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世襄带动了一个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15:18  记者观察

  王世襄带动了一个产业

  文·图◎本刊记者    许兰武  

  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架鹰捉兔、挈狗捉獾……王世襄老人皆乐之不疲;倾心葫芦、收藏家具、刻竹漆器、著书立说,他样样出色。而且以“玩”为生的他,居然玩不丧志,竟然把“大俗”玩成了“大雅”,甚至玩出了好几门“世纪绝学”。不久前,王世襄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中国文化界又少了一位大师。根据王老生前愿望,过世后不举行追悼会,不设灵堂。

  94岁不减爱国热情

  2009年12月8日,王世襄先生追思会在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9楼会议室举行。单霁翔、罗哲文、傅熹年、耿宝昌、谢辰生等文博专家以及王世襄之子王敦煌,出席追思会。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首先转达了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的沉痛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他说,在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颁奖仪式上,近90高龄的王老仍能用流利的英语宣读答谢词,“王老先生精通中国古典文学、书画、雕塑、金石、建筑等,并能独辟蹊径,深入研究鲜有人涉足的家具、髹漆、竹刻、鸽文化等,在这些领域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有一件小事,我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6月上旬,我登门拜访王老。王老当时已94岁,但他头脑清楚,谈笑诙谐、幽默。他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失事的直升机残骸找到了’。他指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执行搜救任务而失事的那架直升机。我听后不禁愣了一下。王老一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由此可见一斑。”在陈进玉眼里,王世襄是一个始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

  70年前,日本在占领中国领土的同时对中国进行了有计划、长时间、大规模的文化侵略。日军所到之处,上至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下至私人藏室,均无一例外遭到野蛮洗劫与破坏。抗战一结束,王世襄即参与了防止文物外流和抢救流失文物回国的工作,可谓劳苦功高。

  1945年10月,由马衡、梁思成推荐,王世襄担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时年31岁。当时他的工作主要涉及:没收德国人杨宁史青铜器;收购收藏家郭葆昌瓷器;追回美军少尉非法接受的日本人瓷器;收购长春存素堂宋至清代丝绣;接收溥仪留在天津张园的故宫文物;收回海关移交的德孚洋行的一批文物等。

  这些珍贵文物如不是当时及时收回,恐早已流失海外了。

  一生保护文物

  追思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带来了早年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会刊》。该会刊在1930年至1945年间印行,是一份全面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刊物。在这本会刊中,收录了王世襄1933年测绘、考证四川南溪李庄宋墓的文章——《四川南溪李庄宋墓》。

  罗哲文回忆起当年与王世襄在南溪李庄宋墓考察的岁月,即兴赋诗一首:“难忘六十六年前,古迹班门习调研。杂草丛中探古墓,旋螺殿里测曲折。陪都共赴护国宝,学社辛勤复会刊。老友魂兮巴蜀望,巴山蜀水笑开颜。”谈及解放前王世襄老人的旧事,罗哲文在追思会上三度发言。

  对于王世襄一生对文物的保护,罗哲文更是十分敬佩。此事可以追溯到1944年年底,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由当时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负责,主要工作是编制《战区文物保存目录》,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明位置,防止文物和古建筑毁于战火。因为参与作战的还有美军,这份目录的翻译、校订即交由王世襄完成,当时他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抗战结束后,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的使命结束,遂改为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清理、接受、搜集战争中散失的文物,并编制《战时文物损失目录》和《文物损失数量估价表》。

  滑过北京上空的哨音

  2003年秋天,与王老相依为命几近60年的夫人袁荃猷因病故去,留下他孤独地面对窗外枯叶飘落。从那时起,王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鸽子。

  王世襄说:“观赏鸽能把我最美好的想象和失去的记忆带到遥远的地方去。”观赏鸽因此成为王老难以逝去的记忆。

  王老说:“一说到鸽子,现在的人自然会想到信鸽和‘和平鸽’。其实,二者都是进口物种,远不如中国独有的传统观赏鸽,可以围在场地四周盘旋,还带着悦耳的鸽哨。”

  他在所著的《北京 鸽哨》中曾经深情地写道:“在北京,不论风和日丽的春天,阴雨初霁的盛夏,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欲雪的冬日,都可以听到从空中传来央央琅琅之音。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空,又不知多少次给大人和儿童带来了喜悦……”

  老年的王老很少出门,他很想通过观赏鸽的放飞带去他对大自然持久的爱。当观赏鸽重新盘旋在北京城的上空时,王老的“玩”又上了一个层次。

  王老曾说,老北京的鸽子分两类:楼鸽和观赏鸽。楼鸽即灰色野鸽,因为住在城门楼上而得名。信鸽难得一见,被称为“洋楼”即“外国的楼鸽”。至于观赏鸽,花色、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其头、嘴、眼睛、眼皮、颜色、羽毛闪光等等又有许多讲究,好坏、贵贱大不相同,它是中国的传统物种,是完完全全中国的鸽子文化。

  带动明清家具消费时尚

  王老喜欢玩的东西极多,但玩得最上心、最过瘾的是古典家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王老的《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等相继发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致使中国明清家具炙手可热,价格瞬间上升,狂飙般地成了中国收藏界的新宠儿。山西、陕西等地明清家具潮水一般地被运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拉完明清家具再拉民国时期的家具,拉光了檀木家具,拉乌木、梨木……

  因此有人说,王世襄关于明清家具的几本专著,带动了整个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和制作产业。

  当时,竞相仿效的明清家具在中国各大城市频频出现,古典家具的产业化链条已经成型,新的行业队伍不断强大,许多明清家具的仿制品大批量地销往国外。现在,如果你走进北京高碑店明清家具店里,店主的书桌上一定会找到王世襄的著作。

  1993年,王世襄《说葫芦》中英双语版出版后,北京、天津等地纷纷出现了葫芦一条街。他的《蟋蟀谱集成》《中国古代漆器》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国古代音乐书目》等书的出版也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反响。

  “中国太需要像王世襄一样的文物鉴赏家了,他和徐邦达以及故去的谢稚柳、启功,真不愧为中国四大文物鉴赏家。”中国文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这样说。

  相关链接:

  王世襄    1914年5月25日出生,北京人,九三学社社员。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43年冬,赴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累计追还、征购数批文物计2000余件。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交涉归还文物事宜,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并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后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历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曾多次应邀赴美、英等国及港台地区作关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报告、访谈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双文本、英文本,与 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古董 收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