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口规划局腐败窝案贪官自称很团结

  抱团合贪:五贪官狱中忏悔

  ——海口规划局“窝案”的台前幕后

  文、图/培乐

  2008年的海口市规划局腐败窝案震惊全国,前局长许西茂、前副局长陈立奇、张仕武、姚继韵和总规划师王小山共5人相继被关押、判刑、入狱。本刊特约记者走进他们的被羁押地,采访到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不为人知的细节。

  陈立奇:倒在人生烂尾楼上

  陈立奇,男,1956年出生于海口,汉族,大专文化,被捕前任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

  在2009年2月10日接受审判时,陈立奇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悔恨万分,不禁痛哭流涕。

  “由于我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非常后悔,感谢政府现在给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在监狱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立奇如是说。

  陈立奇贪腐行为的暴露,源于一起8万元受贿举报。检察机关调查之后,认为可查性极强,及时指定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立案侦查。

  “先围绕陈立奇的外围进行调查,针对行贿单位款项的来龙去脉搜集证据,如果他真有问题,绝不仅是这一笔。”办案人员制定了这样的侦查方案。

  在掌握了相关证据的情况下,2008年7月4日,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以涉嫌受贿罪对陈立奇决定逮捕。

  办案人员侦查发现,2005年11月,海南一房地产公司向海口市规划局申办该公司位于海口市金盘工业开发区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证。为使这一项目用地容积率达到2.0标准,公司老总李某叫来好友张某,明确告诉他,向海口市规划局申办这一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证时,要将这一项目用地的容积率办到2.0标准。话毕,交给张某10万元作为中介费。

  张某领命后,自然想到了海口市规划局主管用地规划管理及审批的实权人物陈立奇。几经相约,陈立奇觉得张某确有办事的诚意,于是答应帮忙。

  在这之后的一天,张某驱车来到海口市规划局院内的停车场,将早已准备好的8万元现金交给了陈立奇。后来,陈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该公司办理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相关审批事宜。

  见到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证据,陈立奇的心理防线很快崩溃,他不仅交代了收受张某送的8万元贿款的犯罪事实,还交代了检察机关尚未掌握的收受10家单位贿款的事实。

  事实上张某送出这8万元时,心里并不情愿,因为陈立奇曾经是他在规划局的上司,且是世交,平时他都管陈立奇叫“叔”,甚至觉得自己送钱是对陈立奇的侮辱。但陈立奇却不这样想。“没想到陈立奇处处暗示我要懂事,他自己拖着不办事,最后送钱了事。”据海南省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介绍,张某现在提起来,还有些愤愤不平。

  海南房地产市场一度虚假繁荣,商品房竣工量大大高于销售量,空置率越来越高,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一些开发商前期资金透支,后期资金到不了位,形成了许多无法按规划竣工的“烂尾楼”工程。

  1999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海南开始集中处置“烂尾楼”。作为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的陈立奇,兼任海口市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一时间,找陈立奇审批“烂尾楼”复工的开发商络绎不绝。

  陈立奇便利用这些烂尾楼大肆收钱。

  2009年4月,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其非法收受11家单位财物共计13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所余赃款继续追缴。

  张仕武:一个“点子”30万

  张仕武,男,1961年出生,湖南省武冈市人,汉族,大学文化。原系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

  直接导致张仕武落网的,是一单26亩土地的报建手续。

  2007年1月,海口市某石料厂委托尹某到海口市规划局办理该厂一块26亩地的容积率和报建手续,尹某又转手倒给卓某。同是老乡,又早就因中介业务熟悉,卓某拿着材料直接找到张仕武,问能不能将这块地的容积率办到3.0。“给40万元,保证办到2.5的容积率,尽量争取3.0。”张仕武“开价”一点也不含糊。“人家只给了50万元中介费,分钱的人多了,能不能少点?”卓某开始讨价还价。“看在老乡的面上,那就20万元吧。”张仕武倒也爽快。

  随后,张仕武催卓某将申请报告提交到规划局办公室,由办公室转交给他。过了两三天,张仕武打电话叫卓某到他办公室。卓某自然心领神会,用袋子装好15万元就拎了过去。

  “一度因盲目投资、疯狂炒作而暴热,旋即因有违经济规律而陷入沉寂的海口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一番反思与整顿之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海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重新崛起。    海口地区新楼盘不断推出,出现了住宅行业大量积压和大量开工并存,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严竣局面。××项目如何脱颖而出,采取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战略,成为战略决策难题和当务之急。”

  这是张仕武在其论文《企业发展与市场创新》中的摘要。这篇洋洋洒洒3万字的论文,不但使他获得了英国威尔士大学的MBA硕士学位,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指明了方向:“以公寓价格购买别墅式的生活享受”作为市场定位,选择个人可用资产150万元以上和海口及部分岛外中产阶层为目标客户,通过标新立异的建筑环境塑造和独具特色的功能配置,使项目成为有文化、有品位的成功人士的理想家园。

  正是张仕武提出的这一定位,使××房地产项目在市场上大获全胜。看到老板赚钱的同时,张仕武认为自己的“智慧”应得到回报,于是心安理得地收了××项目老板递上的30万元好处费。

  对这30万元,张仕武至今不认为是受贿。30万元真的是所谓智慧的“含金量”吗?项目老板的证言却是:“送这些钱给张仕武,原因有三:第一是改地改规划时,张帮忙介绍,使该地的性质顺利批准。第二是规划在征求张的意见时,他提出了一些想法。第三是规划设计报批时,他很快就批了。”

  2009年7月,海口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张仕武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万元。

  姚继韵:被抓后仍残留奢华痕迹

  姚继韵,男,196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汉族,硕士。原系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

  2009年11月29日,记者采访了关押在看守所的姚继韵。虽身陷囹圄,姚继韵依然一身名牌,残留着昔日奢华生活的痕迹。

  从大学教师、设计师到政府要员,姚继韵用了16年;而从一个有抱负的官员到贪污受贿,仅仅不到1年。

  姚继韵受贿案是检察机关在侦查其他案件过程中牵连出来的。当时,检察机关正在办理海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某向海口市国土、规划、房产等相关部门人员行贿案。其中,张某交代曾向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姚继韵等人行贿的事实。省检察院反贪局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决定,由海口市秀英区检察院立案查办姚继韵涉嫌受贿案。

  在铁证面前,姚继韵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交代之后,姚继韵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他恳求办案人员不要将搜出的钱全部拿走。他说,有一部分钱是单位派他到美国考察学习期间,他抽空在美国街头搞人物素描赚的,一天至少能挣几百美元。

  2004年,姚继韵调入海口市规划局不久,便被任命为副局长,成为位高权重的人物。

  姚继韵告诉记者说,当上副局长后,整天被要办事的房地产开发商包围着、簇拥着,思想上早已昏昏然,觉得拿些用些没什么,逐渐丧失了警惕和防范,最终成为金钱的俘虏。

  从一个有抱负的局长,到接受对方贿赂,最后发展成主动伸手,姚继韵连福利项目也不放过,实在令人发指。

  2006年年初,某民政部门准备在海口市国兴大道建办公楼、宿舍楼和福利中心,委托石某办理相关手续。石某受理业务后,海口市规划局经常要求对设计进行修改,拖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批准。后来,石某找到姚继韵,请他尽快批准。就是这样,项目也在当年年底才批下来。随后,姚继韵对石某称,他要出国。石某心里虽气不打一处来,也只好送上1万美元给姚。

  某集团在海口湾有一块地,为了开发好这块地,2006年8月,公司向海口市规划局申请报建。尽管公司负责人王某多次找到姚某,但姚继韵总是能找到不批的理由。同年底,王某找到姚打高尔夫联络感情。姚边挥杆边说:“你们这些老总都很腐败,每人都有十几万元的高尔夫会员卡。”隔了一会又说:“春节快到了,准备回趟老家。我们在清水衙门,回家都不知道怎么打发那些穷亲戚。”心知肚明的王某,过了几天就给姚继韵送上了一盒茶叶,内附10万元人民币。大约过了两个月,姚继韵就批准了这个项目报建。

  经法院审理查明,2005年6月至2007年年底,姚继韵在担任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期间,利用其主管规划、报建审批的职务便利,共25次非法收受23家单位及个人贿赂,共计人民币82万元、美元1万元,在项目报建、设计变更审批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

  2009年7月,海口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姚继韵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王小山:与我交往的都是千万富翁

  王小山,男,1966年4月出生,海南人,海口市规划局任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2009年11月29日,正在海口监狱服刑的王小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称自己“很想安静”。面对记者时,王小山不停摩挲双手,内心的不安暴露无遗。

  2004年年初的一天,王小山不经意中遇到了第一个行贿人——陈经理,此人时任海南西秀海景园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两人在业务往来中相识。2004年年初,陈经理以海南西秀海景园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在海口市西海岸买了一块地,在申报建设用地许可证时,陈经理在申报材料袋内装入2万元现金,亲自出马来到海口市规划局王小山办公室,毕恭毕敬地呈上申报材料,请求王科长尽快批复。

  王小山第一次收下那2万元后,心里确实也好一阵害怕。然而几天来一直风平浪静,没有人知道他收了别人的钱,他开始感觉到了手中权力的分量。

  常与房地产老板频繁往来的王小山,去娱乐、休闲、打高尔夫球、搓麻将的机会更多了。看着老板们出手阔绰,王小山的心理失衡了。他想,搞工程绝对是暴利,凭着自己手中的权力,何不留意为自家人弄些项目,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在此后的工程项目审查中,王小山多了个心眼,开始想方设法为自家亲戚揽工程。2005年下半年,王小山审批海南金富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增源报建的E型海景公寓项目材料时,突然发现该项目的消防工程还没有被承建。王小山很快叫来了张增源,明确提出:能不能将消防工程介绍给他的朋友做?张增源迟疑片刻,当场答应了。

  送走了张增源,王小山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姨妹夫张赟波,此人没有自己的工程公司,当时是在浙江盛安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做业务员。随后,张赟波以浙江盛安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的名义,将129万元的消防工程合同及预算订了下来。

  王小山与张赟波私下协议,工程利润双方以6:4分配,自己占大头。

  后来,张赟波又分3次送给王小山4万元。每次送钱,王小山乐呵呵地笑纳了,还夸奖张赟波会办事,以后定有合作的机会。遗憾的是,再没有以后了,还没等消防工程完工,王小山便东窗事发了。

  2007年年初,“复兴城D栋违法建筑事件”再次将王小山推到风口浪尖。

  同年3月,海口市政府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被列入行政问责的相关政府责任人共有10名,建筑规划管理科科长王小山赫然在目。

  2009年4月30日,儋州市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王小山有期徒刑10年。

  抱团合贪:规划局长们的另类贪渎

  利用房地产审批谋私,海口市规划局前任局长许西茂涉案4000多万元。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规划局出事是正常的,问题是在哪儿点火。”一名为房地产商做法律顾问的海南律师对记者说,“海口规划腐败早是一条潜规则,比如说,房地产项目报建1平方米至少得交100元,钱不交,项目规划不会通过。”海南大学一名行政干部则对记者抱怨说,海南大学一些项目规划常被海口市规划局卡住,“因为海大不愿贿赂他们”。

  有人曝料说,许西茂敛财的方式是,通过其女设立的电梯销售公司,以修改容积率及规划为诱饵,向房地产开发商强揽电梯合同,而且房地产开发商只能在其提供的合同上签字,没有还价的余地,近几年已牟取数千万元的暴利。

  窝案对于海口市规划局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案发后,记者曾来到位于海口龙昆北路29号的海口市规划局办公楼3层,但见副局长办公室和总规划师的办公室均紧闭大门。

  2006年4月才从海南省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调任海口市规划局局长的吴建川,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都没有人给吴建川干活了,”海口市一位中层干部形象地对记者说,“海口市规划局就像正在发生一场大地震。” 

  “5个班子成员,现在有证据证明4个受贿,你们平时知道彼此的不法行为吗?”记者问王小山。

  “我们都很团结。但由于是条块管理,各人干好自己的事。”王小山竟用“团结”来形容这个烂掉的班子。

  这些班子成员们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生意”在班子会议上通过呢?“会下打好招呼,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这就是王小山所谓的“团结”。

  也正是这种“团结”,才引爆海口规划局的贪渎大案。这种“团结”,也毁掉了贪官自己。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