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义不容辞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10:54   央视《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1月10日播出系列节目《2009年中国经验》之五:大国之声,以下为节目实录

  从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到此前的G20会议、“金砖四国”会议,那么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当中,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是有目共睹的,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又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中国经验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霍德明共同评论。

  经济实力增强,回眸2009,中国在世界舞台表现抢眼,中国声音引人瞩目。

  向松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是全球舞台中不可或缺一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哥本哈根峰会里,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关键的细节,就是在预定快要闭幕的时候,这个会议当时面临着无果而终的危险,就是还未形成任何的一个文件,但最终会议还是通过了一个哥本哈根协议。

  对于最终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这一个细节其实很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中国的角色之一就是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本身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2009年已经过去,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现在已无悬念。第二,中国的角色之二就是,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因此,从这两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不可或缺,从哥本哈根会议以及很多其他的国际事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还有一个就是不可夸大,就是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我们还是需要有客观冷静的判断,不能夸大。

  霍德明: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举一个最生动的例子,2009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就是一个中国是否能够拯救世界的问题,封面图画就是一个熊猫拿着打气筒在给一个瘪了气的地球在打气,这就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同样,在2009年的年末,法国《费加罗报》刊登了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秘书长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称是《中国让经济合作组织走出衰退》,因此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盼。

  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中国就做了一个关于减排的承诺,而在这次哥本哈根的气象峰会上,温总理表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中国的承诺是对自我的承诺,但是我的承诺对其他世界各国是没有约束力的,律已以严,待人以宽。这就是我们自己看我们自己的角色,我想这和世界各国看我们的角色还有一点不太一样。

  霍德明:中国声音越来越被期待,被关注,被倾听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举一个例子,2008年年末发生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3月21号的时候,周小川行长写了一篇有关于超主权货币的文章,在人民银行的网站上公布出来了,3月23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里表示,有关超主权货币的建议是不值得考虑的,这表示至少奥巴马知道了这篇文章,虽然他否定了周行长的这个建议。

  4月2号和4月3号的G20峰会里,中国的建议并没有被真正的很严肃地讨论,但中国的声音已经在各国之间慢慢地发酵。到了9月份,年尾的这一段时间,G20在匹兹堡在开会的时候,有关于金融峰会它做了一些决议,包括要IMF中间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表决权,达到至少5%以上,还有向其他中国人建议的有关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都已经被正式地讨论,甚至马上就要付诸实施了。

  因此中国的声音在2008年年初的那段时间,或许还没有被完全接纳,或者说被人倾听,可是到了2008年的年尾,很显然就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考虑,甚至变成一个国际组织的正式的条文了。

  向松祚: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信任  中国的声音被关注和倾听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中国的声音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国际社会所期待,所倾听,所重视,这里面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上升,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现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体量大。现在中国的GDP的总量是世界第三,但现在已是坐三望二,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出口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加起来也是世界第二。中国的很多的产品,从钢铁、汽车、造船、服装、五金等很多行业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这个世界第一意味着,只要中国的经济政策稍微做调整,中国企业的动作就会马上被全球很多国家的行业,包括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对中央政府,或者地区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动作,都保持非常高度的关注。

  第二,是市场大。比如波音787飞机一出来,就轰动了全世界,现在787在全世界订出了600架,中国就订了57架,中国市场占了差不多10%。

  第三,是增速快。因为市场大,所以增速非常快,这个使得中国的各种方针政策都能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

  此外,2009年对于全球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温总理在09年年初就表示,今年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当然对全球也是最困难的一年。但在这一年里,中国不仅是说,而且还做了很多实事,中国做的这些实事对世界经济起了很重要的稳定作用。比如2008年的11月份是全球金融危机正是最恶劣的时期,在这个时候中国果断地推出4万亿的刺激,4万亿刺激的推出对很多国家有一个定心丸的作用。当时澳大利亚的电视台和德国的电视二台就对我做了一个采访,他们表示,对于中国推出这个政策的重要性,比对他们自己本国推出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好像还要大,因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紧接着在4、5月份,我们派出了到美国、欧洲去的庞大的采购团,每一次去都是超过百亿,甚至是数百亿美元的采购大单,直接对当时很多国家的企业行业以及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

  中国不仅仅是说,而且还做。中国做的事确实是对这些国家有帮助,这使得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被尊重和信任,你的声音,你的话,才会有人倾听,才会被关注和重视。

  海外一学子:祖国给海外学子带来稳定、安全、荣誉和骄傲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大学)

  我对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有一些感受,因为我就读圣彼得堡大学的国际关系系的欧洲研究专业。因为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向西方的一个欧洲之窗,所以学校老师出差主要就是去英国、法国、比利时。

  中国本来并不在老师的视线里,但是从08年以来,这个情况有一个很微妙的变化,就是不论是出差访问,还是学术研讨,中国忽然就成了一个比较热门的国家了,有两个老师就在09年跟我打听过,问我如果去北京和上海,应该去一些什么地方,应该去看一些什么?就是在去年那样一个情况下,大家好像都意识到解决眼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已经并不是完全在英国、法国,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这就是我的很切身的感受。

  应对金融危机,G20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行动备受关注,中国声音赢得喝采。

  向松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并且抓住每一次机会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多年以前说过: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中国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什么事,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这个事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之所以中国的声音现在在国际上受到高度的重视,是我们经济的总量的上升,同时很多国家开始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开始开放中国公民到这些国家去旅游。现在在瑞士苏黎世最繁华最豪华的班霍夫大街都已经可以接受我们中国的银联卡,这表明中国名声受到很大的改善,中国现在越来越富裕,全世界对中国也越来越尊重,所以我想这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过去30年,过去60年是这样,未来30年,未来60年,未来更长时间,我相信中国如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做得越来越好,那么中国会得到越来越高的尊重和重视。

  此外,在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中国也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金融货币贸易经济的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之中,因为我们必须要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想法纳入到整个国际秩序的建立中。

  霍德明:中国制造,世界合作  中国经验会更多彩多姿的发展下去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说两件事情来见证中国经验。第一件事情,前一阵子我在CNN上看到一个30秒钟的宣传片,讲的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对中国经验的总结太形象了。中国本来就是一个生产大国,但所有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其实都是全世界各地的精英智慧汇集在中国,然后生产出来以后又返销到全世界去,所以这个世界观让我很感动。

  第二件事情,中国在过去的5年间,在世界各地成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等于平均一个礼拜就成立一家孔子学院。现在全世界学汉语、中文的人已经超过5000万人,很显然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地持续下去。因此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中国经验还会有很多的变化,还会更多彩多姿的发展下去。我相信这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个好消息。

  王逸舟:中国应根据国情量力而行  外交体制应当适应新的情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不必特别地在意外部有关中国责任的说法,因为别人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可能是善意的期待,有可能是在不了解中国情况下的一种过高的要求,当然也还有的是挖坑,给你套一个套,让你往里面跳。

  在总体上,我觉得还是得根据中国自己的议事日程,根据我们的国情,量力而行,有理、有力、有节地承担自己觉得可以承担的国际责任。我觉得树立形象方面,我们自己的外交体制应当适应新的情况,做一些变化调整,比如要加大公共外交的投入,加强国际国内的公关宣传,特别是对中国新理念、新做法,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得中国在各国民众、媒体,包括政治人物那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动态发展。

  向松祚:义不容辞和当仁不让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特点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形象,我用两个成语概括。第一个是义不容辞,中国首先就是一个大国,我们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还要多,过去毛泽东主席就反复讲说“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口的大国,人口占世界这么大的比例,而且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我们有几千年一直传递下来的文明,本来就要做出巨大的贡献。当然,在过去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二百多年时间里,我们内忧万患,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比较小,现在经过新中国的成立,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应该起到一个大国的作用。

  第二,就是当仁不让,现在的世界很复杂,世界上有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我们和平和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个时候,中国面对各种不同的事情要站出来,用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和平和谐社会的思想,帮助参与重建这个世界。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