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沟油收运应统一归口方能切断利益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1日08:06  东方网-文汇报

  临近3月底,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翁佳却在生产线旁紧锁愁眉。这个月,公司所收集到的废弃食用油脂(俗称“地沟油”)176吨左右,仅占公司实际需求量的15.2%。“吃不饱”,这是中器公司自去年试运行以来一直面临的窘境。目前,上海仅有两家经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开招标而指定的废油脂综合利用单位,中器正是其中之一,但公司所需的“地沟油”常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中器平均每月仅收到106吨左右“地沟油”,另一方面,来自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每月“地沟油”的收运量约900吨。106比900,尽管这两个数据间的差距并不能说明剩余的“地沟油”都流入了非法收运、处置渠道,“但至少说明还应该加强管理,让更多‘地沟油’能集中处置”。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针对“地沟油”展开视察及调研。不少人大代表建议修改相关法规,将“地沟油”收集、运输和处置行为的资质审批归口化,并对综合利用和收运单位实行单一管理,避免“地沟油”成为部分人牟取暴利的工具。

  一吨400元差价,让正规企业拿不到油

  在中器公司的生产线上,记者看到经过先进的处理,“地沟油”最终被转化为一种生物柴油,而这样的生物柴油被允许按比例添加入车用矿物柴油,且燃烧过程中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能把“地沟油”变废为宝的中器公司,在市场上却似乎少了些“竞争力”,翁佳告诉记者,中器在市场上收取“地沟油”时,按加工成本计算,给出的价格是每吨3800元,而一些“油老板”却能给到4200元。而这些“油老板”一旦拿到“地沟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以一吨6000—7000元的价格转卖给饭店,这比起饭店使用一吨正规大豆油便宜2000—3000元。翁佳说,正是这样的利益驱动,使得正规收集队伍常常拿不到油,部分“地沟油”流到了“油老板”手里。

  产生“地沟油”要缴费,企业瞒报产生量

  翁佳所称的“油老板”,其实是指一些挂靠在拥有收运“地沟油”资质单位下的个体老板。根据2005年出台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尽管明确了“地沟油”应该由市、区市容环境卫生局通过招标后,由取得收运、处置资质的企业来承担收运、处置,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一些有资质的单位只是将实施收运的具体工作交由个体“油老板”操作,从而使大量“地沟油”流出正规渠道。

  正规单位收不到油,原因还不止这么简单。视察中,人大代表发现,根据《管理办法》规定,餐厨垃圾(包括“地沟油”)产生单位每年应向所在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部门申报餐厨垃圾种类及产生量,并按照市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

  这一规定,让原本可作为“收入”的地沟油,变成需要“支出”的义务,这导致部分餐饮、食品企业少报、瞒报甚至不报“地沟油”,这也为非法收运、处置提供了条件。

  归口管理层层监督,切断利益链

  切断非法处置“地沟油”的利益链,首先要实行归口管理,将“地沟油”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的资质审批统统归口化。裴蓁、毛文佩、宣巍松等人大代表建议,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环保、食品药品监督、工商、城管各自的职责,对“地沟油”产生、收运、处置的各环节实行严格监督,合理划分权限,明确各环节责任。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也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建立由绿化市容、食药监督、农业畜牧、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商管理、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跟踪监督,对“地沟油”流向实施实时监控,并建立处置企业监管档案,对不合格的企业可解除协议、取消资质。此外,对于处置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收运补贴定价机制,促进“地沟油”尽快由分散处置向集中处置转变。

  本报记者顾一琼实习生刘莉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地沟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