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曝光海南毒豇豆被指不够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10:49  中国经济周刊

  三亚与高毒农药“赛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三亚再一次高调进入公众的视野。

  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三亚的热带风情和“海天盛筵”,而是高毒农药。

  3月17日,三亚市农业局局长宫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该市的崖城镇一家农资店查出4箱共计2.52公斤高剧毒农药灭多威。这是高毒农药被曝光后三亚取得的战绩之一。

  该市之前的3月13日,工作组执法人员在该市凤凰镇妙林村妙林购销站仓库查获一批违禁农药,其中有20瓶氧乐果、12瓶甲胺磷、40瓶50%甲基1605。3月12日,工作组在海棠湾查封了一家有销售违禁农药水胺硫磷记录的农药店,并在6家农药店中查扣违禁农药杀扑磷23瓶、克百威3瓶。

  自3月10日以来,三亚市农业局执法人员通过突击检查及明察暗访的方式,分别从几家农场等多处查出国家禁用的高剧毒农药甲胺磷、氧乐果、速扑杀等,总共70多箱。目前这些高剧毒农药已被暂扣和封存。

  “此项工作将延续到5月中旬。”宫建国透露说,“高剧毒农药的销售源头主要集中在国营农场分场和农村结合部及偏远地区。生产厂家主要是内地企业。”

  事起“毒豇豆”

  一场因使用高毒农药而引发的风波缘何而起?

  今年1月份以来,武汉市对海南省豇豆连续3次检出禁用农药水胺硫磷残留,武汉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的豇豆3个月。消息一出,海南豇豆价格应声而落,由每公斤3元降至每公斤1.4元。高毒农药的存在、流通和使用让海南当地的农民、代购商和外省货商蒙受损失。

  海南豇豆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三亚、陵水、东方、乐东等海南南部县市是豇豆的主要产区。其中,三亚共有5万亩豇豆,是海南省种植豇豆数量较多的市县。

  宫建国说,“三亚种植冬季瓜果很多年了,供应全国各地,如果都是高毒农药搞出来的,早就完蛋了,海南农产品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三亚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符德珠向媒体透露,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是初级阶段,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年底才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三亚随后也成立了对应的科,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但是“人员队伍薄弱,目前仅有5个检测员,配了两台监测车,要跑很多乡镇。”

  “我们的监测手段比较落后,比如现在三亚使用的监测车和仪器只能进行快速的检测,能知道是否有农药超标,但具体是什么成分,超标多少,就不晓得了。要有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就得送到海南省农业厅或者广东省才做得了。”宫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检测手段落后目前仍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目前三亚市瓜菜出岛以快速检测仪实行定性检测。他们还采用瓜菜收购商自行检测,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每车抽测,确保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当天无法完成检测的我们会放在冷藏库里,留待第二天进行检测。”宫建国说。

  武汉打破“潜规则”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的有关人员曾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对方不应该这样做。

  三亚市农业局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崖城地区豇豆检测的检测员说,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上,外省的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例如白菜有机磷超标,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这位检测人员十分不理解武汉有关部门曝光的做法,认为这样做于国于民都无益。

  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也认为,按照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技术部门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但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

  宫建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并不清楚他们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但即便是说过,“那也仅是个人意见。”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杜相革教授表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是无公害,而无公害最关键的指标就是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海南高毒农药事件是个别现象。“果蔬上要是一点农药也没有,这不太现实。有些农药残留物是无法控制的,比如因为空气飘移等带来的农药成分。”

  杜相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关于农产品的农药处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终端产品处理,二是土壤处理。一般只要过了农药7-14天的‘安全间隔期’,食用蔬菜、水果就基本对身体无害。而农民在种植蔬菜时也一定要注意采收期和农药使用期的控制,采收期之内一定要使用低毒的生物农药,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出现。另外,有很多农药进入到了土壤里面,我们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检测,看土壤中的农药会不会影响到农产品农药残留物的出现。”

  高毒农药事件使海南的瓜菜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带来了很多思考。宫建国表示:“农民们也希望减少高剧毒农药的使用。他们的要求是,尽快研制出成本低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进行替代,并能同样起到病虫害的防控作用。”

  “豇豆事件”的软肋

  “普通老百姓很难通过日常方法去鉴别农药超标的果蔬,同时我们国家农民又那么多,农药问题只能依靠市场监督和国家质监部门的检测。”杜相革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3月16日表示,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确实是一个百姓关心的问题,随着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随着政府管理的重点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农产品质量问题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姚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商务部,今后会在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进一步发展“农超对接”,“农超对接”的好处是使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已经知道采购方在哪儿了,超市在哪儿了,采购的时间节点在哪儿了,从而有效地控制肥料和药品的使用过程,这是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二是我们要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的品牌,让那些质量好、有品牌、受到公众认可的产品,在超市中能够得到畅通的销售。”

  “打造国际旅游岛当中,全岛的文明诚信建设,应该成为海南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海南的文明程度、诚信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3月7日,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京参加全国两会时直指海南的“软肋”,“无论是旅游市场的管理,还是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农资各种化肥农药的管理,都需要规范。”

  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豇豆事件”让海南品牌形象再次失色。

  “没有科学规范依法的管理,就没有一流人性化的服务。最终影响的是海南的长远发展,砸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牌子。” 罗保铭强调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周刊

更多关于 毒豇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