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出海地记
为了给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位烈士梳妆打扮,74小时内,许康飞空中飞行近39小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北京、上海报道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8位烈士的灵柩,灵堂正中,“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黑底白字格外醒目。
1月20日9时许,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在同一礼堂中准备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高的遗体送别仪式。每位烈士的灵床上都铺满了白菊,有两万多朵,是工作人员花了差不多30个小时布置的。
而另一名工作人员此时正坐在北京飞往杭州的班机上微酣。他叫许康飞,是杭州殡仪馆国家一级遗体防腐化妆师。
为了给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位烈士梳妆打扮,让他们体面地回家,74小时内,许康飞空中飞行近39个小时,飞行距离16692海里。
烈士遗体已经“肿得装不进棺材”
1月15日上午11点半,胡慧萍在杭州的办公室里,桌上的报纸登着海地的灾情照片。突然,丈夫许康飞闯了进来,急匆匆地问她:“我的因私护照过期了吗?”
20分钟前,浙江省民政厅转来中国殡葬协会的通知,点名指派许康飞赴海地,参与为烈士化遗妆的任务。
胡慧萍想晚上下班后给丈夫准备一下行李,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这种闪电任务了。许康飞有一手绝活,看着相片,就能迅速恢复死者原貌,所以在公安部选派全国最优秀的遗体防腐和化妆专家时,他被相中了。
下午2点,第二次听到丈夫说话是在电话里,许康飞说他已经在前往萧山机场的路上。“没想到这么急,生活用品一点都没准备。”胡慧萍说。其实,她忘了海地还是夏天,不必准备太多衣服,殡仪馆主任罗其本又特意给许康飞送去一套短袖衫。
过去的两个小时,许康飞全部用来准备防腐设备和化妆用品,共两大箱。
晚上7点,许康飞在首都机场附近的宾馆里等待专机。南航波音747-400F货机负责将他和90吨救灾物资运往海地。这一天,中国政府决定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紧急援助物资,这是首批,价值1300万元。
在药品、帐篷、便携式应急灯和水净化设备等救灾物资中还“夹带”了10具棺椁、10个骨灰盒、8面国旗、8位被埋维和人员的警服。
连许康飞都是被“夹带”的。他是以机组人员的身份飞赴海地。美军掌管着海地首都目前唯一与外部世界的连接通道太子港机场,只准运送救援物资的飞机起降。
当晚11时30分,包机从上海浦东飞往南京装配物资,翌日上午8时30分由南京飞往北京,再次补充运输物资后飞往太子港。
经过19个小时的单程飞行后,包机已经盘旋在海地领空。但盘旋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飞机燃油几乎耗尽,只好备降牙买加金士顿机场。因为无法安排降落。后来同意中方停机两小时。这意味着,许康飞要在两小时内完成8具遗体的化妆。
抵达日是震后第6天,炎热的天气已使遗体高度腐烂,“肿得装不进棺材”,按照一般工作效率,处理一具需要约4个半小时。
一下飞机,许康飞就直奔营地。约四五分钟的车程,像在地狱里穿梭,满目疮痍。当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夜,透过车窗还能看到孤魂野鬼般呼号的人。
许康飞没时间去感伤,只是埋头干活。打防腐针、用化妆笔粗线条地勾勒死者的轮廓。再抬头时,天已鱼肚白了。
清晨7点30分,悲伤的气氛在晨曦中蔓延。一场简单而隆重的告别仪式在营地举行。防暴队员托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上书“亲爱的战友一路走好”,一路护送到机场。
在航线的另一端,一场更隆重的迎接烈士魂归故里的仪式已经准备好。19日清晨6时,就有记者等候在首都机场了。这天上午,北京是在阴霾中度过的,阴的天气,阴的心情。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特意在此时播出了那首警察最喜欢的歌:“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许康飞仍不能半刻喘歇。他从机场直奔八宝山,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即将出席的追悼会作准备。
当追悼会如期隆重举行时,这位一直在后台忙活的遗体化妆师才终于有时间在3万英尺的高空睡了一个囫囵觉。
中资企业员工胜利大逃亡
地震发生后55个小时,中兴公司租赁的小型包机就将11名员工安全转运至多米尼加,他们是首批撤离海地的中国人。
乘飞机时,两名日本记者请求搭乘,因为日本还没有派出专门的救援人员。中兴方面答应了,两名日本人也享受到了中国的国民待遇。
“当我们乘专机离开的时候,才由衷地感到身后有一个多么强大的祖国和公司。”中兴驻海地的唯一女员工詹子婧说。
在过去一年里,海外遇险时常常有中资企业员工的身影。2009年2月,中兴员工被塔利班绑架,2009年6月法航失事事件中有华为员工丧生。由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在应对海外突发事件方面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中兴通讯于1月14日成立了“海地地震灾情评估与救援”小组,首先设法营救员工,进而部署紧急应对措施,修复救灾通讯。
詹子婧和同事们花了10个小时,恢复了海地的CDMA网,这张网成为震后救援中的生命网。他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表现相当镇定,当大地开始抖动时,第一时间赶回宿舍,在残破的院墙内搭起帐篷,轮流站岗放哨、互相鼓励。
佟正董也表现得很镇定。他是浙江省温岭宏远交通工程公司的员工,有在阿富汗工作的经验。
宏远公司驻海地分公司有三男两女5名员工,地震来时,他们全在加勒比酒店二楼。这5个人手拉着手,沿墙壁顺楼梯往下走。走到一半,墙体开始倾斜,他们顺势跳上斜墙,当做滑梯,滑到地面。
清华同方公司的张振堂急智中就地取材的逃生工具是一个水桶。“地震时我在三楼。那里正好有个水桶,我从水桶上跳到二楼,再从二楼跳到一楼另外一家,从他家跑出来。”他对媒体记者说。
15日一早,中国外交部赴海地工作小组和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华人驻地。一个多小时后,工作人员找到的第一名中国人就是张振堂。
他和5名温岭员工、11名中兴员工都是在这一天被找到的。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中兴员工已开始在多米尼加的中兴办事处有序上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先回到国内,一部分人会到周边国家继续工作,还有部分员工会参与海地的灾后重建。
据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书平介绍,地震发生时,身处太子港的中国人约有230名。除了上述三公司的员工确认平安外,还有6名办事处工作人员、122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16名民事警察、2名中国公安部海地维和工作组人员及震前与办事处保持联系的华侨。
政府首度宣布保护偷渡客
但在官方统计簿中,有一类人是无法纳入的,这就是偷渡客。
继墨西哥陆路之后,加勒比海成为中国人偷渡美国的新途径,而海地是重要的中转站。2009年10月,美国华文媒体就曾报道一艘载有大批中国偷渡客的船只沉没于加勒比海,这艘船中有100多人是长乐人、10多位亭江人,另外还有连江和琅岐的偷渡客,他们正是由海地出发赴美国的。
大地震后,心急如焚的家属只能通过民间组织来打听偷渡客的下落。曼哈顿华埠数个福州长乐、马尾和连江移民聚集的闽籍社团,都接到福州乡亲打来的越洋电话,请求协助查询滞留在海地的亲友状况。
据美国林则徐基金会登记的信息,20余名偷渡客已向家人报平安,分别来自福建福州、长乐、亭江、琅岐、马尾等地,其中包括两名女性。他们多居住在太子港的郊区,得以幸存。
1月18日,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司司长魏苇在北京的一个吹风会上表示,中国领事保护的范围也包括海地当地20名左右的中国非法移民。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公民海外遇险保护范围内加入“偷渡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告诉本刊记者:“海地事件表明,我们的海外救助不仅出于一个大国的责任心,更进一步走向了人性化。偷渡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在大地震导致的灾难面前,他们的生命也应得到呵护。一时想离开这个‘家’的同胞也是我们的血肉至亲,在生命受威胁的时候,欢迎他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