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代反导体系强调精准化拦截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9日14:12  外滩画报
当代反导体系强调精准化拦截理念
岸舰导弹车队

  解码反导系统

  自从导弹上天,有条件的国家就开始研究,如何在空中拦截敌国的导弹。在精准化拦截理念的发展中,使用陆基发射导弹进行中段拦截,是最现实的一种防御方式。1月11日,中国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文/寇立研

  “中国于2010年1月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这条简短的新闻一经发布就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反弹道导弹能力作为国家安全的柱石之一,被许多专业人士与当年的“两弹一星”并称。迄今只有美国进行过此类中断拦截试验并进行了实际部署。

  前生:粗放式自杀

  1946年美国用缴获的德国V-2火箭发射了一个果蝇上天,人类的导弹与太空时代大幕自此正式开启。几乎在研发导弹同时,美国人就在琢磨如何反导弹。苏联人追赶得很快。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卫星,这意味着苏联的导弹可以轻松打击美国本土,“导弹差距”让美国人惊恐万状。而苏联人则与此同时就在策划发展反导系统。

  当时原子弹的威力让所有人深刻印象,专家们首先想到了用原子弹来反导。原理就是在高空引爆一颗核弹,它会释放大量的高能射线,形成粒子雨,使其作用范围内的导弹被摧毁,稍远的导弹则会因电路受损而失灵。美国人提出了设想,但苏联人于1961年3月最先使用V-1000导弹进行了首次核拦截试验。

  试验是成功的,再次验证了那一时期苏联力量迅速上升的大战略格局。美国在同一时期也是这个思路,只是在空中爆炸核弹后再追加一枚高速导弹实施拦截,以打击“漏网之鱼”。

  在自己的上空爆炸核弹,打得满天弹雨,不管下面人的死活,这种粗放而科幻的战略在60年代经过短暂验证后,便暴露出成本高、损失大的缺点。这时美苏核弹越来越多,而且开始有了分弹头技术:一枚导弹在空中却分出几个小弹头,分别打向不同目标。这种饱和攻击下,满天放核弹去拦截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不可行。

  “相互确保摧毁”下的高压对峙以及反导的高成本牵制,使美苏不堪重负。1972年美苏坐下来谈成了《反导条约》,以约束双方的反导系统。到1974年,双方明确了自我约束的细节:苏联只在首都附近部署拦截系统,而美国只在北达科他州的战略导弹基地部署拦截系统。很显然,苏联是利用地广人稀优势,认为在核大战中只要保住中枢就有反击机会,而美国的策略是至少维持一个能实施报复的战略导弹基地,使对方不敢妄动。

  今世:精准的自卫

  《反导条约》虽然迟至2001年才被美国抛弃,但实际上它只维持美苏反导平衡大约10年的时间。1983年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迷恋技术解决方案的美国人着眼当时正在兴起的一些新科技,寻求太空和定向能的反导思路。原理是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比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同时辅以常规的高速防空导弹等等,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

  这个计划在当时太超前,花费也太贵。但这个计划整合了许多原有技术,拓展了一系列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这些技术在今天的军民各领域广有体现,小到微波炉,大到互联网和GPS。而先进雷达、卫星、激光等技术今天仍在反导领域继续研发应用着。

  与当年的粗放反导相比,目前的反导系统虽更庞大,却也更精妙:

  预警、传感、指挥系统更加灵敏高效。要反导,先要知道敌方导弹何时发射,打向哪里。美国借冷战结束、大国制衡减少的便利,在全世界大量部署固定和移动雷达,并在太空加强冷战中即部署的预警卫星。导弹发射时特有的热源和红外辐射使这些传感器能迅速把预警情报告知指挥中心。

  拦截杀伤机理更加精确有效。今天,美国的“爱国者-3”型已经是动能拦截弹头,几乎同时发几枚拦截弹上去,每一枚都是结实的金属块,准确地撞上对方导弹,确保拦截成功。

  在精准化拦截理念的发展中,人们希望敌方导弹能尽量远离自己领土被击落,以免碎片落入本国。导弹升空后有初始段、中段和末段,第一段时间太紧,第三段距本土太近,而中段处于导弹动能与势能转换阶段,速度略低、飞行平稳,对这一段进行拦截是比较现实的。同时,由于水面和空中发射的拦截弹往往“力道”不足,最好使用陆基发射导弹。这样就产生了复杂反导系统中非常高端的一块――“陆基中段防御”(GMD),也就是此次中国实验成功的防御方式。

  陆基导弹高速抵达太空拦截对方导弹,被击毁的导弹残片在大气层中烧毁一部分,坠落在两国中间的荒原或大洋地带,这在理论上很完美,然而在万里之外迅速发现对方导弹,判断出对方要打向哪里,并在本国领土发射拦截弹,打中那个比声音快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目标,这是极难的事。除作战导弹本身必须速度快、打得高、撞得准以外,GMD必然要求有强大的太空侦察、高速和一体化的指挥系统来支撑。

  无论美国已经部署的还是中国刚刚试验的GMD,都没有经过实战检验。这是人类的幸事,但对研究人员来说,就无法进行精确的实战效果比较。海外从中国近年来航天发射活动推测,中国在GMD拦截这一局部上可能与美国的差距并不大。但从时间进程看,美国反导系统研发远早于中国,有更多的试验经验,且已经部署了十枚左右陆基中断拦截导弹,随时能用于实战,而中国仍处于试验阶段。从大系统综合情况看,美国比中国的反导体系更庞大、更完备,除GMD外,其海外部署并与盟国分享的陆上“爱国者”、海上“宙斯盾-标准”拦截系统分布面很广,其反导系统的卫星、雷达及导弹数量都多于中国,其全球战略预警和指挥体系也已值班多年。而中国目前处于局部突破(如GMD)、局部有效防御(如奥运防空)阶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反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