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所谓文化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10:17  南方周末

  【对话】所谓文化大国

  为什么面子比命都重要

  易中天:讲到体育,2000年我们申奥成功,我正在丽江。那天晚上,丽江所有的酒吧挤满了中国人在看电视,在欢呼。第二天早上,我们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是同一个标题,非常整齐:“我们赢了”。

  “我们赢了”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意思,“他们输了”;第二层意思,“我没赢过”,我好不容易赢了一回。我当时感觉真的很不好。如果我来做媒体,我的标题应该是“中国感谢世界,北京欢迎大家”。我就想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把这个事儿看得这么重要?

  邓晓芒:讲得通俗一点,就是爱面子。但是里头很有文章。为什么国人那么爱面子呢?我觉得还是因为自己的心理缺乏自尊,要靠外部的东西来支撑自己。中国两千多年来处在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礼节、礼貌、礼尚往来之中,这些东西成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对内在的看不见的那些东西,做的功夫很少。

  易中天:刚才说到武德,武德的特点首先是把自己做大做强,然后表现出来的是柔弱、慈悲、忍耐。这不是挺好的吗?如果世界上能有这样一个老大,又大又强,但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是柔弱、慈悲、忍耐,那不是世界太平了吗?

  邓晓芒:对。

  易中天:而这种武德,美国人好像没有。由此推出的必然结论是,最好中国做老大。文化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都做大国,然后还挺柔弱。

  邓晓芒:对。这是中国传统的理想,前提是你要能赢,然后你表现出柔弱。

  易中天:就是先把人家打得满地找牙。打趴了以后,再摸摸他。

  邓晓芒:皇帝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建立的时候,首先把所有的人都打趴了,看他们没有再爬起来的可能了,就仁爱治天下,皇恩浩荡。实际上每个人都想成为皇帝,都想赢,然后表示我赢了对你们只有好处,我赢了会慈悲为怀,我会照顾你们的,这是中国传统的体制,从武德到国家体制,里面是一脉相承的,是同一个模式。所以我讲文化心理模式非常重要,它可以贯通中国人的各个方面。但问题是,今天这种理想已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了。你不可能再推出一个皇帝统治全世界,然后关怀全世界。

  易中天:今天讨论文化大国,你觉得文化大国有标准吗?

  邓晓芒:有历史标准,没有绝对标准。文化有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它的必然性。很多人否认这个必然性,但是文化的发展必然会走向某些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就是文化大国的标准。

  中国足球比中国教育希望要大些

  易中天:有一次,教育部的一个官员视察一所非常著名的理工科大学,问它的学生会主席:“阿房宫是谁烧的?”这个学生会主席回答:“不是我烧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在旁边,也对着教育部的领导说:“我用党纪和人格担保,确实不是他烧的。”中国教育为什么弄成这样?我上次在一个场合,问著名的教育学者杨东平:“你觉得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资先生认为呢?

  资中筠:我看足球比教育希望更大些。其实足球有没有希望关系不大,爱输不输,爱赢不赢,影响不了国运,而且它还是容易改造一些,但是教育真是很难。现在,教育问题已是盘根错节,简直没法再改。大家都对应试教育有很多批评,觉得应试教育把人的思想都束缚起来了。但在中国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试教育还是惟一能相对公平的方法,使得贫困子弟有机会接受比较高的教育,就是大家拼命念书;要改的是应试的内容,考什么,这个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即使是应试教育都在变质,一些重点中学凭分数录取的比例越来越小,凭关系和凭钱的比例越来越大。

  另外,教育不公平,其表现最主要的还不在于没钱交学费,没钱交学费的问题是属于比较容易解决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师资的退化。你想,你这么教出来的学生,将来当了老师,然后再一批一批这么下来的话,说得悲观一点,有品种退化、民族退化的危险,

  现在我们特别缺乏的是公平教育的问题,大家都唱高调,小学生都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是对于怎么样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公民的责任是什么、权利是什么,这一套都没有教。

  易中天:我写过一篇博文,叫做《谁该清退,该清退谁》,就是谈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的,最后一句说“该清退的,不知道是谁”。

  资先生特别强调文化要有载体,我们中国文化的载体就是汉语,或者说是华文,或者说是中文。您觉得这个还有希望吗?

  资中筠:中文我觉得还有希望,如果有比较多的教中文的教员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还可以慢慢地好起来。但是假如电视老是这样乱七八糟地下去,它可能就抵销了课堂里面辛辛苦苦教出来的东西,像正确的字应该怎么写。

  易中天:我可以告诉您,至少中央电视台对错别字抓得非常紧,一个错别字扣50块钱,编导扣50,制片人再扣50,副主任还得再扣50,一层层扣上去。但是它依然有很多错别字。(本版内容最终修订版,未经专家审定,特此说明——南方周末编辑)

  邓晓芒:为什么我们输不起

  大国文化,不在于那些外表的东西:体育、GDP、武功……而是在于文化心理模式。

  全世界的人恐怕都会承认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可惜只限于过去。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手机大国、太空大国等等,但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却不多。

  正是由于祖宗的大光辉,今天我们中国人尤其有一种大国情结,特别是文化大国情结。我二十多年前看《霍元甲》,前年又看了《李小龙》,发现里面都有类似的情节:一个是打败了日本武士,再一个,打碎了“东亚病夫”的牌子。《李小龙》里有所改进,除了这些以外,他还让一个日本武士充当他的跟班、他的崇拜者。再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李小龙后来在美国读的是哲学。

  中国武术也有它的哲学,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就是所谓的武德。中国的武术讲武德,武德也可以算是一种哲学。它和西方的拳击、摔跤都不一样,西方的拳击、摔跤都是体育,中国的武德是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有很多,不一定要习武,但武德里讲的做人的道理,有它的特殊之处。

  首先,他要凭借自己的武功成为强者,这是武德里必备的条件。很多武侠电影、小说里的主角都从小多病,身体很弱,受人欺负,这刺激他们要发奋习武,要强身健体,不受欺负。所以他们练武比一般人刻苦,也容易成为高手。

  到了这个层次,再修武德。武德实际上是以成为强者为前提的,武德本身则是说,成为强者以后,你要慈悲,要表现出退让、低调、忍让,甚至要表现得柔弱,这是老子讲的柔弱胜刚强。所以说,武德并不是要凭武功打天下,要建功立业,甚至于不是打抱不平、见义勇为。——这是一般的道德,不是武德。武德甚至有时候还抑制那些武功高强的人去惹是生非。但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要能打赢。赢家才能讲武德;输家不配讲武德。当然,还是要讲一般的道德,但只有赢家才能讲武德。中国人对输家是很少喝彩的。

  最近的张开印用少林武功PK泰国拳王,把他打翻在地,解说员声嘶力竭地欢呼,加以嘲笑,这是有失体育精神的。这与泰国拳王本身也有关,他曾经在事前叫嚣要打败少林功夫,要打败中国功夫,但后来有记者去采访,他说,那只是一种赛前的策略。在体育界,赛前这样是被认可的,比如拳王争霸赛,拳击手事先放出狂言,是为了振作自己的信心,削弱对方的气势。但是真正上场了,还是非常敬业的,一拳一拳地来,输的人也诚心服输。虽然选手事先有过一些狂言,但其实并没有瞧不起他的对手,所以输了以后,也可以赢得对手和观众的尊重。这就叫体育。当然,体育也有体育道德,体育道德和武德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那么多拳王争霸赛,没有人在事后用输家事先的张狂来嘲笑他。

  中国的运动员一般来说比较低调,最近几年好像有点变化,不那么低调了,但以往一直是很低调的。可是他们的心思很少真正用在体育本身上,而是专注于输赢所带来的各种效益,其中特别是在国际比赛上国家的脸面。所以中国人,包括运动员和观众,一般来说都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因为容易被看成输的不是一场体育比赛,而是整个国家的面子。

  近些年出的好几本书,《中国站起来》、《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其实主要都是争面子。我们把这样一种争面子叫做“树立民族自尊心”,或者“找回民族自信”。

  以前的“东亚病夫”,这个是我们绝不容忍的,但它只是一个符号,你把“东亚病夫”的牌子打掉了,就能够找回自尊心、自信心?根据普通常识,未必如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了最多的金牌,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人自信和自尊还不如某些输得很惨的国家。它们在体育上输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它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鲁迅将近一百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道理。他有一次看一部纪录片,纪录片里几个日本人在处死一个俄国间谍,那个俄国间谍实际上是一个强壮的中国人,旁观一大群中国人围观,个个面无表情。鲁迅当下大悟:不管有多么强壮的身体,如果是一群麻木的国民的话,照样要被人家一个个砍下头,所以他弃医从文。

  所以中国人的病并不是在身体上面,而是在内心之中。我们今天早就已经打碎了“东亚病夫”的匾牌,但是我们在心理上仍然刻着“东亚病夫”的烙印。

  我觉得,我们要做今天的文化大国,首先要有精神上的大气,不能仅仅是搬老祖宗,而是要在任何国家的人面前展示出你的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让人尊敬的人格力量,不是让人侧目——我们往往在展示我们的“大国气度”、展示我们要站起来的时候,引起别人侧目。为什么?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

  讲到文化大国,或者文化大国里面的大国文化,我认为,它不在于那些外表的东西:体育、GDP、武功……而是在于内心、文化心理模式。鲁迅当年讲的所谓国民性,我今天把它归结为一种文化心理模式,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这个方面我们要好好研究、探讨,找到我们今天在心灵上的病根,以便于我们将来的改进。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