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三分之一的面积应享受生态补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17:1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什运村:海边很遥远

  什运村最有钱的人,可能也是这一片几个村子里最富裕的人,是一直住在山上的一个孤老头,“70多岁,没娶过老婆、没孩子,在山上不花钱”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海南琼中报道

  虽然距离三亚只有100公里,但56岁的什运村农民王轩秀却从没去过海边,他的儿子没去过海边,他儿子的儿子也没去过海边。

  全村800多人,大多和他一样是从电视里认识大海的。不过,曾经能看60多个频道的卫星电视现在只剩下十几个台。这让王轩秀觉得,自己离海边更远了。

  电视也告诉王轩秀,海南要成为一个“旅游岛”。“什么时候带1000块钱去三亚旅游。”王轩秀带些情绪说。

  电视带来的特区

  和五指山所有农民一样,王轩秀有张满是皱纹的脸。即使身在海南,他的故事里恐怕也不包括“特区”、“开放”这些海南最流行的词汇。

  什运村---在海南话里,如果“什”用作地名,就要读成“杂”。它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的6个村子之一。这个县位于海南岛中央,没有一处临海。乡干部简洁地介绍了全乡的情况,人口和他们的主要财产,包括5000多口人,两三千头猪,两三千头牛和1万只鸡鸭鹅。

  它其实离“外面”并不遥远:南北贯穿海南岛的海榆中线公路就从一公里外的乡墟经过。沿公路北上海口有200公里,南下三亚只需两个小时---虽然要经过无数山间急弯,经常使北方来的旅客呕吐不止。

  什运村现在有800多人,600多亩地。村子周围的山大多属于农场,村里的地都在背后那个叫鹦哥岭的山上。王轩秀去自己的橡胶林要走4里地。

  曾经有很多年,差不多贯穿了王轩秀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是得到粮食。“邓小平很好。”他说,包产到户以后大家都能吃饱了。

  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他艰难地把记忆拉回到1988年,像剁蕉叶那样反复用力。“开会!”王轩秀豁然开朗---那时他们去二里地外的乡上开大会,庆祝成立海南省,“说这样会让我们更富裕,现代化。”

  作为干部,当时担任大队文书的王世彪去了十几里地外的琼中县城开会。“领导说,搞特区了,就要搞经济。”

  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讲,比较难。

  怎么“搞经济”

  1988年的什运村,大多数人仍住在茅草房里。在1991年前后,全村陆续住进了政府盖的瓦房:大约一家六七十平方米。到今天,海南仍在解决偏远山区的住房问题。

  王世彪的房子有60平方米,最显眼的是一张住进来时就贴在墙上的巨幅毛主席像。前几年,又在旁边贴了一张小观音像。

  房间里的摆设如下:四张床、一套桌椅、一台电视、三只电灯泡、一个米缸、一台碾米机。屋外还有四头小猪、大约十只鸡鸭,以及山里必需的摩托车。

  对于这些微薄的财产,当过干部的王世彪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说,在更高、更远的山里这已经算是“小康”了。

  住进瓦房,王世彪说这是海南省成立后什运村最大的变化。从包产到户算起,它就是第二大变化,第一大变化当然是吃饱肚子。如果能成功“搞经济”,恐怕就是第三大变化了。

  县里给各级干部们开了很多会,贯彻上级精神。后来每次国家给海南新机会,王世彪都领回红头文件,再开村民大会。有时候,他自己说得也很激动,好像海口那些高楼大厦就要在什运村拔地而起。

  作为干部,王世彪是去过海边的。1992年后的海口令让他记忆深刻:过去晚上漆黑一片的城市变得灯火通明,来自大陆的外地人操着各种口音说着上百万元的事情。

  虽然从没做过生意,但他很奇怪这些身无长物、露宿街头的人们本钱在哪。他猜测,也许是他们满是汗渍的白衬衫上那个小小的兜里揣着支票。

  广东,这是大陆上最近的地方,据说那里的农民都穿西服、住进大楼。他们从香港进货,运到内陆卖掉,每次都能挣几万元。或者找老板来开工厂,加工服装卖给香港人。外地人跟王世彪们讲各种他们从来没听过的“搞经济”的办法,然后说,你们海南岛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肯定比广东更能赚钱。

  “我们决定搞橡胶。”王世彪说。

  只有橡胶存活下来

  王世彪不知道从哪里进货,海口商店里的东西还是原来那么多。海口的房子也变得很贵,一个人站的地方就卖一万块,那是他们全家五六年的收入。至于西服,他现在有一套,天冷的时候就穿上。正式的场合,比如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从屋里拿出来穿上。那是前几年在县城里花几十元买的。

  那时没有一个老板到这里来看看。后来的20多年里,外边的海滩上潮起潮落,但它们都没有进入过什运村的世界。

  种橡胶是简单的:一年割一次胶,其他时候不用管。他们也种过龙眼、荔枝一类的经济作物,还有西瓜。现在只有橡胶很好地生存下来。

  王世彪说,很多年里他们只知道用农药解决经济作物的生长问题,后来才知道农药多了也会引发虫害,现在龙眼树比过去差不多高一倍,果实却还没有过去的十分之一。

  至于西瓜,“农技站的人只会种橡胶,不懂西瓜”,结果也种得一塌糊涂。现在他们全家有900多棵橡胶树,一年收益两三千元。

  2000年前后,政府组织农民去更富裕的海边打工。王世彪的大儿子去了文昌,每月能寄一两百元回来。不过他前两年结婚时还是住在老屋里。大儿媳妇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他们一家就9口人了。

  好在王世彪的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妇以及一个女儿都已出去打工。他们都是政府组织的,自己贸然出去还是很危险。经常听说邻村有年轻人去了外面,最后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了。

  王轩秀家的好处是,他的四个女儿都已嫁到外地。这些年,村里越来越多的姑娘嫁到了琼中以外的地方。

  他的儿媳妇是从五指山那边更靠近山里的村庄娶过来的。这样一家只有六口:老两口、儿子夫妇和两个小孩住在这70平方米的老屋里,四个成年人每年共有四五千元收入。

  什运村最有钱的人,可能也是这一片几个村子里最富裕的人,是一直住在山上的一个孤老头,“70多岁,没娶过老婆、没孩子,在山上不花钱。”王轩秀琢磨了一下,“他能有几万元存款。”

  海边和山里是两个世界

  虽然一条水泥路---省道S301线就从什运穿村而过,但匆匆前往三亚、五指山的游客并不停留,全村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餐馆。前几年政府鼓励他们发展黎族文化,织些黎锦拿出去出售。不过织一件黎族服装要一个月,却很难卖出去。

  王世彪说,自己家没这样的衣服,赶上婚丧仪式就借来穿穿。

  在五指山这些散落的黎族村庄里,什运还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村里有一位大人物:90岁、会唱34种黎族歌调的王大。她大概也是全乡最有见识的人:曾经两次去人民大会堂唱黎族民歌。

  不过这几天,王大去县里住院了。如果她不在了,这些调子恐怕就要失传。

  至于年轻人就更不要说了。王轩秀听说附近乐东县这些地方年轻人都“吃毒”,什运村的墙上也刷了“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这些标语。

  这些年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也有“坐监”的。在王轩秀的话语中,海边和山里是两个世界。山里人出去只能卖苦力、“受欺负”。

  但是年轻人显然更愿意去海边,即使没有工作,他们也愿意在海边的城市里闲逛。

  前些天政府又给了20只小鹅。王轩秀觉得这些年国家给他们的帮助很多,“从盖房子开始,树苗、小鸡、小鹅什么都给。”不过对于贷款扩大生产这些事情,他是万万不敢的,“还不起。”实际上,即使有这些钱,他也不清楚该投资在什么地方。

  对王轩秀,他的儿子,还有儿子的儿子来讲,也许还需要慢慢地攒钱,然后去海边或者更远的地方看世界。■

  海南三分之一的面积应享受生态补偿

  经过核算,海南生态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11676.89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34.2%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海南海口报道

  自从国际旅游岛战略开始对海南产生影响后,岳平也经常和手下的一班兄弟讨论高涨的物价和疯狂的海滩。他是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海南省人大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

  岳平也在承担《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些内容:推进海南的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建设。在国务院意见中,相关内容在第二部分,即总体要求之后,发展旅游业之前。但它仍然很容易被忽视。

  作为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下属的研究机构,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一直负责海南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后,岳平就启程前往中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参加在当地举行的一个生态补偿现场会。

  大变革中的海南,中部与沿海、沿海地区内部,差距看起来都将不可避免地拉大。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说,亚龙湾一线用了10年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二线也许要30至50年时间。如此,深处内陆的中部地区显然更无法复制沿海的发展经验。

  岳平的工作就是弥补这些撕裂和落差。他认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将调和矛盾---无论是中央与海南、海南内部不同区域乃至同一地区内部的矛盾。

  《瞭望东方周刊》因此将这篇访问作为本组报道的尾声,呈现一个海南人对于解决自身问题的梦想。

  海南的三分之一需要生态补偿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海南推进生态补偿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岳平: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丰富的热量资源、充沛的降水,为生态系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近年来沿海地域发展加速、中部山区发展滞后,经济社会的地区差异扩大,海南各类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退化加剧。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紧迫。

  最近这些年海南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先后出台了一些生态补偿措施。比如2006年开始执行的《海南省生态转移支付暂行办法》,其目标是补偿市县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导致的财政损失,促进市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办法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按照因素法分配,并重点考虑中部山区。随着财政收入的提高,2009年省财政安排了4000万进行生态转移支付。

  海南生态补偿的探索和实践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不能满足海南生态保护的要求,主要问题有包括缺乏系统规范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生态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对象和生态补偿方式不完善,资金来源单一,生态补偿成效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比如水源下游的地方即使同意对上游进行补偿,但很难确定不同下游用水地的收益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补偿资金的来源。而且与海南广大的中部地区相比,海南省政府的数千万元拨款并不能有效实现生态补偿。因此,整个机制的成败也取决于是否能够扩展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在海南,涉及生态补偿的范围有多大?

  岳平:根据初步设想,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来确定生态补偿范围,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水源涵养重要区、水源地保护区、防风减灾重要区作为确定海南生态补偿空间范围。经过核算,海南生态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11676.89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34.2%。

  根据中部山区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和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中部山区生态保护核心区作为海南生态补偿的试点区。这个面积大约占中部山区总面积920000公顷的52.87%。

  应向游客收取生态补偿

  《瞭望东方周刊》:补偿标准如何确定?

  岳平:可以根据中部地区市县土地租金政府最低指导价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土地利用机会成本进行确定。财政转移支付按政府财力而定;居民民生补偿参照现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进行补偿。

  海南生态补偿方式应以资金补偿为主,辅以政策补偿、智力补偿以及项目补偿等方式。

  在补偿途径上,可以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省级的生态补偿专有账户,负责将补偿资金下发各市县,市县建立生态补偿资金专户,负责直接转到生态保护用地的土地所有者或承包者的个人银行账户。通过农民粮食直补途径发放补偿款是一种有效措施。

  《瞭望东方周刊》:补偿资金从何而来?以海南目前的财力,政府显然无法负担。

  岳平:我们认为可以根据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者的分析,遵循“谁享用生态服务谁付费”的原则,筹集生态补偿资金。首先是中央、省财政从财政拨款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进入专项基金。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海南的工业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这肯定影响海南经济的发展。作为为全国提供生态平衡的海南,应该在生态补偿方面得到中央更多的倾斜。

  其次是水电企业、用水企业、居民。对于水电企业、用水企业,生态保护提供了水源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意味着企业风险降低。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和用水企业水费,将增加的资金上缴省财政进入专项基金。

  第三就是旅游者。来海南的旅游者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减灾等生态服务的享用者,也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在旅游门票和宾馆酒店的房费增加生态补偿基金的收费项目,增加的款项由旅游管理部门上缴省财政厅进入专项基金。

  目前海南最为明显的是沿海与中部的差距在迅速拉大,这个地区的生态保持对于中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省里希望推进中部地区的旅游发展,但是这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实现。在此之前,生态转移支付是解决中部山区问题的主要办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海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