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安大学教授追忆海地遇难维和人员生前片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13:42   BTV《天下天天谈》
公安大学教授追忆海地遇难维和人员生前片段
节目录制现场

  BTV《天下天天谈》1月18日播出:亲人,我们接您回家,以下为节目实录:

  嘉宾: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事评论员洪琳

  主持:罗旭

  编导:陈立一 宋薇

  主持人:天下天天谈,天天谈天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特别节目,我是罗旭。相信电视机前的各位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了消息,我国有8位维和英雄,为了维和事业已经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海地那片土地上。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来到演播室,一位是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欢迎大伟教授。

  王大伟:你好。

  主持人:大伟教授感谢你,因为大伟教授今天是带病来参加我们的节目。大伟老师,您也是一名警察,我不知道您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和我们的感受有什么样的不同?

  王大伟:听到我们8位战友,身陷海地地震灾区。所以从那一刻起,我想不仅仅是我,不仅仅是他们的家属,全中国人民都跟着电视机在追踪这一消息。也就说每一步,公安部最早,我们就派出了救援队,然后里边又有我们熟悉的领导和朋友在领队,奔赴海地去救助,我们总希望每一次打开电视,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最好的消息,也就说有一份坚持,有一份期望,我们就不能够丧失最后的那一份的希望。但是到最后,结果还是,这8位我们的战友,还是把他们的生命,留在了海地的地震灾区,留在了他们维和的光荣的岗位上面。我想,就是英雄虽死犹荣,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的英明。

  主持人:就像大伟老师所说的那样,昨天人们用各种形式,包括在网上,包括给这8位的家,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于8位英雄的这种哀思。我们另外一位嘉宾是国际广播电台的时事评论员洪琳。

  洪琳:我们知道我们这8名维和英雄,老百姓,我们很快地知道他们被埋的那个录像,那个里面的时候,大家心情就非常地沉痛,非常地压抑,心情就是像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一样,那么这种压抑的心情应该说一直都折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希望他们这个消息,生存这种消息。但是非常不幸,得到最终的是一个噩耗,那么这8位维和英雄,为了神圣的使命,自己生命留在了海地。

  主持人:我们的这些维和警察,你看出去执行维和任务,其实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这8位维和的英雄,你看非常好地走出国门,最好的状态,我们最强大的精英,我们最好的人民警察派出去了。但是可能回来要面对一种情况就是,我不愿意去提及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王大伟:对,从这件事情大家关注开始,大家都在一块揪着心,是吧?总希望有守望就有希望。那么到最后这个噩耗传来,我们每天都看电视,当时我记得是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他当时就打电话,前线的总指挥是刘志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局长,他就说,“志强啊,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努力开展搜救工作”,部领导是非常关心这件事情,总希望,当时就是你记得当时那个过程吗?就是还有十米了,已经打到隔壁了,是吧?然后又从隔壁开始,说第一具尸体发现了,但是还不能够确定是谁,即使第一具尸体发现的时候,我们还希望会有奇迹发生。因为72小时黄金时间是过了,但是有这么一种说法,说黄金时间过了之后,要么是没有希望了,要么就是奇迹,我们还期待着他有奇迹发生。但最后这么一个结果,大家是非常悲痛的,今天又听到说公安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孟建柱同志任治丧委员会的主任。同时我还要说的就是,在现场这些个救助、挖掘的这些个同志,从到了那儿就开始马不解鞍投入工作,在连续工作到现在已经是七八十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也是辛苦到了极限了。

  主持人:但是我听到孟部长在和刘志强通电话的时候,孟部长也是非常急切,说你们,当时我觉得完全是一种内心急切的表露,说你们到底离他们还有多远,是吧?到底还要多长时间能够找到我们的同志?刘志强也很激动当时。

  王大伟:所以我们也希望,就是我们现在在那里面去奋战的,我们这些个营救队员,恐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投入到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上去,是吧,更多地解救当地被害的这些个海地的人民群众,我们希望他们也多珍重。   

  主持人:其实我在海地发生地震以后,也是第一时间,我立刻想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王洪国团长,因为上次我跟他做过节目,第一时间我给他发了短信,我说我知道你们现在会被派出去,我说不管怎么样,我是在内心深处为你们祈祷,希望你们能够平平安安地回来,当时王洪国团长给我回了一个短信,他说我刚刚把队员们送走,我现在正在从首都机场回部队的路上。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的救援队对海地失踪人员整个搜索的过程。

  中国八名维和人员遇难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现场的一些救援的情况,现在看到这个画面断壁残垣,确实让人很揪心。而且看到我们的救援队员,面朝我们找到的我们这些失踪同胞的遗体鞠躬,很震撼人心。刚才我看到我们当中有一位英雄,叫郭宝山,60岁,这60岁在咱们公安系统里面是什么概念,如果从警的话是什么概念?王老师。

  王大伟:郭宝山是副局长,按道理来说,他到60岁了,他今年也就该退休了。郭宝山同志,他是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副局长,大家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有人说他是最具有男人味的这么一位领导,为人非常热情,他是军人出身,辽宁人。

  主持人:您见过他吗?

  王大伟:我跟他是朋友吧,可以说。那么他是1988年以后,由部队,他原来是军人,到的公安部。这位同志非常地爱护这些个维和的这些个官兵,因为他就是直接负责维和的任务,所以不管是底下基层的民警,只要是参加维和的,来到公安部,他都会热情地去接待他们。

  主持人:非常热情。

  王大伟:非常热情,因为他是局领导,但是底下不管是哪一级的这些个维和民警,他都是非常热情,就像他们的老大哥一样。他这次走的时候,也是一个好丈夫,他甚至把家里,给他爱人衣食住行都安排得非常地停妥,甚至家里养了一个小狗,都把家里小狗的指甲剪好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情趣,非常会生活的这么一位领导。所以当这个噩耗传来的时候,我就和我们的学生,我们有一些学生,就是现在在海地维和里面的这些个民警,我们就跟他聊起郭局长,大家都是非常地惋惜,对他非常地敬重。所以我今天就打开了网页,有专门的灵堂,我就写了一句话,我说“郭大哥走好,向你敬礼”,这是郭宝山。还有一位。

  主持人:女警察。

  主持人:何志红,一共是8个我们的女孩子在里边,她是叫何班,何班这个女孩,她是云南人,因为这一批都是从云南去的,云南丽江好像是,她是去了以后,何班嘛,就是她管这8个女孩子,她去了以后是非常地敬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那个地方疾病比较多,而且那些个怪病很多,所以,就有一个女孩子得了病,她就去救助,结果她看护和救助的过程中,她也不幸染上这种病了,染上这种病以后就很难受,脸都肿了,这个时候,她就跟妈妈在计算机上连了线,连了线,妈妈就说太好了,我们能不能看看你,是吧,叫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时候她就谎称,她说我这个线坏了,实际上她妈妈有高血压,她是不想让她妈妈看到她脸浮肿的那个样子,这个也是非常感人的一幕,待会我还会讲到她们的生活。还有一位就是钟SIR,叫钟荐勤,钟荐勤他是宣传官,好像,刚才看那个介绍是吗。

  主持人:为什么叫他钟SIR。

  王大伟:他就长得很帅,长得帅,很男人气。

  主持人:觉得像电视剧里面非常潇洒的警察。

  王大伟:对,他是,叫一手拿枪,一手拿照相机,他现在网上已经把他的日记,单篇的日记已经现在发到网上去了,因为他要做宣传工作,他最让我们感动的一幕,就是他走的四天,他的女儿诞生了,他的女儿诞生四天,然后等到他210天的时候,因为一般的维和是一年,也就是当到210天的时候,他不幸殉职,也就说他女儿没有来得及看到自己的生身父亲,这也是非常让人落泪的一幕吧。

  主持人:洪琳曾经到海外去采访,有没有跟到海外去执行任务的,我们的维和民警有过接触?

  洪琳:中国是一个很讲原则的国家,那么联合国的维和指令,安理会做出决定以后,中国是去执行他这个任务。而且派到我们当地执行任务目的地的这些国家,我们所派出的士兵也好,警察也好,素质都非常高的。那么在联合国的维和使命的过程中,在每个地方也不是说一点丑闻没有,但是中国的维和警察一点点丑闻没有。所以说就像我们公安部的领导所说的一样,从来没有违纪的行为,从来没有退返的行为。那么回想起,对比以前,在刚果金,在利比里亚,在东帝汶,包括在波黑等等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到都活跃着中国维和警察的身影,那么他们所付出这种艰苦的工作,艰苦的努力,真的是,可以说是支撑着中国一个非常好的,负责任的这么一个大国这么一个形象,我觉得他们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作为,真的是支撑着中国国家的这么一个形象。而这一次看到8名非常好的维和英雄,不幸在海地地震中不幸地失去了他们的生命,那么相信等他们的遗体运回国的时候,我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到机场,或者是在不同程度,就像汶川地震的时候,采取自己的方向,默默地向他们致敬。

  主持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同胞,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去接我们的亲人回家,虽然在海地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们终究还会回来。中国已经向海地派出了一千多人次维和的人员。大伟教授,我知道在这些维和的警察当中,可能有很多是您的学生吧,上过您的课,是吗?

  王大伟:咱们国家的维和是2001年1月份,那么是向东帝汶派出的第一批维和警察,在这个之后,我们就逐步地在酝酿建立培训基地,当时在这个培训基地,就在北京周边的一个学校里面,当时在这个初期建立的时候,最早的几批维和的这些个民警,当时都是我去上课。像我的学生里边的精英才能够进入这个维和部队,也就说我最感到骄傲的几个学生,也就是他们一般的都是在基层当过很多年民警的人。涉及驾驶、擒拿格斗这些都非常精梳的人,为人处事都相当干练的人,理论基础公理都特别强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被选进去。你比如说今天我就专门地打电话给我一个学生,叫张一林, 我这个学生去了以后他就发现,每天一上班,为什么都设路障,结果他就去拆这个路障,他拆了之后,第二天又反政府武装,又被安上了,他就向上级报告,就向联合国报告,他说你看,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对,因为他当了多年警察,这个人非常干练,他说根据我在中国当警察的这经历,这事肯定有不对的地。然后后来没多久,就是那个东帝汶的总统遭刺杀,结果遭刺杀以后,当然那个总统命大,没死。然后后来咱们就把反政府武装这些人给抓起来了,结果抓起来一审以后才发现,原来就是我们维和部队在拆这个路障的时候,实际上那些狙击手,已经在那个草丛里边瞄着他们了,只要上边一有命令,很有可能他们就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所以说我说他他们是把生命置之度外,这是一个。第二个叫忠孝不能两全。就这批孩子们,我们管他叫孩子了,好多都是独生女,独生子。他们去了以后是只报喜不报忧,因为那个地方生活非常艰苦,你就像咱们说的这个海地,是80%的人是文盲,80%的人没有饮用水,80%是农业户口,80%吃不饱什么,就是有这么一句话,叫“最不发达国家”。结果我们的这些个维和警察到了那以后,生活非常艰苦,但是跟家里人永远不说,那么家里人又惦记着儿子。这里边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爸爸去世了,结果,从不告诉孩子,怕孩子在那分心,所以家里老人去世了,按理说是长子得千里奔孝,是吧,这是中国的传统,不说的,等孩子回来再说,一看爸爸已经去世了,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再有一个就是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事情。像在海地也好,东帝汶也好,都是孤儿院常去的就是我们中国警察。大米,吃的这些个东西都给送到孩子那去。这些个,当然这里面有好多人都是那个,我们这个维和警察有好多自己的孩子就是两三岁,所以他们都把当地的这些个黑人的孩子,就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想孩子就到孤儿院。到孤儿院去把这些个东西,吃的、住的、穿的都给孩子们送去。有这么一幕,就是一个孩子满头都是流的脓,结果咱们的那些个同志去了就帮他洗,帮他擦。有的同志悄悄地说,说在这个国家,艾滋病的感染率特别高,说这种流脓的很可能就是艾滋病。但是我们的警察从来不管这些事情的。

  主持人:刚才大伟教授也跟我们讲了很多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知道这些事情,我们看到这次有8位维和英雄在海地遇难。洪琳,这8个遇难的英雄当中,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洪琳:刚才大伟教授也讲了,在海地我们有10名民事警察,那么他和我们这防暴队不是住在一起的,因此在海地地震发生以后,其实大家最担心的,这10名民事警察他们怎么样,因为他相当于是单独的活动,就是编入当地的那种民事警察一样,处理一些邻里的纠纷等等,一些简单的,街上的这种普通居民之间那种摩擦等等。

  主持人:这种是不是相对来说危险系数会更高?

  洪琳:对,因为相当于自己没有更好的保护,不像说防暴,防暴警察他出门的时候,比如说坐的专业的车辆,然后我们这个防暴队员他会面对街面那边,直接端着枪,一旦有什么事情不行的话,鸣枪示警。

  主持人:至少还有准备。

  洪琳:有准备,他出勤就是非常容易。而这个民事警察,应该说他对自己的保护相对是比较脆弱的,而这里面在海地这10名警察,这里面他们每天工作的环境是非常非常艰苦。

  大伟老师是警察出身,大伟老师一定知道警察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在全国所有的行业里面应该是很低的,而维和的警察,他们的平均寿命,因为他们所工作那个地区是更加危险,更加动荡的地区,你比如说我们知道执行维和警察,或者说有一些和维和任务相关的一些使命,比如说武器核查等等,有多少中国的维和人员,比如说在外面遇难,因工牺牲。他们的工作确实是性质太危险了,所以说你说作为他们来讲,哪怕像何志红,再跟家里说我这个工作很好,家里不要挂念我的时候,其实作为他们的亲人,心里是很清楚。包括这一次灾难发生以后,作为这8名维和英雄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家属,其实心里一开始的时候,已经很沉了,就知道发生奇迹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坚强地希望能够有奇迹的发生,一直在等待,就他们的这种坚强,内心的坚强,超乎我们的想像。尤其是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国人经历了这样一个大悲以后,那么这一次事件也是一样,就他们的亲人就已经付出了过去210个日日夜夜,我相信他们每一天的心情,都和这一样,受的是煎熬,所以太不一样了,太不一样了。   

  主持人:大伟教授,我们现在怎么去安慰他们的家人?怎么能够让他们家人的心能够平复一些,我们能做一些什么?

  王大伟:现在网上已经开通了,叫灵堂,是吧,我今天登上这个公敬的灵堂,我不知道具体的名称是什么,公安部也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我想我们不管是不是人民警察,是吧,只要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尊敬,充分的肯定,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是吧!我们要知道他们的这种奉献、敬业、献身、牺牲,我们全体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