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井下被困工人并未收到营养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17:08  CCTV《面对面》

  救援矿工:就是水往上抽,它还涨着水,几乎就没下去一点去

  解说:3月30日,抢险救援指挥部紧急商定最新救援方案,在排水的同时,向矿井内打通一条用于通风排水的竖井。袁新文是山西省矿山地质救援中心的主任,他和他的162名救援队的人员,主动请缨,执行打井任务。

  记者:那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袁新文:因为我们打的这个地方,它的辅助运输巷道,辅助运输巷道当初就有六七十号人,算了算,大约有六七十号的被困人员估计就在这个地方。

  记者:您能不能带我看那口井?

  袁新文:这口井在这边。这口井的位置就是,就是这,这口井。

  解说:在加大打井和排水力度的同时,抢险救援指挥部还采取了新的救援方法。

  记者:我记得中间有个阶段你们调了水下机器人是吗?

  骆琳:是的,调了水下机器人,是中科院水研究院研究的水下机器人,但是来了以后一核定咱们这个矿区的情况觉得很不好实施,它是海上有的深水的机器人,另外,我们井下操作要保证防爆,它没有防爆的装置和措施。

  记者:对,我看您也曾经布置让潜水员下去去救,但是好象这个方案也不行。

  骆琳:对,潜水员一个是那个时候下去的时候水还没有排净,还是属于刚刚离开顶端,只有10公分的时候,大多数是在水下行进,由于是老窑水下来,所以水是浑浊的,到水下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样的话觉得还不具备条件,所以接近15米以后又撤回了,继续加大抽水,一旦能进入,马上进去。

  被困井下四天与四夜,他们在心理上如何支撑下去?

  记者:底下有没有人情绪失控?

  有人哭,哭的,哭也没用。

  记者:当时有恐惧吗?

  李国宇:你恐惧是恐惧,你该战胜它还得战胜它

  通往被困工人所藏身巷道的竖井被打通,生命信息如何在井上井下传递?

  袁新文:他的反应声音不是给你敲击三声,是有节奏的,梆梆梆梆梆。

  记者:你当时是什么反应?

  彭广件:我心想大概有救了。

  解说:3月31日是透水事故发生的第四天,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在井下辅助运输通道的王吉明和他的105个工友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记者:从那之后你们能做什么?因为已经发现出不去了。

  王吉明:坐在那个地方,有人哭,哭的,哭也没用,哭什么,命中如此,想办法敲管子的,还有拿炸药炸顶板,希望上面的听到响声的,各种计策都用上了。

  记者:想用炸药炸,让上面听见,炸什么?

  王吉明:炸顶板。

  记者:放了多少?

  王吉明:有一次放了六包子,放了十次,不能放了,安检员也不让放了。

  记者:怕什么?

  王吉明:通风不好了,里面也搞得乌烟瘴气,考虑也不行。

  记者:底下有没有人情绪失控?

  王吉明:大部分两个人之间抬杠,这是争吵的。

  记者:为什么吵?

  王吉明:你想的这个办法也不行,那个办法也不行,就瞎说。

  记者:实际上是大家心里有点急。

  王吉明:着急。

  记者:你怎么处理?

  王吉明:碰到这样的事,能有什么办法,只好两个吵骂一顿。

  记者:把他们俩都骂一顿。

  王吉明:骂一顿就行,那有什么办法。

  记者:你那时候害怕吗?

  王吉明:都到那个地步了,怕什么。

  记者:你那时候最挂念家里的谁啊?

  王吉明:还不是老婆和孩子,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但是当时也没有办法,有多少人活活地饿死,心情不像当时痛快一些,我说还是活着,哪一天出去了,咱们都好了。

  记者:为什么,在井底下想得最多的。

  王吉明:在井底下想,这次出来就再不干这个事了。

  解说:在这个时候,被困井下回风巷道的李国宇和他的8位工友在冰凉的水中整整已泡了4天。

  记者:当时有恐惧吗?

  李国宇:有嘛,当然恐惧,你恐惧是恐惧,你战它还得战它,你该战胜它还得战胜它,你一定要活着,有自己的孩子,有父母,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你考虑着你能活着出去的,恐惧是恐惧,人快死的时候他都有恐惧感。//你得有个啥,有个坚强的想法,你不是光你自个儿,我死了一了百了,早死早托生,你不能那样想。你以为呢,就我这个岁数跟你说吧,上有老下有小,老的你没养活住,你也没给老的办了啥,老的还整天为你牵肠挂肚,小的你给他的啥呀?

  记者:小的多大?

  李国宇:小的两岁呀,不到两岁,大的十五了,这孩子们你啥也没给他,房子也没给他盖,你无非能供他上两年学,你只能这么想,只能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活着,我不能死。

  解说:李国宇的妻子名叫孙换,事故发生后她带着不到两岁的小儿子从河南老家赶到了王家岭。

  记者:你当时知道这个事情,你当时心里抱多大的希望呀?

  李国宇妻子孙焕:反正心里是没底,不过心平静了一样。

  记者:你怎么能平静呢?

  李国宇妻子孙焕:不是,我感觉,我老感觉肯定是没事,肯定不会丢下我和孩子。

  小孩:妈妈,妈妈。

  记者:他会叫爸爸吗?

  李国宇妻子孙焕:不会叫。叫爸爸快,叫爸爸,叫爸爸快。

  记者:也许等这次出来见着了就会叫了。有两岁吗?

  李国宇妻子孙焕:一岁半呢。

  解说: 4月1日上午9点18分,在地面上袁新文带领的山西省矿山地质救援队打通了地面与井下辅助运输巷道的2号井通道。竖井的打通,给救援工作带来巨大转机。第二天井下传来生命的信息。

  袁新文:在4月2日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时常关注井口里头,我们就是看看底下有没有声音,最后好多都聚集在那,最后那天我就是拿这个锤子当当当,因为不敢使劲敲,怕打出火花来,这么一敲以后。

  记者:就敲这个。

  袁新文:回音一过以后,回音一过以后,他的反应声音不是给你敲击三声,当时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木头的,好像是一种木头的声音,敲击的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是金属,金属他敲的声音也不是很大,反应的非常清脆的,底下不是三下了,是有节奏的,梆梆梆梆梆,

  记者:上面打那个井,打生命通道的那个井,你们知道吗?

  王吉明:知道。

  记者:你们怎么知道的?

  王吉明:他打巷道的距离,大概是七八十米、六七十米的样子。

  解说: 王吉明的工友彭广件亲眼目睹了当时传递生命信息的情景。

  记者:上面曾经听到过底下敲管子的声音,是你们敲的吗?

  彭广件:好多人在敲。

  记者:拿什么敲的?

  彭广件:我知道的用木头的,用那个木棍子,那个是好多人,\有个人拿个不知道是个,好像是个底下我们用的锚杆,那个铁的,在敲,有一个人,两个人,这边一个,那边一个。

  记者:你当时看到那个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彭广件:我心想大概有救了,

  解说:井下一次次传来的敲击声,让救援人员欢呼雀跃。这是被困井下近6天的工人们,第一次发出的生命回应。而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20个小时。

  袁新文喊有人了

  本台记者李本扬:在下午3点10分的时候,这里再次传来一个好消息,当工人把钻杆拔出来的时候,在钻杆的底部发现了一个铁环,这是井下被困人员再次发出的一个求救信息

  袁新文:4月2日的那一天,敲击的,下午4点钟,敲击,紧接着我们提钻,提上钻以后带了一个信息。

  记者:什么信息?

  袁新文:就是铁丝的信息。

  记者:您看到什么?

  袁新文:在钻杆的部位绑了一个铁丝,人绑上去的,看来底下有工具。当初我们分析以后,第一,有工具。第二,人的里,手劲还是可以的,他拧的麻花,肯定不是饿的浑身没劲了,起码这是人拧上去的,这点是没有问题,但是它旁边还有一个麻花,扭的,那上面带的信息,那肯定是一种工具,就是咱们比如是钳子之类拧的。

  记者:不是人的手能办到的。

  袁新文:不是说人的手能拧得动的,他在那很短的时间就拧成麻花,看来上头带的是信息。

  解说:拧铁丝,传递生命信息的被困工人叫龚长中。他也是身处井下辅助运输通道的106位被困工人之一。

  龚长中同期:传递什么信息。

  解说:在救援人员的眼里,2号井成了救助被困工友的生命通道. 接下来救援人员将早已准备好的食物、营养液和通讯工具绑在套筒上,向下输送,争取让幸存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生命补给。然而,被困工人并没有收到东西。

  记者:可是他们是不断地在投营养液,没有看到吗?

  王吉明:没有看到。问他们有没有,他们说没有,全是掉石子。

  记者:在那守了多长什么?

  王吉明:在那守了一晚上,他在那待了一晚上。

  彭广件:掉到水里面,接的水好高,水又深了,我们又没敢去看。

  记者:难怪上面一直没有再听到你们的声音。

  彭广件:我们害怕,那个窟窿又大些,到时候水又来了,不更加完蛋了。

  袁新文:4月3日的时候,还有敲击声,显然这个声音比前一天又减弱了一些,这时候我们也比较担心。

  解说:在救援人员的焦急等待中,井下却再无音信传上来。而此时排水工作,依然没有明显成效。

  记者:我记得最初几天的时候抽水速度相对较慢,当时慢的这个因素是什么?

  骆琳:当时慢的因素主要是相应的井深,面积比较大,井比较深,整个像进风、回风比较长,将近一千米,工作面的狭小,抢救时间的紧急,加上从施工组织上需要有序地推进,这些方面加大工作的难度。

  记者:您觉得在那个环节上最关键的决策是什么?

  骆琳:那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落实了几大矿物去出调专业力量来解决排水、管泵的安装、设置和启动运行的工作,同时一下子抽水量最大的达到接近三千方,平均都在每小时两千方的量,所以排水力度加快了。

  记者:这个抢险模式以前有过吗?

  骆琳:大体上都是要需要相应保证的,但是这次是规模最大的,实施力度上。

  解说:虽然救援工作没有明显的成效,但抢险救援指挥部却做好了被困矿工全部生还的准备。

  记者:我们看到你们调动医疗力量这次非常大,甚至每个人一辆救护车的安排,这是怎么做出的?

  骆琳:医疗这块我们就抱定一个信念,抱定一个信心,这153名矿工都是生还的,省里安排是按照每人一台救护车,153辆车,床位是按153位留的,医护小组,专家组每人一个专家,一个小组,这一个小组也是按照153个配备,上来以后及根据病情每人一个治疗方案,是这样安排的,所以都是抱定一个信念,这153名矿工都是生还者,张德江副总理来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是按照这个目标坚定地来做。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王家岭 矿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