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打破一价定终身制 数字电视进行价格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1日09:44  瞭望

  《瞭望》文章:以民意修正决策

  近年来,关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不是听证会成了“听涨会”,就是“一价定终身”,民意难以得到及时体现。针对于此,广东省物价局日前以有线数字电视收费调整为突破口,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运用价格政策评估机制,在降低收费、提高服务上取得了“破冰式”的进展。

  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价费,收费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然而,在有线电视整体转换的执行过程中,社会普遍对其整体不满意,调整收费、提高服务成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

  面对民意,政府应采取何种态度对待?

  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待民意,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善用民意,这是现代政府执政的必然选择。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才能让民意找到充分表达且被尊重善用的机会,更能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

  面对民意,采取何种方式解决?

  价格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最后交汇点,价格调整实质上就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但关键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物价部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守护公平,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兼顾平衡各方面利益。而这也是考验现代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物价局的新探索,给了百姓实惠,一改他们“被代表”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创新了政府定价模式,将成为广东省价格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政府价格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今后构建贯穿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政甫一推出,就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支持。事实证明,充分尊重民意、及时调整政策是现代型政府的一门执政艺术。而只有充分反映和表达民意的决策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只有时刻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尊重民意的政府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冀)

  《瞭望》文章:创新定价模式的广东尝试

  广东省的价改尝试,为构建贯穿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冀

  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一旦制定下来就易“一价定终身”,而群众的诉求难以得到体现,意见颇多。

  广东省物价局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数字电视收费与服务等热点问题,在全国首次尝试对数字电视实施价格政策评估,让民意充分参与到价格决策与修正之中。最近推出了降低价格、提高服务等数字电视价格新政,得到研究者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中山大学公共行政管理学院教授肖滨说,对数字电视进行价格政策评估,是广东省创新政府定价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为构建贯穿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试水打破“一价定终身”

  2006年广东省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以来,数字电视用户数突破500万,约占该省有线电视用户的36%。然而,社会普遍对有线数字电视整体不满意,有媒体将“没有选择权、收费多频道少、高清不清、操作复杂”等列为数字电视的“几宗罪”。在每年全省两会上,数字电视质价不符问题都会受到质疑。

  广东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认为,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价费,收费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牵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正在全面推向深入,国家陆续出台了新的管理政策,在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融资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收费政策提供支持。

  一方面是行业利益,一方面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如何利用价格杠杆既平衡各方面利益又顺应民情民意,是摆在物价局面前的一道难题。

  广东省物价局的选择是,在全国首次启动了价格政策评估制度,对实行了3年多的数字电视收费制度进行评估。

  据介绍,价格政策评估主要针对已生效实施的价格政策,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有定价权的其他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反映等,适时组织对政策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评估结果将作为校正调整相关价格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政府定调价过程中所履行的听证程序不同,价格政策评估更侧重于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后续监管,是加强动态管理,避免“一价定终身”的重要手段。

  “价格政策评估是价格法规正式确立的一项法定制度,可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使政府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政策方案,改善政策执行”,孙庆奇强调说。

  吸纳民意参与定价决策

  为确保价格政策评估的客观公正、科学透明,广东省物价局专门聘请人员组成评估委员会,授权实施评估。评估委员会成员共15人,除行业主管部门、经营单位、专家学者外,公众代表占7名,其中1名省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1名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4名公开向社会征聘并随机筛选的消费者。

  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政策评估委员会主任林林介绍,评估活动基本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论形成阶段。“除有线数字电视维护成本调查、机顶盒生产供应价格调查、收费政策问卷调等基础性工作外,评估委员会全体成员直接参与了各项评估工作,充分地将民意反映到价格决策修正中。”

  经过2个多月的价格政策评估,广东物价局已于日前推出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新政。其中力度最大的是,将机顶盒的价格从原来每台约700元降价至不超过390元,同时,在保持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不变的基础上,网络运营商要在现有付费节目中提供不少于2套付费节目供用户免费收看。另外,移机费、过户费、停机开通费等杂费被取消。

  收费新政中还兼顾了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如在对孤寡老人和低保家庭用户继续实行减免优惠的基础上,规定革命伤残军人和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享受家庭主机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50%的优惠。而不接受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用户则可在模拟电视停播之前免费收看不少于6套的模拟电视节目,原定5元/月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同时取消。

  家住广州市金沙洲新社区2区11号楼2梯207房的低保户董义霞告诉本刊记者,“新的收费政策不仅可以让我们免费收看电视,而且每月只要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数字电视这么多频道的精彩节目,看电视终于不贵了,我们低收入者欢迎这样的惠民政策。”

  广东省物价局表示,下一步还将在总结有线电视收费政策评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评估意识,逐步有针对性地扩大评估实施范围,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重要价格领域,要实现政策评估的程序化、制度化。

  四大原则力推新政

  首尝价格政策评估制度取得成功,孙庆奇等认为,主要得益于坚持了四大原则。

  一是直面群众意见大的热点。

  “不回避、敢直面”是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评估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围绕群众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展开,“收视维护费标准是否合理”、“服务质量与现行收费标准是否相适应”、“机顶盒价格是否合理”、“涉及有线电视相关收费是否合理”、“个性化服务和行业管理是否到位”等,并都在新政中得到一一回应。

  二是深入全面了解各方意见。

  评估委员会全面调查了解现行收费政策实施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包括广大群众、专家学者、经营者等,最大程度集纳民声民智。

  孙庆奇认为,价格政策评估也是行业经营者与社会公众之间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直面沟通增进了解、理解与互信,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也有利于经营者及时发现问题、客观认识问题、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切实优化经营质量,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如有的委员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受访网友和群众认为,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标准较原模拟电视收费标准增幅达30%,上升幅度较大。认为现行居民用户主机、副机收费标准偏高的分别占84.7%和77.4%。

  对此,经过与经营方积极沟通,新政决定在保持原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敦促增加免费节目,并呼吁各级政府财政加大投入。这个结果既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经营方也乐意接受。

  三是全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广东省物价局价格检查局局长刘光明介绍说,从征集评估委员会成员到收集社会意见,从举行评估会到发布评估报告,始终贯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如在评估会上,评估委员“拍砖”、献计,观点碰撞激烈,评估过程全程邀请媒体参与报道,评估报告也通过媒体公开发布,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四是科学调查决策取信于民。

  在评估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信息资料,对评估的重点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力求结果客观公正。

  如群众反映,机顶盒收费较贵,技术标准不统一不能通用,消费者无法在市场上自行购买,而网络运营企业出售的机顶盒价格往往又高于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价格垄断。为此,广东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省内部分有线电视运营企业2006-2008年供应合同和购销发票进行核对,并调查了机顶盒供应情况后了解到,近三年平均每台普及型机顶盒购进价平均为390.47元(不含智能卡),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成熟,机顶盒价格仍有下降空间。但目前省内部分运营商实际销售给终端用户的机顶盒价格每台仍高达600~700元。最终,在收费新政中,将机顶盒销售价格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通过制定最高限价的方式控制机顶盒过大的销售利润,使群众得到较大实惠。□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价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