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产业升级“四轮驱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7日11:23   央视《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3月16日播出系列节目《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之五,汽车业:产业升级“四轮驱动”,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球汽车业因为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步履维艰。而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销量,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业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生产和技术实力也大为增强。在产品升级、国际并购的大潮当中,中国汽车业的战略转型时代正在拉开序幕。中国汽车行业能否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汽车业的转型机遇我们究竟该如何精准驾驭?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嘉宾奇瑞汽车总裁尹同跃、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奇瑞新能源汽车出口德国,新能源汽车的高地,市场竞争为何日渐升温?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之路如何展开?

  张鸿:S18电动车有奇瑞人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支撑  200辆的德国订单给予奇瑞信心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这是奇瑞即将推出的一款电动车,虽然它还没有上市,但是已经卖出去了一些,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德国市场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一款车。如果我们考虑到,德国人对汽车品质的要求,和他们很强的环保意识的话,我们就会理解,200辆的数字虽然很小,但是对奇瑞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信心。

  张鸿:奇瑞投入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领域  占领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蓝海的制高点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如果说传统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那电动车的心脏就是电池,电池的心脏呢,就是这个东西。它叫电解液,后面的两位工人正在把电解液装在电池里。就在不久前,北美最大的电解液生产企业,刚刚和奇瑞达成合作的协议,将共同生产电解液,那在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呢,这家全球著名的公司,已经做了将近30年,而奇瑞,开始于2007年。

  彭庆丰: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平台开发部部长)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电动汽车的国际、国内领先的水平,并且进一步的提高动力电子的能量密度,降低它的成本。

  张鸿:奇瑞竭尽全力的迎接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抓住发展带来的机遇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奇瑞内部,你会有一些时空交错的感觉。在传统线上,你能够看到一辆一辆车的出来,一天大概有三千多辆。但在新能源部分是完全不一样的场景,它就是一个大的汽车实验室和研发机构,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成规模的生产线。所以,我在传统线上是奇瑞的现实,但在未来,这个量产的未来生产线上,它可能是未来奇瑞的心脏。

  驾驶新能源汽车没有驾驶传统汽车的那样很强的推背感,也就是驾驶乐趣,但是它起步很快,在红绿灯的时候,“噌”地一下它就能蹿出去。最重要的是在能源紧张的时候,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也是一个非常时尚的事。奇瑞和很多走在前面的公司一样,它是准备创造时尚和引领时尚的。

  尹同跃:中国有新能源发展的优势  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汽车工业的唯一机会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对奇瑞公司来说,新能源汽车是奇瑞公司的一个机遇。我们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新能源汽车就是奇瑞的另外一个发动机,奇瑞公司相当于混合动力,传统汽车是我们的一个发动机,新能源是另外的一个发动机。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中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新能源汽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满足了中国人富起来的,对于交通,对于新能源科技产品的需求,对中国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拉动,同时也能够解决我们国家对能源的过分依赖。

  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做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比别人要大得多。第一,中国的用户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相当强;第二,中国的锂电池产量是世界上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就是全世界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生产主要是在中国,使中国的电池产业链非常完整,成本非常低;第三,就是中国政府的支持,09年政府拿了很多资金进行支持。这些条件让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工业的唯一机会。

  王琅:奇瑞酝酿A3耗费了5年  堪称中国汽车工业之最

  (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

  奇瑞A3是目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量较好的一款车,在它的研发阶段,公司对它上市的时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推迟了A3的上市时间,当时我们都觉得挺惋惜的,因为很希望能够及早上市。

  金戈波:推迟半年下线的奇瑞A3不负重望  助奇瑞完成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的战略转型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我们在新的阶段,不能再像以前上市的车,被人指责我们还有小毛病,一定要千锤百炼。

  张鸿: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奇瑞拥有了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我手上拿的是减振器座,它上面有34个焊接点,那怎么保证它正好是34个焊接点,而不多不少呢?过去奇瑞和很多的汽车厂家一样,是靠人工来圈点的,但很难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因为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都容易数错。这种错误叫做漏点。为了避免漏点,奇瑞在生产线上加了一个小盒子,是一个专利产品,叫焊点计数器。

  尹同跃:奇瑞转型的背后是技术、质量、体系的转变  最后得到的是品牌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奇瑞在2007年实现了100万台销售,汽车行业的老同志和老领导都纷纷向我们建议,表示奇瑞公司要发展,就要转变方向。奇瑞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迅速要转变第二阶段。因为我们起步就是以自主创新,以提高奇瑞公司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把07年、08年的新产品计划全部打乱,把该上市的产品全部停掉,重新提高了产品标准和质量要求,这使我们在08年总行业上涨6%的情况下,我们下滑了10%。而实际上我们通过调整,做稳、做强、做大、做久,在里面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最后才往前冲。

  这个转型的背后,转的是技术、质量和体系,最后得到的是品牌。去年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汽车厂之一,主管汽车的中国的两个一把手到奇瑞来看,座谈的时候,负责高端品牌的头是西方人,他很直率,他说你们还够不着我们。我就表示我们现在还很小,还有很长的路走,我们谁也够不着。晚上吃饭的时候,让他们去看高端的瑞麒G6,他仔细查看了之后,就表示感到了压力。所以通过转型以后,我们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我们在09年,国内市场比08年同期增长了104%,翻了一番还多,企业的效益也非常好。

  张鸿:多品牌是双刃剑  多品牌成功关键就是做强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奇瑞的多品牌的转型战略,是研究了很多国外的汽车发展经验。当保有量和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吸收更多的品牌进来。比如最早的大众就一辆甲壳虫,后来做大了以后,就是奥迪,后来有了斯柯达等等,现在已经有八九个品牌了。但多品牌也是一个双刃剑。比如现在通用就在剥离悍马,卖奥宝。就是因为消化不了了。消化多品牌关键就是做强,做强就是持续研发能力的强。汽车不仅要做市场,还要做实验场和研究室,这才是最重要的消化能力。

  从规模到品质,汽车产业升级方兴未艾,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未来的路如何迈进?

  尹同跃:中国汽车工业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自主品牌必须抓住机遇和占领每项制高点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汽车工业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两个时期,一个是国际汽车工业正在大分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许多大的汽车厂都出现问题了,最起码民众对外国品牌的“迷信”有一定的改变;再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电池技术的发展达到今天的程度,已经可以进行产业化的准备阶段。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两个机遇,但同时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一种比较浮躁、简单的阶段,我们应该志存高远。

  中国汽车工业和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在中国唱主角的还是外国品牌,自主品牌目前还处在一个中低端的阶段。对中国汽车人来说,我们的目标要改变。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挣了两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但这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并不能得到国外的尊重。如果我们有200家国际品牌企业,中国的国际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中国在后30年,一定不能够再去进行低端的竞争,而是要在内涵、技术深度和专利的制高点上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在一些核心专利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所以奇瑞要踏踏实实的,耐下心来去做每项技术,抢每项专利,占领每项制高点。

  张鸿:必须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  支持汽车产业的转型

  (《今日观察》评论员)

  面对机遇,中国汽车业要精准驾驭的话,就要认清我们的道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道路上有两个不同的机遇。一个是整个经济宏观的大环境,就是在外面都很不景气的时候,我们这边风景看上去还不错。所以很多企业有资本去收购一些国外的品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第二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内部的转型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在过去传统的轿车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我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我们还在起跑线的前端,可能还超越了一点。

  那么,在这个时候怎么把握住在这个机遇?除了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要有研发能力等等,此外,政府的政策扶持非常重要,那么政府能不能在新能源车上对个人消费者有所补贴,因为新能源的汽车一定是贵的,有补贴才能激励所有人都能够选择它,在整个的产业政策上也有一个导向作用。所以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在整个的汽车产业的转型上,都是义不容辞的。

  宋健:目前中国差的是研发能力  需要国家用很大的投入来打好基础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国家抓住了机遇,迅速地缩短了和国际上原来强者之间的差距。目前中国相对来讲,差的是研发的能力,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主要是汽车电子控制的这样一些产品,需要在这方面迅速加大投入,实际上汽车电子控制,也是今后做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关键的共性技术。也就是说,你在新能源汽车上,怎么合理地利用电机和电池?这些方面实际上需要国家有很大的投入,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去做很多事情。

  荣慧康: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和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  今后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和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第一个,必须要扩大我们的规模,在市场占有率上提高,光靠低端不行,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比如在开发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汽车电子、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培养自己的开发力量。第二个在经营理念、汽车售后服务和销售方面,在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尹同跃:要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  同时也不要放弃传统汽车的发展

  (奇瑞汽车总裁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新能源汽车的根本还是汽车,新能源只是解决一个动力问题,所以我们传统汽车一定要把它抓实、抓透。在可期预见的10年或者15年内,传统汽车还是主流,新能源汽车占的比例还是会比较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同时不要放弃传统汽车的发展。

  张鸿:企业一定要认清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方向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发令枪已经响了,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抢跑了,但是很多企业其实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未来的方向,就像美国的几大汽车企业早就知道这是转型,但是他们认为美国的消费者就是喜欢大排量的车,不会放弃我们,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吸取这样的教训。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