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价会跌吗?
熊仁宇:肯定会跌。如果不跌,请咨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开发商、银行、房产中介、拆迁大队等相关部门。
游云庭:不会。高房价意味着政府的高收益,只要政府支出不受监督和限制的情况没有改变,房地产收益就将一直是政府高支出不可替代的来源。
陈小晖:不奢望房价下跌,只希望房价不要飙升。当然对我来说,首先是希望房租不要飙升。
范以锦:房价会跌。房子有一个多年的规律,到了最高峰以后,就会往下跌。房价是波浪式的,今年房价已经到了最高峰了。房价超过历史最高峰后,政府会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
2. 股市能上3500点吗?
熊仁宇:股市能上3500。可是上了3500点之后你又会问能上4000、4500吗……完全是个陷阱问题,建议取消此类问题。
游云庭:能。目前的点位离3500不远,只要宏观经济形势稍有好转,就可以上3500, 4000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小晖: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
范以锦:我估计是可以上,现在都3200了。因为金融危机正在过去,整个经济形势在好转。
3.我们能生第二胎吗?
熊仁宇: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生二胎渐渐从政策约束转变成经济约束。能否生不是问题,能不能养才是问题。
游云庭:不能。强势政府不会放弃任何管制机会,生第二胎将是长期、逐步开放的过程。
陈小晖:生二胎是国情赋予富人的特权,咱老百姓暂时还是不奢望了。其实生一胎就不容易,你得有房给他住,有学给他上,生病了能送他上医院治病,这些都不容易。
范以锦:普遍意义上的第二胎不会放开。特殊人群第二胎早就有了,例如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目前提出生第二胎是部分专家在谈,不开放第二胎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但是国家计生委到目前为止没有对这个问题有正面的回应。在未来3-5年之内可能放开二胎。
4.垃圾处理上,还会采用焚烧的方式吗?
熊仁宇:还会,要不焚烧场建了干什么呢?建议加强推广垃圾分类。
游云庭:会。因为客观上大家还没有分类垃圾的习惯,而且国电集团在推,地方政府也有这方面的利益驱动。
陈小晖:番禺区应该暂时不用焚烧了,但不保证花都以及中国其他地方不继续焚烧。
范以锦:明年垃圾焚烧的议题是舆论最低潮的时期。经过了番禺的风波之后,大家都小心谨慎。所以明年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将来时机到了还会提出这个问题。就垃圾分类和焚烧,两种办法的并行,在将来是有可能的。
5 . Twitter能正常访问吗?
熊仁宇:没用过,不清楚。
游云庭:不可能。Facebook、Youtube之类的用户贡献内容的网站也一样不会被准许访问。
陈小晖:国无大事时应该能正常访问。
范以锦:境外网站将来是可以访问的。明年就很难说,可能要看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环境跟国际的环境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6. 世博会期间,还有人穿睡袍上街吗?
熊仁宇:肯定没有,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城管。
游云庭:会的。我是上海人,我知道这是本地很多人的习惯,世博会无法改变大家。
陈小晖:中国人一向注重个人脸面和大国形象,应该会自觉注意仪容,以最佳状态迎接世界各方宾客。即使个别人不顾全大局,也会有相关部门全力督促,必要的时候,会让全城老太太戴上红袖章上街拦截穿睡袍者。
范以锦:我觉得,还是会有少量人穿睡衣上街。穿睡衣上街对世博会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是市民的生活习惯,不是有伤风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形象没什么影响。
7. 报道称,广州计划投入500多亿元进行污水治理与河涌整治,能见效吗?
熊仁宇:真的有500亿那么多?政府工作报告说广州2008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才600多亿。
游云庭:不在广州,无法评判。
陈小晖:估计还要继续追加治污款项才能有效。另外,市领导游河涌的决心越大,污水治理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范以锦:钱投进去以后,会有很大的改变。这几年在治理方面逐步看到了一定的迹象。现在的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臭了。但是要所有人都满意的情况,还任重而道远。
8.北京地铁能不那么拥挤吗?
熊仁宇:绝对不能。地铁的拥挤无关于年份、经济周期、天气、社会风气、女生裙子的长短……N+1年不动摇。
游云庭:不能。上下班乘地铁是刚需。
陈小晖:如果北京地铁票价接近广州的话,估计不会那么拥挤。
范以锦:很难。不会有很大的见效。
9. 余秋雨还会含泪吗?
熊仁宇:应该不会了,因为他已经戒网了。此经验可供网瘾少年参考。
游云庭:会的,看过《秋雨散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陈小晖:中国五千年的苦难全写在他脸上,能不流泪吗?
范以锦:以后他不会了。他本身就很少流泪的,并不是很多的。有一次就够了,很难来第二次第三次的。一般人很难看到他流泪的。他经过这一次了,有了心理的承受力了,不会老流泪了。
10.还会有暴力拆迁吗?
熊仁宇:不仅会有,而且该成功经验将被推广至国外、地球外!详情请参照好莱坞拆迁大片《第九区》、《阿凡达》。
游云庭:会的。但出了多起自焚事件后,暴力程度将有所收敛。
陈小晖:中国总有一小撮“刁民”,使得暴力拆迁不得不存在。
范以锦:有。暴力拆迁是长期的问题,不会因为发生了某些事件,被舆论进行了谴责,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就完全消失。暴力拆迁大体消失,还需要3-5年的努力。拆迁包含应该拆和不应该拆的。如果应该拆的市民也抵制,这是市民不对。我觉得要通过长期对执法部门和国民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习记者马李灵珊,李倩,丁一,谭艳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