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王家岭煤矿工人称大多数人不会使用自救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01:06  瞭望

  “前车覆、后车戒”,防范瓦斯、透水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在前期勘探、设计、施工阶段需加大安全设计力度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忠华

  3月28日13时40分,由中煤一建公司63处建设的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发生透水事故。据初步统计,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目前已确认108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本刊记者从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了解到,到4月1日18时,一口从地面到井下的垂直钻孔准确打在灾区巷道内,形成了地面与受灾区域的第一条通道,这为井下输送空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抢险指挥部介绍,截至4月1日18时,总排水量累计达4.42万立方米,水位累计下降95厘米,排水量达到每小时1485立方米,而且没有大量的补水涌出。

  “现在我们不叫救人,而叫‘抢人’”

  连日来,在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境内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随时随地可见为抢救井下被困工人而忙碌的身影。现场救援组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我们不叫救人,而叫‘抢人’。”

  本刊记者在抢险现场看到,井上有上百名救援工人在从事卸载、焊接、抬运、安装管道等救援工作。管道、电缆等救援物资成堆成堆地放置在井口周围,从外地运送物资过来的大车排着几百米的长龙等待卸载,救护车一直停放在救援现场随时待命。

  现场指挥部按照排水救人、通风救人和科学救人的指示精神,不惜一切代价积极施救。在排水方面,4个方案同步实施:一是将井下水抽排向地面;二是利用井下可利用空间排水;三是井下水平钻孔泄水;四是从地面直接打钻排水。

  目前,参与现场抢险救援的救援、安装、技术人员和专家,已经超过了1500人,其中有来自山西各地的9支矿山救护队、约300人正轮番下井施救。

  现场抢险救援物资准备充足。来自山西省内外的企业提供的备用水泵69台,各种电缆11670米,各种管线16540米,还备有近7200件备件,运送抢险救援物资的车辆最多时排出了2.5公里长的队。随着大功率水泵的安装投运,排水速度将加快。

  “那天出来的煤是湿的,我感觉不对”

  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3月30日针对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发出通报指出,这起事故再次暴露出部分在建矿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等突出问题。

  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事发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此次发生事故的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据了解,中煤第一建设公司63处副处长、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经理姜世杰,从3月28日11时10分至11时50分左右,曾先后两次接到井下工作面有渗水情况的报告。

  姜世杰说,28日11时10分,当班的一名副经理升井后向他汇报说,井下27队的工作面800米位置右下角底板处有少量渗水;这名当班副经理安排正在井下的技术经理到出水点位置进行观察。11时50分,这名技术经理升井后向他汇报说,800米位置右下角出水,没有压力,水是清的、无异味;当时他向在场的一位西安煤科院技术人员询问,这名技术人员说,他们曾对这个位置进行了探测,探测报告说,在820米之内可以正常掘进。

  姜世杰介绍,12时左右,他安排井下作业的27队队长专门对这个点的出水状况进行监测,如有变化,要及时汇报,该撤离时要撤离;到13时40分,姜世杰接到调度室电话说,27队的工作面出大水了;13时45分,姜世杰开始向井下打电话要求紧急升井,但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有煤矿安全专家称,发现透水征兆,要是能够迅速组织撤人的话,是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国家安监总局30日通报说,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在事故现场指挥抢险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从初步分析的情况看,施工企业在基建过程中暴露出探放水管理的问题,按有关规程要求,必须“先探后掘,有疑必探”。

  一名湖北籍的工人说:“事发前一两天前我就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说是预兆,主要是巷道内雾大,看不清人,掘进时两边往下掉煤渣。”

  一名陕西安康籍的工人说:“27日我在井下干活的时候就发现,平常出来的煤都有煤尘,那天出来的煤是湿的,我感觉不对。28日上班的时候,队长让我下井干活,我说什么也不去,就和别人调了班。后来真的出大事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人说,他以前学过井下基建,也干过多年井下基建,而且曾经在大矿工作过。他认为这个矿井平时施工过程就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太大、超能力生产、赶进度,井下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面开展的数量。平时,他与井下一些瓦斯员也交流过,这些瓦斯员说,王家岭矿碟子沟项目施工管理较差。他越来越感到心虚,却没想到灾难来得这么早。

  安监总局的通报还称,这个在建矿井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27队的一名工人说,“我们每天开班前会的时候都是要进度,要速度,经理说要上六部钻,五个人上六部钻。就是这个事情发生前七八天,我们那个掘进班走的速度慢一点,一天是两米,项目部就压制我们,要求我们每天要进到多少多少米;这几天一天进五米,项目部经理就说,你们进度很好,保持这个速度。有速度他就高兴了,没有速度就要骂人,有进度就有钱嘛。”

  山西籍工人董某说,矿里项目部规定了赶进度的奖励办法,每个班每天进度达到8米,每人奖励一包5元钱的“红河”烟,超过8米每人奖励一包10元钱的“云”烟。

  “我干了20多年的煤矿,没见过这么乱的矿”

  在稍显忙乱的抢险现场旁边,一个“百日安全生产倒计时牌”引人注目。这个牌子上的倒计时从2009年9月23日~12月31日。

  在这个安全倒计时牌旁边的公告栏里,赫然贴着由中煤集团公司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安监总局的《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明确指出,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一旦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将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水患。

  显然,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并未按上级要求“好好学习,贯彻执行”。可是,再好的安全法规,如果只是照程序“转发一下、墙上一贴”的话,其效果可想而知!

  来自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位工人说:“我干了20多年的煤矿,经历过各种大矿小矿,没见过这么乱的矿。矿上基本都是临时工,来干活时连身份证都没登记。”

  一些工人反映,下井时没有经过培训,很多工人都是头一天到矿下,第二天就让下井。平常安全管理就是靠罚钱,比如矿上要求必须带自救器下井,在井下,只要被发现自救器放置在超过3米的地方,就要被罚款好几百元,但实际上大多数工人根本不会使用自救器。

  一位山西运城籍工人告诉本刊记者:“昨天有个记者问我们自救器怎么用,这真的把我们问住了,真不知道自救器怎么用。你看看我们这么多人,谁会用那个自救器?但是矿上说自救器必须领,还要押我们300元钱,你要是丢了或是坏了就要把钱扣掉,反正你背着就行,会不会用没人管。多数工人到井下后就把自救器撂那儿了,有安全员来检查再戴上就行了。”

  国家安监总局通报称,这起事故是今年以来发生在国有大矿的第二起严重透水事故,也是发生在基建矿井的又一起严重透水事故。

  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600万吨,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也就是说,这个矿还未建成投产就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这给煤矿在设计施工阶段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提出了警告。

  曾在国有大矿工作多年的李姓工人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煤矿的五大灾害。像这个水患应该提前探测,我在大矿干的时候都要探。这个矿探没探我不知道,反正我没见过。凭我的经验,这么大的事故应当能够预防,至少能撤出更多的人。”

  有关专家指出,按照现有的安全生产规则,防范瓦斯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已经找到了一些经验和规律,在前期勘探、设计、施工阶段应相应地加大安全设计力度。

  专家分析,从一次事故群死群伤来看,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煤矿“第二杀手”;但它有其自身特点,从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恢复生产难度和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水害比瓦斯事故远远严重;且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大规模开发,水患问题将更加突出。

  因此,煤矿企业需将水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防范意识,健全水害应急预案,并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专家建议,应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水灾路线;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可另行增建抗灾强排水系统;在矿井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并加紧建立应急救援排水基地等。

  4月2日下午14时15分,位于2号垂直钻井的救援工人听到地下巷道传来敲击钻井钻杆的声音。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煤矿 矿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