,也就是寄托于市场。所有的呼吁,都因此而显得落寞。
他说:2001年时,光伏产业起来时,势头凶猛。将来光伏发电的应用普及时,同样也会是一拥而上。今天国际市场上的恶性价格战,来自这样的民族性格;未来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也寄希望于这样的民族性格。“太阳能如此,每个行业也都如此。”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