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号“经济战将”到“台奸”
其实在担任海基会董事长之前,江丙坤便认为是一个可“担得起大任”的人。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找到江丙坤,希望其能带队前往大陆,展开国共两党的“破冰之旅”。这个任务意义重大,“我需要完成使命,等到胡主席开口邀请连主席,让‘连胡会’可以实现。”江丙坤说,他带队的这个访问团也是从经济开始的,“一天之内要谈到10多项共识” 。
早在连战组阁时,江丙坤担任的是经济部长一职,“连主席了解我的背景,我驻日十三年,在南非呆了八年,都在大使馆担任公职,驻外的经验丰富。我充分了解,什么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江丙坤有着丰富的带团经验,当年他在担任台湾外贸协会秘书长时,就曾多次带着台湾的中小企业家,一年离台200多天,走遍世界100多个国家,为台湾企业寻找商机,签订各种贸易协议。
但对经济的认识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让连战敢委江丙坤以此重任的,是因为另一件事。
2000年,连战在台湾大选中失败,民进党当政,他便让当时全力辅选的江丙坤把国民党一些元老的智慧组织起来,成立“智库”,即“国家政策发展委员会”。
“后来连主席希望我们能够透过国会参加政治,便要我去选立委,去做立法院的副院长。”在第五届的立委任期结束后,江丙坤原本打算退出,但连战要他连任。没想到,那一年亲民党在选举中惨败,希望能够拿到副院长这个职务。“我就让出这个副院长,等于我为了党,顾全大局,牺牲自己。”
这个举动让连战看到了江丙坤是个能真正“顾全大局”的人才。果然最后江丙坤不辱使命,在大陆方发出邀请时,江丙坤打了个电话给人在东京的连战,报告这个好消息。
可是当时在台湾岛内,对江丙坤此举的争论已经闹翻天,有人攻击国民党是“吴三桂”,说江丙坤在“卖台”。当时正是台独分子要把国民党“割喉割到断”的时期,“民进党政府要对我采取行动,说我违反法律。”
当时连战给江丙坤打气,让他不要担心,并在东京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我在吃面,他们喊什么烧(烫)?”
等到江丙坤的飞机从大陆飞回台北桃园机场时,整个机场聚集了不少人,来抗议他的行为。来接他的人是马英九,“马先生当时担任台北市长,他到机场来接我,告诉我没有问题,你这次去大陆,并没有签协议,没有违反任何的法律规定,他说法律是他定的,所以你放心。这是两码事情。”江丙坤回忆道。
从那个时刻起,这个台湾的头号“经济战将”身上就少不了被泼脏水。2008年,他在评价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时,说过一句“不怕台湾依赖大陆,就怕大陆不再需要台湾”的话,引起民进党的围攻,被称为“台奸”。
“请马英九先生把这样好的人才留下来”
2009年4月,又有人抓住他的儿子江俊德在大陆的生意,指责他利用海基会董事长一职“特权图利儿子,四处捞,不知利益回避”,这让从小教导儿子“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经”的江丙坤几乎出离愤怒。
“有的人从政治立场不太愿意看到两岸和平发展,这让他们没有机会达到政治目标。应该用政策来辩论,但他们往往利用个人来打击,大谈你的家人和大陆有生意。今天台湾没有一个企业不跟大陆做生意,所以这是一个很牵强的指控。”江丙坤对《外滩画报》记者说。
随后5月6日,他愤然请辞海基会董事长,“在这个位子上,我只是一个义工,但如果这会连累到我的家人,我于心不忍,心里当然很悲愤。”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江丙坤语气沉重。
上海台协会长李茂盛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集体上书上海市工商局,请他们调查江丙坤及家人在上海的投资,以还其清白。工商局的回复是没有查到任何投资记录。
为了挽留江丙坤,大陆100多个台商协会的会长紧急取得联系。“四个小时之内,我们便达成了共识,无论如何也要留住他。”李茂盛等人集体出资,并联名购买《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第二天的头版半版广告。“当时时间太紧急,所有的报纸版面已经确定,最后和报社的编辑人员沟通协调,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在晚上8、9点才搞定。”
5月7日,报纸出摊,上面写着:“请马英九先生能把这样好的人才留下来。”
5月8日,马英九亲自出面挽留江丙坤,“他和我交流他自己的经验,任劳任怨,最后也被讲得体无完肤,他的家人受害也很深,他的姐姐要辞掉工作等等,以此来勉励我。”江丙坤最后打消退意,“这个工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除非你不做,不做只会让他们很高兴,所以最后留下来。”
而这次ECFA的议题,又一次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台湾底层民众担心,在和大陆联成经济共同体之外,“劳工要进来,农产品要进来,担心会失业,造成普遍恐慌。”民进党故意利用这些来进行煽动,“刚好去年有选举,今年也有选举,对在野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操作的议题,利用这个来引起支持民进党的人,来左右他们的投票。”
最后,这些不良情绪发泄的对象,统统指向他。江丙坤耐心地和各个产业召开一次次的座谈会,“产业受损,劳工受损,所以先跟产业来沟通是最上策。”
去年12月16日,在江丙坤的77岁生日之际,他的儿子江俊德写了一封信,几乎让他落下泪来,其中有句话是,“爸,从您任公职以来,您就是一个有着过人精力的拼命三郎,夜以继日从不停歇,从不喊苦、喊累。这半年来,大家只看到镁光灯下您和海协会陈会长会谈的风光一面,可是在家里我却看到了您疲惫的身心与日益花白的发丝。是的,我知道您累了,您不是因为工作超过负荷而累了,也不是岁月不饶人年老力衰而累了,您是为了一连串的污蔑和抹黑而心力交瘁。”
“农家子弟只有靠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言谈间,江丙坤挥之不去的台语口音清楚地透露出他的本省人身份。
虽然和辜振甫一样,同为本省人,但和赫赫有名的“鹿港辜家”不同,江丙坤今日的所有,都靠自己的双手而来。“我和他们几个走政治路的不一样,因缘际会到大使馆,后来变成经济部的人,完全靠自己。即便在海外时,也没有想过回来做政治,想着还是做专业比较好。”江丙坤感慨道。
1932年,江丙坤出生在台湾南投县一个贫寒的农家,他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当地的居民多数没有土地,全靠割芒草卖给砖瓦场,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因为是农家子弟,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读书来求上进。在艰苦的环境中,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江丙坤说,他从小学习异常刻苦。
父亲江水对江丙坤影响很大。尽管家里贫困,但江水对子女们的管教很严,尽力让自己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江丙坤的两位兄长都担任教职工作,这在当时的农家是很少见的。也正是在兄长的扶持下,江丙坤才有机会念完小学。
因为没有钱接受高等教育,加上家中务农,小学毕业后的江丙坤不得不去念农校,农校类似于大陆的职业培训学校。听起来,这是一条和仕途完全无关的道路。但他还是认真地去上学,每天五点起床搭乘小火车,放学回家已是星光满天。“我当时最大的收获是造就刻苦耐劳的精神,农校能提供基本而广泛的知识以及对产业的了解。”江丙坤说,少年时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做事风格影响很大。
从农校毕业后,江丙坤又凭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1954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开始在家乡南投县政府做公务员,担任科员一职,每天上班下班,却也勤勤恳恳,不亦乐乎。
1960年,国民党开设了“中山奖学金”项目 ,旨在鼓励党内优秀年轻人才赴海外留学。江丙坤的兄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给他寄去一封家书,告诉他这个消息。“出国是一个梦,永远达不成的梦。”江丙坤回忆道。在当年,只有有钱人才有出国的机会,对于他这种贫困家庭的孩子,出国留学根本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他翻了翻资料,发现考试类别中刚好有一项是地政科,江丙坤心想所学和工作均与地政有关,“我又是念日文的,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去试一试吧。”
尽管是第一届,中山奖学金还是吸引了很多优秀学子的报名,考试竞争十分激烈,江丙坤清楚地记得,“当时应考者有720名,但最终只录取20人,每个专业只有一个名额。”
当江丙坤出现在考场时,遇到不少以前的同学,当大家看到他来应考时,禁不住感叹:“江丙坤一来,大家都没有机会了”。果然,最后江丙坤通过考试,进入东京大学农经系学习,成为中山奖学金政策第一届受惠的学员。也正是从此时,他开始受到了台湾政坛的关注。
临行日本前,因为担忧家里的经济状况,江丙坤灵机一动,将机票换成船票,把结余的台币交给父亲,才放心地搭上船。又因为听到港口的小贩说香蕉、菠萝在日本价高,他便买了三大篓带在身边,等到日本后卖出,一下子赚到了在日本第一年的学费。
那一年,江丙坤28岁。
“人生最大的事不过就是最小的事”
这个穷人家的小子出了国,进入了心仪的大学,异常兴奋。他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天,他会拿着台湾经济的交通棒,站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指挥前路。对于他来说,人生最大的事不过就是最小的事,“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人生规划,也没有励志要做大事,当你能够到日本念书,能够拿到博士,就实现了最大的愿望了。拿到博士之后顺其自然,没有要当学者,也不要做大官,当你到每一个职位的时候,就要把它做好。很多人会想我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很少去想其他的事情,我只是把工作做好。”
从大使馆回台担任经贸工作时,江丙坤做了萧万长的副手,他曾有个外号叫“江科长”,因为做事周密严谨,事无巨细,皆要过问,对于所有法令规章更是了如指掌。据台湾媒体报道,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一本他累积50年实务的笔记本,每本都厚达十几公分,共3本,都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真实的记录。
“勤奋、正直,是家父遗传给我的性格。”江丙坤说,他会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也会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也会因为个人的兴趣交一些朋友,而不是因为什么企图而做这些。我对朋友也很亲切,能帮忙的尽量帮忙,我是一个很念旧的人,会和他们维持长久的关系。老朋友来看都很高兴,不会因为他现在是什么职务。”
这一点也让李茂盛感慨颇深,大陆的台商找江丙坤帮忙,他总是有求必应,“不会看你的企业做得大还是小,态度都一样诚恳。”
李茂盛最感动的是,还是江丙坤身上强烈的责任心。3年前,台湾推行《劳动基准法》,当时还是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亲赴厦门和大陆有关方面讨论此事。他晚上12点半才抵达厦门,第二天早上6点,便起床了,邀请台商协会的会长举行早餐会。“他想先听听台商的意见,才去和大陆的有关领导人沟通。”
而2009年4月,在南京结束第三次“陈江会”之后,江丙坤立刻赶往上海与台商见面,到上海时,已近半夜,“他坚持不休息,拨出时间来和台商开会,见面。”这对当时已经77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
江丙坤把人生的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工作,他说,如果有一天,从海基会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他会把时间留给自己,除了他喜爱的高尔夫球之外,还有旅行和文学。“大陆很多地方我都想去,只要有历史的地方我都想去,我也希望能够多学一点中国的历史地理,很难得。”上农校时,他才开始学中文,所以他对中国诗词也情有独钟,“那些都很美,只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