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初五开始,巴克什营镇领导班子就把镇政府搬到了偏桥现场办公。3月21日这天,滦平县委副书记常金超进村了解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他开玩笑说自己“现在已经当村长使了”。
目前整个偏桥村的发展规划已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免费编制,初步方案将于3月底出台。
3月20日这天,原本在附近古城川村办公的便民警务室也“搬家”到了偏桥村,“现在偏桥比较敏感。”古城川村的村民对此表示理解。偏桥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兴说,此举有利于做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看到省市县镇各级的干部在村里进进出出,蹲在地上,随手在路边的土堆里捡起根细铁丝拧着玩儿的苏洪喜寻思着:“偏桥这回应该能大变样”。
“总理农家菜”将成品牌
苏洪喜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大红人”了,经常有上访无门的外地人找到偏桥出高价请他给总理写信。
在不用接待各路领导、记者和访民,不用参加座谈会,不用带着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的时候,苏洪喜一般都会待在五儿子的小院里。在这里,他曾经和总理“共商国是”,一起吃白菜猪肉炖粉条。
如今这个小院正式挂牌命名为“总理到过的农家院”。堂屋里,当天总理和村民代表座谈时背后的那幅“好运来”年画被三次总理访问偏桥村的一组照片取代,有黑白的,有彩色的。2005年温家宝和苏洪喜坐在苏家老院里,温家宝穿着白衬衫、蓝色夹克,苏洪喜穿着军绿色拉链夹克,背后是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五年后再见面时,苏洪喜的第一感觉是“总理老了”。
巴克什营镇文化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指挥建筑工人进进出出,改造这座农家院:油漆已经斑驳褪色的木门都要拆掉,在院子里新起一间小屋,作为接待农家乐游客的餐厅,在院外将规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小型停车场。
现在,偏桥村已经被河北省旅游局定为“乡村游”重点开发村,苏洪喜与同村的另外9户居民被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户。偏桥村作为今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游景区,已被纳入承德—偏桥—坝上草原、金山岭长城—偏桥的承德市热点旅游线路中。
滦平县县长关继高在接受承德电台采访时说:“偏桥村将成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按照滦平县政府的规划,偏桥村未来将打造特色农家客栈;以温总理第三次考察偏桥村时所用午餐为招牌菜,创立“总理农家菜”餐饮品牌;并以当地出产的有机瓜果蔬菜、时令野菜、散养柴鸡、家养猪等为原材料,创立“偏桥菜”乡村特色餐饮系列;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建立三五处以野菜、农产品等为特色的有机农业采摘园;在适宜区域挖建池塘,进行捕鱼、垂钓活动,构建集采摘、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基地。
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偏桥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本刊记者从滦平县水务局了解到,即将启动的潮河上游支流河道整治工程,除了可以保护偏桥村及300多亩耕地的安全度汛,还能新增可用耕地200余亩。加上该村原有的585亩耕地,偏桥村将利用近800亩耕地发展食用菌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
在苏洪喜家的黄瓜大棚里,老苏说,前两年村里就上了23个日光大棚,每棚占地一亩多,但是“黄瓜卖不上价”成了大棚种植户的闹心事。
1月30日,在参加座谈会时,村民张保林也向温家宝提出了这一问题:“黄瓜卖不上价,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黄瓜的收入还赶不上打小工的收入。”
苏洪喜说,偏桥村的大棚种植业还没形成规模,产销连接不畅,种植户之间缺乏合作,都是蔬菜卖不上价的原因。“去邻村收菜的车路过偏桥,人家答应顺便把俺们这一二十箱黄瓜拉上,却把价格压到1.2元一斤,卖不卖随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偏桥村蔬菜服务合作社已经成立,产业规划、技术指导、销路推广一条龙。“这绝对是个好事。”老苏绞着系在钥匙上的红布条,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
或许是回答了太多遍对总理三访偏桥的感受之类的问题,偏桥村的村民对媒体由最初的新鲜---有人来村拍电影了---变得习以为常。比起村里当下正在发生的,有的村民更愿意跟本刊记者讨论红衫军冲击泰国政府和“一场地震就毁了一个国家”这样的国际热点。
偏桥村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熟悉程度也肯定比别村村民高。“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位81岁的老大爷耳聪目明,随口就能说出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说过的这句话。
对于村里如今的繁忙热闹景象,老人开玩笑说:“整个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形势一片大好,但苏洪喜还是有点担心。2005年总理视察时曾提到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们村第二年就在通电的地方安上了水泵,地里安上了喷灌,但一直都没有投入使用。”
邻村古城川村村民也证实了这点:“没经过论证,喷灌所需的电费老百姓根本交不起。”
由于没有很好利用水利设施,2009年承德60年一遇的大旱时偏桥村粮食减产一半。
“就怕像《沙家浜》阿庆嫂讲话,人一走茶就凉。”苏洪喜说。
“总理来了三回,为什么变化不大,我觉得就是没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老苏说得很真诚,完全没注意到旁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脸上起了变化。
村民如今各有各的想法。有人希望政府能出钱出力把自家房子翻新;有的主动自己翻盖房子---那是希望新民居计划出台后如果要旧村改造,新房能获得更多的拆迁补贴;还有人在担心:“如果搬上楼了,谁给我交取暖费?我的锄镰镐锨放在哪里?”
还是那位81岁的老大爷看得通透:“建设崭新偏桥,关键还是在思想,政府不办实事,老百姓没有动力,就是总理把银行搬来也没用。”
“等树种好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我再给总理写信报告这个喜讯。”植树这天,因为有点小结巴,苏洪喜对着电视台的摄影机把这段话说了三遍。3月5日,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他有过类似的表达:“如果还是老和尚戴帽子,平平塌塌,我就再不给总理写信了。”
看到闪光灯闪乏了,苏洪喜拿铁锨当拐棍,拄着下山了,他说该回家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