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奴“只会多不会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09:26  中国经济周刊

  房奴“只会多不会少”

  知名演员  海清

  “每天一睁开眼, 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300~400元,手机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元。也就是说,从我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每个月的成本。”

  我想《蜗居》中的这一段台词至少符合当下一些都市人的感慨。

  而对未来10年,我在《蜗居》中饰演的海萍也有过感慨,她说,“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10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每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

  现在赚钱很辛苦,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但已经赚到手的血汗钱和没到手的血汗钱都买了房。

  2020年的房价,不用猜想就是会很迅猛的上涨。这是我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对未来依然有效。

  现在的房价涨得太快了,而等待的结果却是眼睁睁地看着房价一路上涨。2005年底,我看中了北京二环外一个开价每平米1.7万元的房子,嫌贵没买。后来又看上一处三环边上的房子,嫌贵又没买。

  每次看中一个房子都嫌太贵不买,但事实证明,我看过的房子在不停地涨。客观的讲,这样下去,到了2020年,人们可能得花现在房价的2倍的价钱去买房。我认为,到了2020年,“房奴”跟现在相比,只会多不会少。

  下一个10年,房地产市场会很规范,现在已经在规范中。

  其实我买房是遇到过“陷阱”的。我2006年在北京订过一套房子,当时房价也很高,要1万多1平米,但出于喜欢,自己把攒了好久的积蓄填上去买,可没想到,等了两年也没开盘,最后房产商按银行利息赔钱了事。

  本想这事也就算了吧,就在2008年的时候那家又开盘了,我又去看了看,可把我吓住了,本来1万多的房价却一下长到了3万多。

  在《蜗居》中,苏淳曾说过:“身边的人都在讨论房子、炒作房子、囤积房子,要是没有一套房,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就有恐惧感,特不稳定的感觉,特漂泊。”我认为即使到了2020年,仍然会有挺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正因为如此,我才在2009年7月一狠心买了套二手房,不过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是受到了《蜗居》的影响,买房是在拍《蜗居》之前。

  2020年,如果要问我想要什么样的房子?我想住平房,不喜欢住楼房,喜欢舒适简单的房子,这样能让我感到放松。

  未来即使有了智能住房,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会住。我不喜欢智能化的东西,比方说现在比较流行的智能手机,我就不喜欢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周海滨采访整理)

  海清,原名黄怡,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知名影视剧演员。因在《双面胶》、《王贵与安娜》中塑造了极具个性的儿媳妇形象,而被称为“媳妇专业户”。电视剧《蜗居》中“为房疯狂”海萍的扮演者。

  病友不再为药愁

  山西太原血友病患者家庭

  樊桂福:希望病友不再为用药发愁

  在国内有医学登记的血友病患者中,很少有人能活过47岁,“47”也一度成为病友恐惧的数字,而我却一路跌跌撞撞过了耳顺之年。我已64岁“高龄”,很侥幸仍然健在!所以病友都说我创造了奇迹,我自己也很惊讶。

  医学的进步虽然让我们有了盼头,但用于血友病预防疗法的“凝血八因子”药物国产产品产量小、市场断货严重,而进口药物价格高昂,经济上难以承受等用药窘境却长期困扰着我们。

  相比我出生的时代,现在的病友已很幸福了。但我希望到2020年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能和发达国家一样,让病友不再为用药而发愁,让他们少一些痛苦,多一份关怀。

  樊颖:相信5年后就有大变化

  几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当我看到儿子的重型血友病确诊通知书后,我的心彻底碎了。那一刻起,我下决心要陪伴儿子一生,绝不能被命运击垮。

  后来,我成为中国首个血友病非官方组织——中国血友病联谊会在山西地区的负责人。就在最近召开的中国血友病联谊会上,我听说从2009年11月份开始,卫生部已着手开始普查中国血友病患者的情况。

  目前,用药的“奢侈”仍是当前病友最大的难题。前两年,我曾受邀到韩国参观。韩国的病友注射“凝血八因子”,由国家全额负担费用,制药企业每年按销量拿出一定比例费用投入到理疗康复中心的建设运营,以及血友病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随着国家的重视,不用到2020年,相信5年后我们病友的状况就会有大的变化!我深信这一点。

  张元祉:愿“血友病康复理疗中心”梦想成真

  我没觉得自己另类,我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每天学习、玩、调皮捣蛋。

  在我心里一直有个梦——那就是国内能配备很多像韩国一样的“血友病理疗康复中心”。因为那里不仅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病友可以一起玩和交流,没有歧视和自卑。

  今年我10岁,到2020年,我就到上大学的年龄了,我要考北大、清华。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一定会有很多“血友病理疗康复中心”,我在那里会认识很多好朋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韩文采访整理)

  “虚拟医院”成为常态

  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总经理  林永贵

  在市场地位上,虽然中国的私立医院只是公立医院的一个补充,但私立医院的服务已经成为一大特色,并且为未来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了雏形。到2020年,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医院”将会兴起,医院的就诊模式也会是一套个人健康“管家”式的服务。

  24小时的贴身服务

  我国目前的医院主要是医生坐诊,客人只能在就诊时间段享受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和医生将与客人保持24小时无缝沟通和贴身服务。

  在欧美家庭,私人医生非常普遍,而在我国私人家庭医生并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从医生与医院的雇佣关系来讲,医生的私人经营行为也将打破原来的雇佣关系,而这套模式就是对私人医疗服务的改进和完善。

  2020年,医院将成为一个整合并调配各方医疗资源的平台。当客人前来就诊,我们会对客人进行全面监测,根据客人需要,为客人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菜单,客人无需去找某科室的医生,而我们会主动为他调配好各个门类的医生,由多位医生候诊,提供更全方位一体的服务。

  虚拟医院上门送诊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同样,在未来几年网络也会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虚拟医院”将成为常态。

  虚拟医院一定是与实体医院相结合的。虚拟医院通过线上的咨询、诊断和健康知识的支持向客人提供服务,并结合实体医疗机构,建立客户数据库。一旦客人问诊,便可调出以往所有关于病人的信息,并派人上门服务,提供线下的治疗。

  “虚拟医院”的出现将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看病难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上的虚拟医院,小乡镇的病人同样可以向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机构寻求诊断。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网上诊断、治疗的运作模式,这只是“虚拟医院”的一个初始阶段,尚待发展成熟。

  到2020年,互联网和数据库足够发达,在“虚拟医院”就诊,通过快捷的物流系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医生登门服务可能成为人们就医的一种方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凤桃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民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