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文重忆驻美大使经历:随时准备处理棘手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18:20  国际先驱导报

  前驻美大使周文重:五年来,我一直未敢懈怠

  “中美两国之间交往多,突发事件多,合作多,摩擦纠纷也多。在美国做大使,就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葛相文、蒋国鹏、林煜发自华盛顿 3月1日,年逾花甲的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正式卸任,启程返京。临行之前的告别晚宴上,他对自己的一番幽默注解逗坏了前来送行的美国政要。“我刚来上任时,有评论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抵达,我以为那是典型的美式赞誉。”他说,“现在我要离开了,评论又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离任。”

  一句话,谈笑间却似道尽波澜。

  5年前,周文重上任伊始,他曾被评价为“出使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很难突破的瓶颈时期,任重道远”。5年后,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要给维基百科有关周文重的简历上补充一条,盛赞他在建设中美关系上发挥关键作用。

  而这位温和、谦让的儒雅大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沉静地嘱咐道:“合作时不要忘记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不要忘记中美还是需要合作。”    

  中美对话机制得到提升

  周文重公开讲述过他担任驻美大使的“最大愿望”:“中美关系在我的任期内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向前发展。”有两件大事象征着中美关系平稳发展:2006年4月,他在华盛顿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2009年11月,他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并一起登上长城。但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他又因美国宣布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而向美提出严正交涉。

  《国际先驱导报》:在您担任大使的这5年间,中美两国关系既有合作,也有摩擦。您如何总结这几年来的对美外交工作?

  周文重:5年当中,中美关系有过起伏,有过曲折,但总体而言保持平稳发展,并在美国政府换届过程中实现了平稳过渡。近5年来,中美关系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首先,两国关系战略定位更加明确。布什政府期间,中美双方确认两国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是建设性合作者。奥巴马总统执政后,两国元首就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和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这一新的战略定位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中美对话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两国已经建立起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涵盖了战略、政治、经济、执法、文化等领域。双方在布什第二任期内确立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奥巴马政府就任后,双方将这两个机制整合为级别更高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为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对话的平台。

  第三,中美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不断扩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得到巩固。两国就推动一系列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保持有效沟通与协调,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日益凸显,中美关系的内在发展动力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四,中美友好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目前,两国人员往来每年超过200万人次,中国目前在美国开设了60余所孔子学院。奥巴马总统去年访华期间,宣布将在今后四年内向中国增派10万名留学生。可以说,民间领域的交流,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深化和扩大,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更加广泛和强烈。

  “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

  对周文重而言,在美国的2008年格外令他难忘。他曾急上“火线”: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他先后在演讲、接受美媒采访中向不明真相的美国民众抨击部分美媒的歪曲报道,介绍真实西藏。他也曾收获“感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美国政府、国会、工商界、媒体等社会各界向中国人民第一时间送上了诚挚慰问和慷慨援助。他还曾“感慨万千”:就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分别在巴黎、伦敦出现意外,人们担心旧金山的传递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时,美国国务院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前往旧金山提供协助,全力确保传递工作的顺利和有序。

  Q:您的经历诠释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您其他外交工作相比,驻美大使的工作有没有特殊之处?

  A: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两国而言也是如此。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它打交道当然不同于同其他国家打交道,中美两国之间交往多,突发事件多,合作多,摩擦纠纷也多。所以,在美国做大使,就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棘手问题。近年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双方围绕台湾、西藏、经贸等问题的矛盾与摩擦也始终没有停止。在我们的外交工作中,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很好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又使它们不至于对双方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还要根据对方政府特点做好“引导”工作,如何将这些因素与实际工作统筹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挑战。

  双方战略互信也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年来,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一直有一定市场。如何更为有效地介绍自己,用西方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引导美国各界和公众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民众乃至国际社会都十分关注。这些对我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近五年来,我一直未敢懈怠。总体而言,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中美之间的了解与互信不断增加,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也在不断扩大,我对此感到欣慰。

  国会公关将是长期工作

  今年1月,在周文重任期将满之时,美国《华盛顿邮报》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中国和蔼的大使周文重在华盛顿的任期内拜访了约100位参、众议员。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大陆)邀请来华访问的美国政治人物和国会人员人数第一次超过台湾”。事实上,这与周文重出使之初的计划有关。他定了两个目标:访问美国50个州;与尽可能多的联邦国会议员进行“一对一单独面谈”。

  Q:您如何看待对美国国会的外交在整体对美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A:国会在美国的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全国人大同美国国会已经建立起交流机制,吴邦国委员长和佩洛西众议长去年实现了互访。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力度。美国议员都比较忙,如何和他们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很多议员希望了解中国,他们将使馆看作了解中国的渠道之一。

  因此,只要他们需要,我们随时乐于同他们就有关中国的问题交换看法,包括中国国内的情况,以及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等。对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我们则力争通过沟通,使他们理解和支持中方的立场。当然,对有些议员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行,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斗争。

  国会参议院100名议员,众议院435名议员,政治背景多样,政治理念、主张和立场多样,因此,国会公关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我对中美关系发展有信心”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葛相文、蒋国鹏、林煜发自华盛顿 如果行程安排允许,刚刚卸任驻美大使的周文重将在北京与“老朋友”、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再次相见。3月2日至4日,斯坦伯格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来华展开“修补之旅”。

  有媒体猜测,美国此时派出两位“知华高官”到访,除了主动修补受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影响下的中美关系,更是要与中方在人民币汇率话题上进行有效沟通。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日报》悲观地预测认为,接下来美国可能在中国汇率政策上施压,有可能引发新的货币战争。

  贸易摩擦不能被政治化

  《国际先驱导报》:在您看来,今年两国关系会如何发展?

  周文重:我想强调两点。第一,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对话与合作仍然是中美关系的主流。第二,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事关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退让余地。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涉台、涉藏等重大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什么时候中美关系的发展就会顺利一些。这些问题本不应该发生,但现在发生了,美方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纠正,消除造成的消极影响。就这两个问题而言,球在美方一边。美方应该采取主动。

  关于贸易问题,对于任何有贸易关系的两个国家来说,发生贸易摩擦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贸易摩擦不要被政治化。今年,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可能相对会多一些,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经济情况不好,失业严重。一些人将此归咎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过多,这种认识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我们主张美国增加对中国出口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希望美方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总体而言,我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是有信心的。

  通过斗争来求合作

  Q: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发展中的摩擦?

  A:正确认识美国非常重要。以我在美国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美国民众对于中国普遍友好,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非常勤劳。中美关系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中美关系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双方的合作、对话应该说是30年来两国关系的主流,同时分歧矛盾也在所难免,美国人也做了一些很过分的事情。重要的是,要从历史的角度、以长远的眼光看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于美国人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要求他们改正错误。既斗争,也合作,通过斗争来求得继续合作,使中美关系保持一个稳定发展的态势。

  美国有句名言叫做:最伟大的成功源于合作而非冲突。从事外交工作和对美工作这么多年,我深刻地感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合作这条主线,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