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有个专门给机关部门“找茬”的民间网站——“703”网,被市民封为“民间信访局”。在温州,没人敢忽视“703”网上发出的声音。其影响之大,以致一些部门领导关照下属一定要经常上去看看,温州市委书记也常去“溜达”。
温州民间信访局“703”探秘
□本报记者孔令泉 发自浙江温州
1月25日中午,浙江温州703网(www.703804.com)“散讲温州”论坛出现了一则帖子,称温州瑞安市委书记蒋珍明去年11月在杭州期间,两天开了3个宾馆房间。帖子附传了3张发票图片。
此帖一出,舆论四起。第二天晚上,温州市相关调查组在温州官方网站公布事件调查结果:此系蒋珍明的司机冒用蒋名义所为,责令瑞安市委办公室按差旅费报销有关规定予以纠正,并对该司机通报批评。
“散讲温州”论坛也于当晚公布了这一消息。网民的滔滔质疑旋即变成对政府处事姿态的赞许声。
在温州市,没人敢忽视“703”网上发出的声音。这个被称为专门给机关部门“找茬”的民间网站,影响之大以致一些部门领导关照下属一定要经常上去看看,温州市委书记也常去“溜达”。市民封其为“第二信访办”或“民间信访局”,其作用盖过官方信访办。
“我每天一上班就打开‘703’,看看上面有没有反映我们区里的事情,如果有,我们就与相关部门联系督促处理,或向领导汇报。”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柯斌祥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
温州市主管部门领导称,一些干部对“703”又爱又恨。
市委书记
常去“溜达”
“703”在温州影响之大,缘于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1月中旬,《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在温州所乘坐的一辆出租车上聊起“703”,车上的司机兴奋不已。
“那里想说就说,很痛快,有时我也把看不惯的事说出来,居然也发表了,嘿嘿。”这位江西籍汉子说,他来温州开出租车已8年,空闲时常上“703”。
但这名司机并不知道“703”在什么地方,是什么人办的。“我想一定是有背景的,不然胆子不会这么大,也老早关掉了。”
当地一名女网友曾上“703”申冤,自己在酒吧遭到一名喝醉酒的消防干部殴打。帖子发出后,消防支队对耍流氓的干部作出了处理,并对女孩作了赔偿。
一名温州苍南农民的农业项目因为报批程序在建设局卡住了,他觉得冤枉,就向“703”诉苦。很快,这名农民网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当地一家媒体记者告诉本报记者,在温州,如果你碰到了政府职能部门行风问题,或者不作为、乱作为,通过信访、投诉窗口反映都石沉大海,可以试一下“703”,可能问题会迎刃而解。
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曾经也在“703”上发过帖子。他说:“我在温州工作期间常上‘703’溜达溜达,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关心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应该轻视网络的作用,网络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网民和民意。”李强曾任温州市委书记。
当地一名市人大代表观察到,凡是温州市发生的一切大事或负面新闻,几乎第一时间出自这个论坛,随后被其他网站转载和平面媒体报道,很多问题也由此得到解决。
网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703”网的“散讲温州”论坛内,以图文形式把耳闻目睹的不平事、突发事、丑陋事贴出,然后众多网民闻“帖”而动,一呼百应,每天有数千条上帖和回复。
目前,这个网站日均IP访问量10万人次、页面访问量逾100万次。政府每年从中处理的“网事”几十件。
不过,这个被社会各界称为“第二信访办”或“民间信访局”的网站的办公条件与它的名气却不大相配。它位于温州市中心的一个陈旧的写字楼里,没有醒目的招牌,处在狭小走道的角落里。网站只有两间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室内简陋。
办公室里办公桌挤在一起,摆满了电脑。20多位男女网络编辑和技术人员十分敬业。他们非常年轻,却老练地处理着一条条可以引爆当地甚至全国的信息。
这里的主管是一个80后的男生,瘦小而文气。“创办这样一个网站并不容易。”他腼腆地说,“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
他叫黄学敏,现在是开办这家网站的温州世代传媒有限公司股东,网站的创始人之一。
“经常被封杀、关闭”
2004年,黄学敏创办这个网站时,他的两个合作伙伴也是80后,网名叫“叶少”和“绿茶”。此前,他们在当地的论坛上发帖认识。黄的网名叫“翰林风月”。
“起初只是玩玩,发泄一下情绪,也揭露一些事情,但后来那个官方论坛关闭了。”之后,他们3人想自己办网站。“就想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703804’用温州的话来讲就是讲七讲八的意思,大大小小的事都在聊。”
“703”是最终的网站名,之前的网站名变换了两次,走得很艰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被封杀、关闭。”
黄学敏说,有关部门一不高兴就封了网站,他们曾经考虑过放弃。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一大批网友在支持着,几次换网名,网友们都跟来,通过口口相传,在QQ群里传,人越来越多。
黄学敏他们也学会了应对有关部门的策略,“服务器前后搬过好多次,从上海、杭州、湖南、安徽甚至加拿大都迁移过。服务器不在当地,有关部门想关闭网站就有难度。”
“703”网站延续以前网站风格,以论坛为主,主打板块是“散讲温州”,向网民提供举报、宣泄、揭露、评论以及反馈等平台。
2005年的沈诺事件使该网站名气大振。这年3月30日上午,一位网友在“散讲温州”贴出《鹿城警察开假牌车肇事逃逸——要求主持公道》,发帖人称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7天前,他开车时被一辆银白色宝来车追尾,对方司机逃逸。他查出该肇事车主是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副主任沈诺。肇事车牌系套牌。
一帖激起千层浪,当天下午,该帖跟帖100多个,点击4000多次,许多网站转载。之后,沈诺矢口否认自己肇事,找人“顶罪”,激起网友愤怒,抨击不断,该帖一直高居“散讲温州”首页榜首。
之后,一些平面媒体也纷纷跟进,温州全城市民热议此事。直至温州市公安局纪委作出对沈诺予以党内警告处分决定方平息。
“散讲温州”对此事件持续关注了两个月,并引发了网民大讨论,一时间,众多温州市民都知道了这个民间网站。
但随后,“703”接连被查封,而每次被查封后,网站都迁移服务器地址,重新开放。
当年5月23日,“散讲温州”上网友发帖披露了外逃贪官杨秀珠在荷兰被捕消息,轰动全国。2003年4月20日中午,时年58岁的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与家人出逃国外。杨曾是温州市副市长,涉案金额两亿多。国内许多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703”的“散讲温州”。
“但随后网站被查封也更频繁。直到2005年7月,温州市公安局网监处新调来一名工作人员与我们作了友好的沟通,提心吊胆的日子才结束。这是官方第一次与我们沟通。”黄学敏说。
黄学敏回忆,在这次交流中,双方达成共识,认为论坛的存在于社会于政府于网民都有利,重在管理,要疏导而不是封堵。网监处表示今后原则上以通知论坛管理员自行删除不良信息方式,不再封堵。网站也积极配合,只单独使用在杭州的一个服务器。
黄学敏说:“我们还观察了一年,发现确实没再关闭网站,就把服务器搬到温州了。”
“我们不会要求网站删帖,这不是个办法,只会把事情扩大化,会被认为做贼心虚。何况互联网是开放的,删了他会到其他地方发。”温州市公安局政治处宣传处长黄小中说,“我们的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关键是要正视网络声音,因为这是反映民意的渠道,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渠道之一。”
“有关部门会先跟我们沟通商量,将帖子处理一下,比如淡化,然后会加紧处理网民反映的问题。”黄学敏说。
成为职能部门必看网站
2006年以后,“703”影响快速放大,包括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出逃法国、温富大厦特大火灾以及温州出国“考察门”、“安置门”等重大网络事件,首发都在“703”。许多“猛料”一抖,顷刻之间跟帖成风,最高180多万条,并在互联网上广传,促使政府高度重视。
在杨湘洪出逃事件中,一个网名叫“我不是洪溜溜”的网友,用小说《区委书记》的形式,将此事在“散讲温州”连载披露,有近百万人次阅读,跟帖1万多条,反响极其强烈。浙江省委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杨执意不归定有重大问题。
2006年7月,有网友发帖,温州某信用社主任贪污、挪用巨额公款。当事人闻风潜逃,网友追发“逃帖”人肉搜索。温州市瓯海区检察院据此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随后发文立规:关注”703”论坛,扩大查案线索。
“703”渐渐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必看的网站。包括温州市宣传、公安、环保、建设、消防、民政等部门都把该网站作为观察民意、倾听民声的一个窗口。一些部门领导关照下属:“你一定要看看‘703’,有没有自己辖区的投诉!”
“说实在,我们很担心在‘703’上出现我们单位不好的帖子,如果真有,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并消除影响。”温州市一位政府部门官员向本报记者坦言。
2009年6月29日早晨,有一网民看到一警察开着警车在街头遛狗,拍下照片发帖到“703”。上午发的帖,下午温州市公安局就介入调查,第二天就公开回应网友,图片属实,对开警车遛狗的刑警支队副大队长赵某作出了免职处理。
“‘703’上反映公安机关的每一个帖子我们都高度重视,如果属实,我们都会处理,并给网民一个交代。”黄小中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正确应对非常重要,这样做网友再议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黄说,至今,我们已经处理了60多起网上反映的事情,都是用了一个“金盾”网名在”703”上回复的。
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柯斌祥表示,对互联网舆情,不能堵,堵反而反弹更大,如正燃烧的油,要么慢慢烧,要么自己灭掉;你若用水浇,会越烧越旺。
在2009年4月的温州“安置门”事件中,有网友在“703”发帖曝光了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将市中心一批剩余的安置房以每平方米低于市场价格三四千元的“暂定价”,出售给一批官员。
温州顿时陷入全国舆论风暴中,“703”由于网民访问量过大,服务器无法承受罢工,引起了市里领导的关注。有关部门立即打电话过来,要求赶快开起来,“现在正是要紧关头,不清楚的人还以为是我们关的。”之后,网站在电信部门的帮助下恢复。
5月19日,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走进当地官方网站与网友对话,对处置“安置门”问题发表意见。当年11月,“安置门”事件的3名责任人被判刑。
“我们很欣喜地发现,有关部门确实需要一个引导、疏导舆论的平台。”黄学敏说。
从“猫捉老鼠”到和谐相处
经过5年的博弈,温州网管部门与“703”的关系由取缔、查封、“猫捉老鼠”转为“监管、引导、包容”和谐相处。而一些政府部门从原先的反感、害怕转为接纳、配合,还在“703”上设板块与网民互动,如环保、公交、电信、电业、民政等板块。
今年1月18日,温州公交集团在“703”上的公交板块上贴出公告,希望市民于2010年1月25日前对延长线路、延伸时间及末班车提供合理化建议。记者看到,截至1月24日,网民的建议已有数十条。
在一线执勤的温州市交警二大队民警汪政以网名“警民桥”在“703”上经常为网友解答交通管理方面的疑问,市民也会发帖找“警民桥”帮助。去年1月至今,“警民桥”跟帖2000多条,有10多万人次参与。
“刚开始,在‘703’上看到网友铺天盖地对交警工作表示不满甚至谩骂,心里挺难受的。但很多网友反映的情况是真的、对的。”汪政说,“只有加强与市民的沟通,更好地为民服务,才能转变老百姓对我们的看法。”
被称为“提案大王”的温州市政协委员欧阳后增说,他每年参加“两会”的提案许多来自“703”,“现在的网络越来越能反映民意”。
欧阳现在是“703”的“原创写手”,这是网站给发帖骨干授予的称号。已有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加入此行列。
在温州当地上千家民间网站中,“703”的影响力居首。温州各界称其为群众诉求的“放大器”,民声民意的“扩音器”。市民称其是“第二信访办”、“民间信访局”。
如今,“703”已实行公司化运作,由最早的3个人发展到近30名员工,主要是通过“吃喝玩乐”板块吸引广告商来支撑网站。
“我们觉得‘703’能在温州生存、发展,与这里历来思想解放、民主宽松的环境有关。”黄学敏说。
温州市委宣传部网宣办负责人称,“703”反映社情民意,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了解群众声音的一个窗口。既然社会有这个需要,政府部门首先就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不应该用堵卡的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实际上作为政府部门也很需要这样的舆情,也需要监督,只要舆论反映的情况属实、有道理,对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就有用,就能更好地做好工作。为此温州市政府也建立了网上舆情的新闻反馈机制,支持网民的监督。
“我们一直在寻找尊重网络民意充分表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最佳的平衡点。”这位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受访《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时表示,以前政府与公众之间缺少一种社会性的协调力量,所以老百姓的想法、利益很少有一个社会性的组织机构能够比较有特点有代表性去整合、归纳,并反过来对之引导、规范。比如美国的女权组织、劳工组织、环保组织等,尽管其并不一定完整,它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它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去体现老百姓的想法、诉求,这样使社会管理有了一个不同于政府和不同于民间的中间层,这实际上是属于社会协调的一种必要。
在喻国明看来,“703”这样的网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应该允许它一定程度上犯错误,要不然它会被政府接管,成为政府的代言机构,或被取缔,可能就难以为继。
“我们担心这样的事发生,应该给它划定一个行动空间,这样的机构应该肯定会出色。它不同于公民个人,它不是一个完全私权利的主体,所以它不能完全适用于民法;但它也不是一个公权力机构,有一点像媒体,介于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但目前中国没有对这样机构的权利义务、运作空间、运作规则方面的规范,我觉得应予以考虑从法律制度层面解决,这样可以更安全,更持久些。”
喻国明说,这样的网站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有些标准化的程序,相应的调查核实力量,与政府方面要作一些建设性的工作。简单的批评是容易的,但如果能对政府起到建设性的推动作用,改善作用,可能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