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村摩天楼背后:财富差别让村内出现分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09:17  中国新闻周刊
华西村摩天楼背后:财富差别让村内出现分层
建设中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

  华西村:疯狂生长 天天向上

  不断突破新高度的华西村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分层

  本刊记者/刘炎迅 (发自江苏华西)

  村子里又在造大楼了。这回挺高,已经有60层,在今年6月前,它还得长12层,到时候,它将成为328米的大块头。

  闲来无事的村民会絮叨几句关于大楼的最新“争议”。“争议”确实很盛,有的说“这楼是新地标,新农村有新高度”,有的说“华而不实,那么多钱砸进去,不如给大家造别墅”。

  据说大楼建好后,除了作为景点赚些门票,也能解决几百户村民的住房问题。

  可问题是,有“争议”,就不妙了,“吵吵嚷嚷的,谁知道会出什么岔子”。

  其实它只是一座高楼而已,但他建在华西村。华西村一直在生长,也一直受到争议,这一点老书记吴仁宝看得很明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不然华西村也不会有今天。”吴一口江阴方言,语速很快,软软的,却透着底气,笑的时候一口熏黑的牙,歪歪斜斜的。

  总有新高度

  华西村原来并不大,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正好是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隶属江苏省江阴市。

  1961年,33岁的吴仁宝已经是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华西,人口仅667人,集体资产只有2万5千元,欠债1万5千元,人均分配53元。曾有一首民谣流传很广:“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到河浜里。”

  这时候,吴仁宝搞了一个石磨房,慢慢做大,这是他在乡村里比较早的产业尝试,“也是冒着险的”。

  很快地,华西村建起了两座“高楼”,一个4层,一个5层,是村里的夜校楼,这个高度,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江阴第一。

  1972年,吴仁宝一边领着大家学大寨,凭着亩产连续6年超吨粮,第一次名震全国,一边私下偷偷搞了个五金加工厂。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在中国农村的全面铺开,当时全国的主流声音是,“包字万能,一包就灵。”可当时吴仁宝和华西村已经让集体经济红火起来,怎么办?他最后决定,“不分不包”,继续集体经济。

  工厂一家接一家开起来,及至1989年,华西村“三产”总产值已经破亿,人均产值70万,人均利税7万元,成为“江阴第一亿元村”。

  1992年,华西村当时已有的38个企业合并成立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吴仁宝成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两年后,该实体变更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省级),这个村庄开始以一个公司姿态发展经济。而类似的村企共生的做法,在十年后才逐渐出现在苏南附近的乡镇里。

  是年,国务委员李铁映说:“华西是全国第一村。”

  1996年,吴仁宝说,得有点不一样的,于是就有了金塔。金塔7级17层,98米高,这玩意儿一出世就引来争议,就像如今的大厦一样。首先,他太高,彼时城市里也鲜见高楼,更别说农村;其次,它样子太怪,似楼非楼,似塔非塔,还顶着个金葫芦;再次,它太大,建筑面积有2万多平米,一开始就被定为成集旅游观光、商业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很多村民不理解,“一个农村,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做什么?”

  这就像如今人们看待那座大厦,它的全名叫“增地新农村大厦”,老书记给定的名,他说:“我们想有一个空中华西村!”

  1月17日,阳光晃眼,空气清冷,上了年纪的农妇避开迎面的日光,斜着眼睛仰视大厦,飙出的却是一口四川话,这么高的房子,住着肯定不方便,下楼买个菜估计都要大半天。

  老书记无处不在

  老书记如今83了,但说话中气还足,以前一顿饭能喝一瓶茅台,60岁时喝酒差点让视网膜脱落,从此戒酒,但烟还是抽,一天3包,华西牌。

  村子里的香烟店老板,推销香烟时令人不辨真假:“这是35块一包的华西烟,绝版了,就这么几包了,别处买不到的,当年老书记就爱抽这个。”

  在华西村,老书记几乎无处不在,和这座村庄一起生长。他如今虽然退休,但其实一直没有真正闲下来,1月18日,华西村分管土地和环保的副书记吴蕴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几乎天天能看到老书记,隔三差五就喊几个村干部到家里去开小会,了解村里的发展以及村干部的思想动向。

  这一点,另一位副书记薛洪高也向《中国新闻周刊》予以证实,他还说,老书记毕竟有经验,看问题准。

  而在该村的宣传资料中,有村民甚至视老书记为神人,比如有传说,某天村里搞活动或者开露天大会,本来下着雨,只要老书记一到场,很快就风和日丽了。

  金塔就是由老书记亲自设计。此前,一直是华西村的高度,也是新农村的象征和符号。前来取经的人也乐意掏20块钱买一张票,坐着电梯直升楼顶,望一眼塔下的中华第一村的别墅群。那也是吴仁宝的作品,几百套样式一致的单体别墅,顶着红色层叠的屋顶,如同乐高玩具那样整齐地码在铁栅栏里。

  外地来的人无不惊讶,“这日子过得太童话了”。

  1月19日中午,一队新疆来的游客在此参观,金塔顶楼15层的观光平台放着三尊鎏金塑像,分别是孔子、财神和福星,真人大小。旁边的玻璃功德箱里,早已经塞满了钞票。

  金塔脚下的草坪上,有模仿南京长江大桥的微缩桥,和一个开放式的动物园。

  金塔周边后来又建了8座相似的金塔,形成塔群,做各种用途,塔群之间,则是华西幸福园,其实是个公园,里面除了巨型环形的喷泉,还有5尊伟人的坐姿全身塑像,每一尊都有3米多高。

  这些组成了目前华西村的CBD区域。

  老书记说,他带着华西村富裕,靠的是实事求是,“我尽管很痛恨形式主义,但有时觉得形式还有点用。比如我们要干成自己想干的一件事,当时的政策和形势可能就不让你干,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就玩点‘形式主义’了。”

  吴仁宝觉得,“这形式主义能对付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比较喜欢形式主义。”

  华西村的很多村官很理解老书记的这套思路,37岁的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坐在绣着金色团锦的沙发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金塔是一个地标,大厦又是一个,华西村不断发展,需要有新的标志和象征,这不单让自己人看了提气,也能让外面人看了目光聚焦。

  有观察家说,吸引各界眼球,在华西村的49年村史中,始终是一个核心诉求。

  很快,来取经的人被指引着去高塔登高远望,依旧掏钱坐电梯上顶层,却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天气好的时候,估计能看到常州的乡下去。”

  打从富起来以后,华西人已经把自己当城里人了。

  如今,旅行社组织团队来村里旅游,老书记作报告已经成为继金塔和后山农民世界公园之外的又一个雷打不动的保留项目。

  老书记没有讲稿,要说的都烂熟于心,但每次都会有即兴之作,这让那些听了很多遍的村干部,每次都有新收获。然而,外地人不关心报告,他们只好奇这个人,“哇,这就是吴仁宝啊”,“牙挺黑,还是大小眼”,他们不知道,这就是老书记当年飙酒落下的症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华西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