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2《今日观察》2010年2月5日播出节目《手机实名制还有多远?》,以下是节目实录:
日前工信部下了发通知,确定力争在2010年底之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这是否意味着呼吁了多年的手机实名制已正式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呢?手机实行实名制会对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实行手机实名制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多家媒体聚焦,手机实名制话题再度升温。民众热议,众说纷纭实名制。
张鸿:执行手机实名制 路途仍旧漫漫 (《今日观察》评论员)
手机实名制现在也有例子,现在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基本上就是实名制,这叫“后付费”。就是办了一个手机号以后,它会给你发通知告诉你每月的费用,那为什么是实名呢?因为我登记了实名以后和移动商有一个相互的合同,这是需要拿身份证去买的电话号码,我有名字在那儿,所以他相信我。还有一种就是神州行的“预付费”,就是使用者先掏钱,话费打完了再续费,所以这叫预付费。预付费就不用登记,拿钱就行了。
从04年开始,因为垃圾短信开始出现,不断地被骚扰,不断地有一些短信的诈骗等等,这个时候就开始提出能不能手机实名制。实名就是一个手机号和一个人是相对应的。就像买房子一样。如果他通过手机发了垃圾短信或者行使诈骗,就能找到这个人。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去年底我们谈到手机涉黄以后,就开始讨论能不能用实行实名制来避免手机涉及到的种种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如果工信部的实名制政策可能要出台的话,那么就可能就意味着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从有这个想法距离最后的执行,还有很远地距离要走。
马光远:手机实名制是公共政策的一个大变化 (《今日观察》评论员)
手机实名制的确不是一个新话题,最重要的根源还是应该怎么样通过实名制的这种方式来遏制垃圾短信和诈骗,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扫黄”。我觉得对于每一个手机拥有者来讲,没有收到一条垃圾短信,或者诈骗短信的话,肯定是属于人生不完整。
虽然这个事情起源于2004年,但这一次有点动真格的感觉,特别是工信部,包括公安部和国信办,在这种关于手机扫黄的联合行动方案里,对下一步怎么样实行手机实名制做了一些准备,并且分为两个阶段。比如今年的1到9月份,鼓励用户进行实名登记或者进行补登记。第二个阶段以后,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为手机实名制提供一个法律依据。这个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手机实名制给通过手机的违法犯罪,提高它的门槛,提高它的犯罪成本,或者说更有利于去打击这样的违法犯罪,给它设了一个安全门,而且提高了它的违法成本。
目前,从这么一个行动来讲,比如从它的规划的阶段来讲,从目前的各种信息来讲,我觉得这个步伐可能会越来越快,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有些影响,比如说我们原先出差到一个火车站,到一个小卖部就可以买一张手机卡,现在就可能不可以了,因为这还需要身份证和各种各样的程序。因此,从现在来讲,这个政策不仅仅是“手机实名制”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公共政策的变化。
张鸿:手机实名制对打击手机垃圾短信和犯罪帮助很大 (《今日观察》评论员)
支持手机实名制的大概有三个主要意见。第一,能有效地打击垃圾短信,包括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诈骗,但是现在多数的高端的发垃圾短信都用的是系统,或者是用别人的号来群发。第二,便于管理。包括一些公益短信需要发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明确的发送人,这个短信需要有精确的发放目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实名的话,它就能更精准地发放到需要知道这些信息的这些人当中。第三,就是据国外的经验,包括韩国、日本以及泰国等等这些国家的经验。韩国就是实行手机实名制,网络也实行实名制的,韩国这些国家通过手机短信引发的案件比较少,所以认为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经验,也许会对中国的打击手机垃圾短信和犯罪会有很大的帮助。
马光远:手机实名制应融合反对和支持的声音 要出台让民众不担心又能够遏制犯罪的好政策 (《今日观察》评论员)
据调查的结果,实际上大家对手机实名制是既爱又恨。有很多人支持,同时绝大多数人又表现出担忧。从反对的理由来讲,首先就是个人信息不安全了,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个人信息被披露。虽然现在实名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遏制这些犯罪,但事实上大家都非常担心通过手机实行制反而给诈骗,给这些犯罪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因为他们知道的信息更全面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原先收到的一些诈骗短信,他不知道名字,就是直接发过来一个银行账号让你给他打款。现在直接打电话过来,叫你的名字等等。就这样的事实上意味着不仅仅没有遏制,反而更加方便了。如果我们的信息安全没有一个很好的保护环境,反而可能通过手机实名制赶走了“黄鼠狼”,迎来了一头“老虎”,导致信息的整个被泄露,这是大家最担心的。此外,比如我正在外地出差,可以随便买一个电话卡,既方便,又经济,因为有漫游费的存在。但如果实行手机实名制以后,在漫游费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去买电话卡的便利可能就被打消了,因为这增加了用户的成本。
因此,对于实名制来讲,现在大家已经讨论的非常充分,反对和支持的声音大家都听到了,所以现在就是考验。我觉得这也是考验实名制的设计者的智慧的时候,他要怎么样融合这些反对和支持的声音,做出一个让大家不担心,同时又能够遏制犯罪的好办法来。
7亿手机用户实名制浩大工程,如何面对显性与潜在问题?
张鸿: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共利益 (《今日观察》评论员)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共利益的问题,其实现在我们将要实行的可能就是一个公共政策,是要改变我们手机消费的模式。如果通信有自由的话,那么这个自由的度到底有多大?它是不是像在超市买水果刀一样自由,在超市买水果刀显然是不需要登记的,那如果现在买水果刀的人多,而且有很多人拿着水果刀到处去杀人,这个时候可能管理层说买水果刀也要实名登记。这个首先就要证明确实有很多人正在用水果刀威胁人的生命。
同理,那么现在到底是不是有那么多的犯罪是通过非实名的手机来实行的?还有一个需要界定的就是公益,商业,还有违法之间的界限。如果是政府发公益短信的话,那显然就是公共利益。但是我们是否允许手机发上也发商业广告,这个是首先要界定的,如果这个界定不清晰,那么我们就很难知道这一脚“射门”要射的是哪一个“门”。
马光远:手机实名制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在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按照目前的统计数字,手机实名制政策最起码影响到了4个亿,我相信这4个亿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面对人群最大的公共政策,所以在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这一脚踢的正不正、准不准,关键取决于政策本身在制订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大家非常担心的一面。
在这之前,我们看到很多的实名制,比如说存款实名制,还有自行车的实名制,到现在是名存实亡。所以手机实名制要避免名存实亡的命运,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政策。比如怎样去保护隐私安全,怎么样去规范运营商的服务行为。韩国是很规范明了的,比如你在哪个时段可以向客户发短信,而且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发给客户,发什么样的短信,如果违背这个规定,惩罚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作为一项比较重大的公共政策,它在制订的时候应该对大家担忧的这些问题,或者说政策障碍,应该在制度设计上一一的做出交待,让大家看到这个政策给生活带来的好处,不再受到这些短信的骚扰,不再有这些污染源存在,同时不再担心这个政策的负面效应。这样,这个政策本身才是一个好政策,这一脚踢出去才是一个“好球”。
李楯:实行手机实名制 就要切实做好防范隐私泄露的问题 (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实名应该不应该,我们知道在一个法制国家,对公民的涉及到隐私的一些问题,应该尽量不去触及,除非到了万不得已,实名能不能有用,关键在于比如像警察部门,能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政府的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真正实行实名制,那就一个怎样防范隐私泄露的问题,因为这在今天的中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不是现在能够解决好的。
刘兴亮:手机实名制应该实行 如果推行目的不纯就会流于形式 (通信业务资深观察专家互联网实验室总裁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不管从技术角度,还是运营角度,我觉得手机实名制是应该实行的,但是就是现在推行手机实名制的目的不纯,我们是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现在是为了更正手机色情、手机诈骗、来匆忙推出手机实名制,我们目前可能会有四亿左右的用户,实名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突然限制呼出呼入了,这个损失谁来弥补,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现在运营商卖卡主要是通过渠道来卖的,那么经销商层面怎么来判定个人的身份信息是真是假?所以我担心手机实名制会流于形式。
张鸿:手机实名制是唯一解决方法 (《今日观察》评论员)
实名制可能是一个好办法,但是首先是穷尽现在的办法,还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然后又证明了只有实名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出实名制政策。现在很多的短信诈骗或者发送垃圾广告等等,其实高端的已经都用系统在发。此外前一阶段广东的第一例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案子,其实他打的电话,在你手机上显示的不是他的号码,他只要用一个程序就可以改变,他可以任意显示他想要的显示的号码。
因此,如果对这些问题现在没有办法遏制的话,那么实行手机实名制也没有办法遏制。运营商,包括工信部都应该想办法先打击垃圾短信等等这些犯罪行为,然后如果穷尽了所有办法,觉得实名制确实是唯一能解决的办法,那就实行实名制。
马光远:手机实名制可考虑试点实行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对犯罪手段的创新是不遗余力的,犯罪手段是层出不穷的,他们在升级,那么,我们对付犯罪手段也应该升级。我认为强行推出值得商榷,倒是不妨可以搞一些试点。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