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卫视天下天天谈专题 > 正文
嘉 宾: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陆亦琦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最近汽车界的一起收购,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中国的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百分之百的股权,有人说这是一起蛇吞象的收购,那吉利轿车凭什么收购沃尔沃呢?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 吉利收购沃尔沃北京新闻发布会现场直击
3月30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从瑞典签约现场返京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北京新闻发布会。
距离发布会召开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已经聚集了近300家国内外媒体,其中还包括法新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20家国外媒体。下午四点半,当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准时出现在会场时,媒体蜂拥而上,农民企业家李书福无疑成了当日最大的明星。吉利以大约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这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李书福: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重大的海外收购之一,这不仅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向前迈出的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吉利通过努力获得了竞购资格。
主持人:好,给大家介绍我们现场请来的嘉宾,是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市场营销系特聘教授陆亦琦教授,你好陆教授。
陆亦琦:你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小片当中也看到了,就是说这是一个,有很多说法,一个说是蛇吞象的并购,还有一个说是穷小子娶了富家女,如果让您来打一个比方,不知道您会怎么说?
陆亦琦: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应该说是时机成熟,双方自愿的一场婚姻。
主持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不是?
陆亦琦:是。
主持人:就在3月30号新闻发布会之后,我们栏目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专访了刚刚从瑞典签约回来的李书福,今天我们会通过大屏幕,来进行一个场内和场外的互动,另外说到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联姻,不知道吉利是怎么看的,我们来听听李书福的说法。
小片 : 采访李书福
(记者:媒体上比较多,叫做所谓的吉利从小娶了一个贵千金,这种观点您怎么看待?)
李书福:这是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因为沃尔沃他的历史跟奔驰、宝马是一样的,比丰田还要早十年,他是世界三大名车之一,在全球汽车领域享有崇高的信誉。为人类的汽车安全技术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现在我们用的安全弹,用的气囊,你包括现在净化空气的排放,散热催化都是沃尔沃发明的。包括现在发明的城市安全系统,还有安全玻璃,原来玻璃撞人,人都出血了。还有性能,就是车厢的性能技术,现在车撞了以后,如果设计的好,像沃尔沃这种技术撞了以后根本没有问题,里边是很安全的,会扁进来,等等这样一个汽车公司,是不是汽车行业的佼佼者。既然是汽车行业的佼佼者,那他就相当于明星,从各个方面来讲,讲实在话,确实吉利跟沃尔沃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在讲人性化管理,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媒体是用一个不太匹配的婚姻来做比喻的,而李书福自己说其实是兄弟的合作,其实是不是从这两种说法当中,我们是不是也看出一种不同,或者看出一种端倪,你怎么评价?
陆亦琦:我觉得李书福这句话我非常认同,我觉得就是不要认为我们去买了一个企业,我们一定要当人家的父亲,就是说我觉得,他在这个定位上非常清晰,也就是说我觉得按照李书福这个说法,如果他的执行层面上是这样的话,我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至少沃尔沃跟吉利,会相对独立地去进一步发展,而这一个确实保证沃尔沃转手之后能否保证盈利的重要关键。
主持人:其实我想起一句俗话,叫亲兄弟明算帐,这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收购了,但是我们还是兄弟的关系,李书福是不是尽量让沃尔沃保持沃尔沃的特色,和它的品牌,你刚才说的价值,吉利发展吉利的,但是互相之间有界限,取长补短。
主持人:不知道很多消费者在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因为毕竟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如果它一点点吉利的色彩都没有,人家会觉得这沃尔沃是被我们买了吗。您觉得这次收购,到底给吉利带来了些什么?
陆亦琦:其实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观念上要做一个改变,就是走出国门,我们讲国际化,现在地球是平的,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当你走出国门的时候,你要有一种胸怀,今天他已经卖给你了,其实他在欧洲的厂,他在欧洲的员工,都是你要对他们负责任的,你只有把他们,对他们负责任,让他们真正的在你新的企业之下,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家企业才能真正活起来。
主持人:实际上,沃尔沃这次被吉利收购,如果一定要用婚姻来做一个比喻的话,那也应该算作是改嫁,因为早在1999年的时候,美国福特就已经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百分之一百的所有权,那么福特这一次为什么放弃了沃尔沃,而吉利又买到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 吉利何以赢得沃尔沃
沃尔沃创建于1924年,是全球知名三大豪华车之一,沃尔沃在拉丁语里是磙滚滚向前的意思,但是,沃尔沃没能像他自己的名字寓意的那样,车轮滚滚。 在1999年被美国福特收购之后,沃尔沃也没能扭转其亏损的命运,在2008年12月,福特开始为沃尔沃寻找新东家。两年之后,在今年的三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集团披露,收购案包括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000多个经销商、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然在哥德堡,沃尔沃管理团队不变。除了股权收购,吉利和沃尔沃的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业内人士评价,此次收购中,沃尔沃的核心知识产权基本都被保留下来,没有被福特拿走,这为沃尔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表示,今天对福特、吉利,尤其是沃尔沃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在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福特公司对沃尔沃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期:刘易斯·布思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
我很高兴的宣布
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买家
那就是吉利公司
主持人:我觉得大家可能还是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疑问,就是当年是64亿美元买的,现在18亿美元卖出了,这不是明摆着赔了吗?您怎么看?
陆亦琦:我觉得在海外并购当中,有赚的,那肯定是有赔的,美国汽车福特不是第一次赔了,前几年卖给印度塔塔的,像陆虎的SUV,像罗孚,不是罗孚,是美洲豹,都是以亏本的形式卖出去的,我觉得福特之所以卖出去,其中一个很大的是战略考虑,这个战略考虑就是把战线缩短,注重在他现有的一些车型上,而不是把战线拖得很长,另外在一个经济不好的环境当中,大环境下,他也想减少他对资金的风险暴露。
所以我想提醒一点,现在沃尔沃已经转到吉利手下,大家看到他的汽车分型很多,对吧,这个不是一个好现象。其实沃尔沃成功的时候,它的汽车品类是很少的,我告诉你一下,就是在北美,我那个时候,八十年代在美国的时候,沃尔沃是什么样的人开沃尔沃,我告诉你主要是三种人,一种呢,是真的是很有钱的人,他想低调,他不想开奔驰,不想开宝马,他买一辆沃尔沃开,很安全。比如你知道的。
主持人:也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
陆亦琦:对对对,所以你看他整个,他下班的时候,不是下班,下课的时候,你去看私立小学门口排着队的。
主持人:都是吉利。
陆亦琦:很多都是沃尔沃,还有一种谁开沃尔沃呢,就是中产阶级,真正的中产阶级,他想比一般的车好一点,他有可能会多花一点钱买辆沃尔沃,所以这辆车其实市场蛮广泛的,它的市场是蛮大的,而原来这一切,我觉得他做得最好的,在欧美市场是(歪肯),什么是(歪肯)呢,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旅行车,就是后面有第三双窗的,这个车是卖得最好的,但是之后在福特手下,它这个车型就不是它的主推车型,我觉得在福特的领导下,沃尔沃甚至在向跑车方面转,而这些从我营销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都是战略错误的。
主持人:对啊,这不是扬短长了吗?
陆亦琦:对,你是一个以安全为本的车,你一定要考虑你的核心用户是谁。
主持人:我觉得那些妈妈们不会开一个跑车去接宝宝的。
陆亦琦:对,不是飙车,所以我觉得在福特手下有很多战略错误在里面,就是我们接手之后,希望他新的领导班子应该能避免这些错误。
主持人:对,那刚才我们的焦点都集中在沃尔沃车本身上面,其实这次收购也让吉利的老总李书福,也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而且李书福他曾经说过,他追求的目标,正像他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就是为中国的老百姓书写幸福,他叫书福嘛,而如今呢李书福把生意做到了海外,而且也成功收购了沃尔沃,这让大家对以做冰箱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的关注再次达到高潮,到底李书福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 汽车狂人和他的豪车恋爱史
吉利成立不过10年,却敢于并购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对于吉利来说,从来就是“胆大包天”。10年前,进入汽车界说要造最便宜的汽车,把轿车的身价一下子拉到三四万元;再到制造国内第一辆跑车、山寨版劳斯莱斯,李书福一贯不按常理出牌,一直被认为是“狂人”、“疯子”,而这个具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他的集团用18亿美元的收购资金,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这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自己用在追求国际明星来形容吉利的行为,而这段穷小子追求国际明星的恋爱史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步 暗恋 2002年 刚刚6岁的吉利喜欢上了沃尔沃 开始了长达8年的暗恋史
第二步 开始追求 2008年1月 吉利正式提议收购沃尔沃 但是无果而终
第三步 初获芳心 2008年2月福特宣布有意出售沃尔沃 吉利在随后的竞争中力挫众其他对手
第四步 加大追求攻势 2009年10月28日吉利成为沃尔沃优先竞购方
第五步 明媒正娶 2010年3月28日, 吉利正式签约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主持人:其实也可以说是李书福的豪华车梦想也朝着现实迈进了一步,2005年以来沃尔沃其实一直面临亏损的,美国福特也是想通过收购来扭亏为盈,改变这一个现状,但是没有成功,那么吉利收购之后,能否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呢?我们来听听李书福怎么说。
小片 : 采访李书福
(记者:您说您很有信心,我看到一些媒体的评论说很有信心,2011年的时候让沃尔沃扭亏为盈,您的信心来自于哪?)
李书福:我的信心,来自于沃尔沃全球领先的技术,来自于沃尔沃全球超级豪华汽车品牌,也来自于沃尔沃高素养的员工队伍,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来自于沃尔沃系统的管理基础,强大的营销能力和零部件采购系统。来自于中国这样一个不断欣欣向荣,不断繁荣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来自于吉利这十几年来所形成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培训的能力,我想我们的信心都是有依据的。
(记者:那我们是18个亿并购了沃尔沃,那么之后的投入可能会更大,您设想一下大概预估?)
李书福:我们并购资金18亿,还有流动资金,加起来26个亿到27个亿美金,这笔钱也是不少的。
(记者:冒险吗?)
李书福:竞争是无情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机遇和风险总是并存的。
我们有一个新的商业计划,但是不能跟你透露。
主持人:那陆教授,吉利其实是有一个计划,就是到2011年的时候将沃尔沃轿车营销扭亏为盈,您觉得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陆亦琦: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冒进的一个说法。
主持人:对,因为才一年的时间。
陆亦琦:对,但是你说它完全不可能,也不见得,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沃尔沃的产能,沃尔沃的产能,沃尔沃目前在欧洲的产能大概是50万辆到60万辆的车,那么它去年主要亏损的原因,它去年只卖出了30万辆,也就是说它现有的产能,生产的能力只用到了一半,其实好多人认为汽车,我们人工便宜,其实不是这样,汽车还有很多投入,其实是技术、原材料、钢铁、橡胶、塑料,还有很多这些投入,所以人工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欧洲这些产能过剩是他亏本的很大一个原因。
所以我觉得,李书福当然没有说出来他们想做什么,但是我想如果是一家企业你想盈利的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么消化产能,所以这一点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我们今天报纸上不断地看到,我们沃尔沃,马上吉利收购之后,要在北京建生产基地了,天津建生产基地了,或者成都建了,这里面我是蛮担心的,担心的不是说我们不该造生产基地,我觉得我们该造生产基地,但可能不是近期,因为近期的话,你首先今天欧洲这个厂房都是你的,你不要忘记,我们要把这个产能消化掉,要不然你现在盲目投资下去的话,我们反而造成产能进一步过剩,吉利集团会亏本,即使他把沃尔沃盈利了,吉利集团投了这么多钱砸进去,会亏本的。
那么李书福刚才说了他的后续资金,还有20多亿美金,这是个什么概念,20多亿美金,我告诉你欧洲大概多少员工?大概一万员工,20多亿美金是一个什么概念?大概撑一年,给他们发薪水,发福利,大概也就用一年,所以还需要很多资金,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就是说我本人觉得,这次吉利收购,应该是我们中国国际化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我们第一次收购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价值相当高。
我不敢说2011年,但是我说三年之内,如果沃尔沃能够在吉利的手上扭亏为盈,这件事就成了,我们就成功了。
主持人:是是是,可以想见,不仅仅是表面18亿美元资金这样一个并购,同时它的象征意义也很大,而且这个象征意义,不仅仅是说中国的汽车要走向国际市场了,但是其实在之前也有很多失败的收购,或者说不太成功的经历,其它的汽车在国际上的收购,不知道吉利是不是可以从这些收购前车之鉴当中,又吸取哪些教训呢?我们来看看小片。
小片 历数史上汽车收购几宗罪
第一,戴姆勒-克莱斯勒联盟瓦解 1998年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合并,初期克莱斯勒还是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到2007年分手时克莱斯勒亏损16亿美元。
戴姆勒-克莱斯勒联盟瓦解之因:1、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在产品线方面缺乏互补性。2、双方技术共享程度较低,戴姆勒竟然不愿和克莱斯勒分享设计。3、戴姆勒主导了整个过程,而且在后来的戴-克集团中也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财务经营及企业文化无法融合。
第二,大宇收购双龙失败 1997年双龙汽车53.5%的股份出让给大宇集团,大宇集团则负责偿还双龙汽车3.4万亿韩元负债中的2万亿韩元,最终上汽接手双龙。
大宇收购双龙失败之因:1、大宇汽车和双龙汽车均是百病缠身,收购是弱弱联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大宇难以挽回双龙的颓势,在加上大宇自身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资金链极度紧张。
第三 上气收购双龙遗憾收尾 上汽收购双龙,四年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终于在全球金融海啸中功亏一篑。国际兼并首战失利,于是有人因噎废食,提出中国汽车业应该止步于国际汽车资本市场,老虎屁股摸不得。 汽收购双龙失败之因:1、双方企业文化差异、上汽危机处理能力欠佳。2、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上汽难以力挽狂澜。
主持人:陆博士,有人说上汽收购双龙和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很多相似之处,不知道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会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和困境?
陆亦琦:我觉得这个东西不可同日而语,首先这些,之前的并购跟这次的并购有本质区别,本质在哪里呢?就是之前所有你讲到的,像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或者其它的几次并购,包括福特当初并购沃尔沃轿车,都是一种整合性的并购,什么叫整合性并购呢?就是双方的技术能力,设计能力都得整合起来。
为什么这么整合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都是有很多工程师的想法,就是在购买一个汽车的时候会想到,我们购买人家多少技术,其实汽车这个工艺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有点像电脑了,也就是说,今天我说你可以把刹车请某一家公司来做,丰田就是请某一家公司做刹车,请他做油门,所以会导致一些问题。所以今天汽车的产业链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不一定每一样东西。
主持人:都是自己做的。
陆亦琦:都是自己做的,包括李书福之前也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挡的一个企业,所以汽车是可以互换的,很多零部件可以互换。
主持人:可以细分成很多块,然后相互替换。
陆亦琦:是,之前的并购,整合性并购你发现什么?他们并购之后,美洲豹,就看着越看越像福特了,因为它不仅换了它的肚肠,它把它的外表,连设计师都通用了,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很危险的。
主持人:我们的车迷同志也说,福特收购了沃尔沃之后,这沃尔沃也越来越像福特了。
陆亦琦:对,沃尔沃确实近几年越来越像福特,而这个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说李书福这一次不一样呢?李书福到目前为止,他讲的所有的话,都是一个非整合性的一个并购,也就是说他们是兄弟。目前来说,我觉得应该是相对独立地发展,可能未来随着时间的增长,会有一些信息的互通,我会觉得应该是吉利会越造越好,如果沃尔沃成功的话,也就是在吉利之下能够相对独立地越做越好,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如果以我的一个外行人看法来看,之前也说过李书福其实他是非常痴迷沃尔沃轿车的,我相信从这一点上考虑,他也不会把他喜欢的样子或者性能给改变了,我相信他喜欢的一定是那些他希望能保留的。
陆亦琦:是。
主持人:不知道李书福是怎么看待之前我们提到的一些不太成功的案例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小片 采访李书福
李书福:教训很多的,没有人家的失败就不会有我们的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感谢人家的失败,要不断总结失败教训。我想不同的案子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吉利这次并购不能保证成功,但我们思考的是比较多的,我们不是用一个月两个月来完成这项并购,而是用两年,三年,甚至七年八年来完成这项并购,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我们科学论证工作做得非常合理,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我们与福特沟通过程当中,在谈判过程当中一切宗旨,所有的目的都是目的都是为了沃尔沃能够更好的发展。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谈判,不是说福特为了多卖多少钱,吉利为了少付多少钱,这不是谈判的中心,谈判的中心是,沃尔沃怎么能够有更好的未来。现在我们签署的协议就是有利于推动沃尔沃能够更好的发展。这都是我们能够成功的理由。
(记者:那您也曾说过,这次并购您是把身家姓命都搭上了,有没有想过失败,如果失败怎么办?)
李书福:如果失败就失败了,我们积极的争取成功,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失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更大的成功,为中国汽车工业,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如果失败了,也是汽车行业并购的一个案例。
主持人:其实要说起并购,买卖双方肯定都觉得合适才可能签约,也就是他们各自都是有自己需求的,而且这次并购能否促成吉利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可能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但是并购这件事本身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我们先来看看媒体是怎么评价吉利这次并购的?
《纽约每日新闻报》: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主要力量之一。
《澳大利亚人报》:沃尔沃是中国购买到的最卓越的外国汽车品牌,也是中国汽车业朝着走出国门、提高国际竞争力迈出的一大步。
英国广播公司:收购沃尔沃 中国意在进军欧洲市场,这笔交易代表了福特的失败,但却给了沃尔沃一个光明的未来。
主持人:看来外媒的评价多半还是积极的,我们也确实希望吉利沃尔沃能够像大家所期待那样扭亏为盈,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书写精彩的一页,另外大家可能还是特别关心,就目前的成功并购而言,吉利在中国的汽车发展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还是来听李书福怎么说。
小片 采访李书福
(记者:这件事情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消息?)
李书福:对中国汽车行业,我认为是革命性的,前瞻性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你们怎么认为我不知道,中国汽车要想走向世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品牌,第二个问题知识产权,到今天为止,中国的汽车要么品牌不行,要么知识产权有问题,所以这一次吉利收购沃尔沃,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的提升将很有帮助。
第二实实在在来讲,对中国汽车走出去很有帮助,无论是零部件技术的提升,研发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培训水平的提高,还是中国其他各行各业走出去,因为各行各业走出去,他要有一个载体,而汽车是一个最好的载体,金融、保险、汽车零部件,钢板,轮胎,轮圈,研发、物流都因此而走出去。所以中国现在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就要从产业链的低端从产业链的高端迈进。所谓产业链的低端就是三万块钱一辆的汽车,两万块钱的一辆汽车,四万五万一辆汽车,这就是产业链低端,怎么把它卖到二十万,三十万,那就是产业链高端,进入产业链高端那就是主动了,始终在产业链低端那是很被动的,污染环境,消耗资源,又不赚钱,技术也进步不了,品牌也开不起。我们中国整体形象就是改善的不快。
主持人:陆博士,您如何评价刚才李书福的这一番话。
陆亦琦:我听了这番话,其实我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他对于品牌跟技术的排序,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位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样一种场合,把品牌排到了第一位,把技术排到了第二位,那么我们之前谈到,我们之前有不少并购,我们会听到往往我们企业家谈的是,就是我们要拿这个技术进来,我们要去拿这个(英文)进来,我们要去拿这个设备进来,我们历来绝大多数的企业家,到目前为止,都是把技术放在第一位的,而这一次我觉得他通过并购沃尔沃,确实从这个理念更新了很多,他把品牌放在第一位,这是第一。
第二个他说到了,他说到我要让吉利的车在全世界都跑,我想我的理解是,你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挂着吉利牌子的车子在全世界跑,别忘了,今天我们是拥有百分之一百沃尔沃的股权,沃尔沃是吉利集团的一个子品牌,所以沃尔沃跟吉利品牌的车,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角落跑的话,李书福这句话就就是兑现了。
主持人:对,也就是说沃尔沃现在已经是吉利了,不一定贴上吉利的标才代表吉利。
陆亦琦:沃尔沃代表着安全,安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没有任何一家其它的汽车公司能够占据这个位置。
主持人:至少没有沃尔沃做得这么好,这么突出。
陆亦琦:对。
主持人:其实听我们在现场采访回来的记者说,李书福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他说了很多质朴而且又经典的话流传至今,所以在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李书福有了什么变化呢?我们现在再来听听李书福和记者的对话。
小片 采访李书福
(记者:那么我知道您说过一句话,在百姓和我们媒体之间广为流传,您说过,造汽车很简单,无非就是两排沙发,四个轮子加上一个发动机,这次并购之后,您还会这么认为吗?)
李书福:我当然这么认为,这么认为是正确的,不这么认为是错误的。
李书福: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很系统的,是一个人才资本技术高度密集的,但是最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一定是模块化生产,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服务,这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在十年之前是这么说的,我也是这么做的,今天的吉利为什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个理念。汽车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一辆和另一辆,完全另外设计的,而是很复杂的,这一辆汽车和另外一辆汽车是高度关联的,技术是高度相容的,而零部件又是相对模块化的,所以是一组一组的来生产,一组一组来装配,因此就是四个轮子,汽车轮子它都有标准化的,发动机都有标准化的,车身都是标准化的,沙发也是标准化的,我讲这个话意思就是说,全球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模块化研发,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服务,模块化,什么都是模块化,简单说是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两排沙发,加上一个车身,这是简单的描述,形象的说法。
主持人:我发现李书福的很多说法,和您的评论真的是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这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比如说刚才所提到的模块化,其实你之前也说到了。
陆亦琦:我觉得可能我们看的角度不一样,其实我觉得模块化,我刚才也说了,我认为汽车有点像电脑,很多东西还是互换的,但是它还是有相对的独立性,李书福只是把这个概念简单化,表述出来,但是沃尔沃它这辆车之所以是沃尔沃,它的安全指标都是每年在不断地通过研发,在不断地改进,因为你站着这个位置,你得保住这个位置,要不然你有可能被人赶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在瑞典的研发梯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专注于研发怎么提高这个安全性能的。
所以我希望看到这次并购之后,就是说我们不要老是迷恋在福特上面,其实这个车当初成功,是在北欧人的手上成功的,也就是说这次并购,我们能否看到它一个从福特回归到一个瑞典本身起源的这个车本质上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这个车肯定会成功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李书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我们希望他不仅仅只迈这一步,希望他以后的路也都是步步成功的,好,非常感谢陆教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点评。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