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2《今日观察》1月20日播出:对手机“黄段子”说不,以下是节目实录:
在很多人的手机上,词语带一点颜色的“黄段子”,可能或多或少都收到过,有的人可能会反感,有的人也许一笑了之。但是从现在开始,通过手机发“黄段子”,可能将会受到通信运营商的严格监管。这几天,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移动、联通公司,都先后传出消息,手机用户如果发送“黄段子”这一类低俗的信息,手机的短信功能将被暂停。手机“黄毒”泛滥,运营商对手机短信息痛下杀手,能否取得成效?打击手机“黄毒”,封杀低俗短信,又是否矫枉过正?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刘戈共同评论。
手机发送“黄段子”,将被停止短信功能,北京上海移动对发送低俗内容手机,采取叫停措施。
刘戈:停止短信功能有前提 黄色信息有技术标准可界定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几天消息有些混乱,开始是传说只要是发了“黄段子”或者是收了“黄段子”以后,手机号就会被永久地废掉。现在就有各家移动公司出来澄清,其实是只有频繁、大量的发送黄色短信,短信功能才会被停止,它是有前提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媒体上大量使用了“黄段子”这个词,这个词来代替黄色短信或者是黄色淫秽短信的标准用语,这里边还是有区别的,黄段子是日常生活里很随意的用词。如果要用“黄段子”这样的词来表述,大家就会觉得没有标准。到底什么算“黄段子”,什么不算“黄段子”,谁说了算,这是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运营商所说的是黄色信息、黄色淫秽信息是有标准的,就是九部委制定的13条的技术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是可核查,可核实的。
向松祚:整治对象以牟取暴利的内容提供商和不法分子为主 普通手机用户将不受影响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运营商出台整治黄色短信的消息出来以后,很多的手机用户很担心,其实只要仔细研读一下运营商的出台措施,广大的手机用户就会发现自己多虑了,因为整治黄色短信针对的对象并不是广大的普通手机用户。首先,在打击的程序上有明确地规定,第一个条件是信息发送量要达到一个级别;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多位用户举报;第三个条件就是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查证,认定这是黄色的短信和垃圾的信息。
因此,首先这是有严格的限定的;第二,从打击的内容来看,政府部门规定的能够被明确定为“黄段子”的信息内容,实际上是有13个内容,一般的普通用户不太容易去创造这种内容的短信,这样的短信多数是以传播黄色短信、制造黄色短信来盈利的一些不法企业或者不法分子。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整治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内容提供商和不法分子,广大手机用户的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向松祚:对待黄色信息的就应“零容忍” 运营商出台措施值得肯定
(《今日观察》评论员)
首先,这种“零容忍”的本身不是矫枉过正,如果把运营商出台的措施和国外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我们出台的措施绝对算不上矫枉过正,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个消息出来以后,引起很多用户的关心,这从一个层面说明现在手机的黄祸或者整个网络的黄祸,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但是我们以前一直没有采取非常切实有效的办法来治理手机的黄祸与网络的黄祸。
以国外的经验,比如在日本和韩国,首先手机完全是实名制的,有清晰的个人信息才能有手机的账户。而且一旦发送什么信息,完全可以追述到本人。日本和韩国有非常明确的法律规定,通过手机发送黄色信息有明确的刑事处罚,而且还有民事的处罚。在韩国,最高可以判三年的监禁,并且罚款3000万韩元,相当于差不多是18万人民币。在德国,如果你通过网络或者手机向青少年传播黄色信息,最高可以判15年的徒刑。在美国,专门有儿童的《互联网保护法》,明确规定:向18岁以下的人传递黄色信息,明确地规定是刑事犯罪。
我们同比较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整治网络和手机的黄祸方面,我们还是比别人落后了一步,而且最近出台的这些措施只是运营商的一个措施,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层次,而且也没有明确地规定,如果一旦你传播了黄色信息,到底该罚款多少钱,还是需要坐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有一点我们可以值得肯定,现在运营商能够明确的站出来,从社会的责任出发,能够采取非常果断的措施来治理“黄段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运营商本身如果是容忍的态度,是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但是运营商敢于牺牲经济利益,治理“黄段子”,是值得欢迎的。
刘戈:防范有商业用途的黄色短信 反思“黄段子”文化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屏蔽“黄段子”的措施一发布,大家普遍反对的声音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这表明段子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在酒桌上,在朋友、同事之间的互相传输上,段子已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措施一出台,大家有一种很自然的反感,觉得是在侵犯隐私权。
在段子文化里,确实有很多非常智慧的,非常幽默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文字非常好,而且让大家非常的开心,但是这里面也确实是有一些低俗的,少儿不宜的,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有的人是会觉得被冒犯的段子。这样一方面有不合适的问题,有一个道德上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法制上的问题。比如上级向下级传递黄色短信,就构成了性骚扰。如果长期大量的发送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就涉嫌违反《刑法》的一些相关的规定。
因此,对于商业用途的黄色短信,我们要进行防范,另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这种“黄段子”也要进行一个反思。
手机扫黄任重道远,多管齐下,净化网络环境
向松祚:治理手机涉黄的核心问题是要长期地坚持 从根本上改善黄色信息泛滥的局面
(《今日观察》评论员)
治理手机涉黄的核心的问题是要长期地坚持下去,不能作为一个短暂的运动。
第一个,黄色色情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层面是制造、贩卖黄色信息的网站或者不法分子以及不法的经营商;第二个层面是运营商,要通过运营商的接入;第三个层面是手机的用户。现在是运营商来抵制他们,不给予接入,运营商来过滤。现在这些不法的内容提供商和不法分子在跟广大的手机用户跟运营商打游击,现在先躲起来,等这个风头过了,他们再来开始通过别的方式接入。所以如果真正要把手机涉黄彻底的打下去,一定要是长期的。
第二个,是要长期的坚持宣传,让大家明白手机涉黄所造成的巨大的危害。在北京的一个中学里,一个班上的43个学生,长期的相互传递手机的涉黄信息,并且以此为荣,所以一定要长期的宣传黄色信息的危害。
第三个,是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很重要,因为现在制造和贩卖这些黄色信息的人,他们往往可以采用一种最先进的技术来逃避监管。
我相信,如果以上这几条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们这种色情信息泛滥的局面,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刘戈:治理手机涉黄应遵守程序和创新方法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治理手机涉黄,我强调两点。一个是遵守程序;一个是创新方法。
遵守程序就是如果程序上不正确,那么最后可能会得到大家的反对意见,现在的中国移动客户入网的服务协议里面就有甲方的应该遵守的有关规定。表明如未经接收方同意,而群发商业广告,或其他有害信息,干扰接收方生活的,乙方可以暂停或限制甲方的移动通讯服务,并不承担由此发生的责任。这就是说移动公司是有权力来停止对你的服务,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说你干扰了别人,别人举报了你。
创新方法就是屏蔽这样的一些短信,很多的用关键字,但是中国汉语的修辞方法非常多,很多的段子在字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内容是黄的。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如果我接到这样的信息,我就发给移动公司,进行举报,而且举报一定要有奖励。
周汉华:应有一个平衡的原则和界定的标准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应该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治理手段,在原则上来说,其实大家都不会反对扫黄打非,但应该有一个原则的平衡,涉黄的、低俗的,或者说黄段子,这些概念严格地说,都不是很准确的法律概念,最终的标准还是要根据合法还是不合法。
另外一个就是标准的问题,到底什么构成黄段子?“黄段子”是不是都是非法的,这个需要有一个标准。现在的《电信条例》里有《出版管理条例》,对哪些行为构成内容方面加以管制的,有很明确的规定。《刑法》对于淫秽和色情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到底是哪个主体应当来担当这个责任,是由运营商来关闭他的短信功能?还是由相应的执法机关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这是一个特别需要讨论的问题。对于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短信的来往,是不是适合由运行商来判断,直接关闭他的短信功能,我觉得这个法律上是需要探讨的。选择什么手段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采取关闭个人短信功能的这种方式,是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是不是最合适的手段,是关闭好,还是说通过法定途径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好?
向松祚:明确的法律加上严格的执行 从根本上治理黄色泛滥
(《今日观察》评论员)
互联网的发明和手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的进步,是技术的进步,是经济的大进步,同时它构成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应该是怎么样的,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来界定。在这个网络社会里,在这个手机通信的社会里,必须要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现在,我们还只是停留在行政法规的层次,而且行政法规的很多规定并不是很清晰的。
第二,在整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严惩。以前整治的风声过后,这些制造、贩卖社会淫秽色情或者不良信息的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就又开始了。那么能不能通过法律规定,一旦有这个情况,立刻吊销所有的执照,而且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的赔偿责任。只有明确的法律加上严格的执行,才有望从根本上来治理黄色泛滥。
刘戈:给手机把关有利于和谐社会环境
(《今日观察》评论员)
作为成年人,也应该给自己的手机设一个把门的,因为其实很多我们不太在意的短信,里面确实是有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这些信息甚至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前几年重庆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子,一个人给同事群发短信,但是让一个女同事的丈夫看到了,他就觉得他们俩之间会有什么关系,最后还出了人命。这虽然是个案,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个案作为一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作为一种对自己的警醒,那么可能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这样的一种后果可能是对整个的社会环境的危害。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