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建莆田市长坠亡背后:当地流传官难当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10:42  民主与法制时报
福建莆田市长坠亡背后:当地流传官难当说法
民主与法制时报新一期封面

  莆田市长张国胜坠楼身亡后,有人从他口袋里找到了一张匆匆草就的小纸条,大意为:不孝儿子先走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意拖累家人和儿子。

  福建官方结论已“排除他杀”,但谜团还远未解开。知情人称,要理解张国胜的行为,必须先理解莆田这座城市复杂的政治生态。

  莆田市长张国胜坠楼疑云

  □本报记者 刘 长

  发自莆田、福州

  4月11日,福建莆田坠楼市长张国胜的追悼会在莆田举行。在悼念大厅,记者没有发现一个来自党政机关的花圈,在追悼会仪式上也没有领导讲话。

  “我老公真的没犯法!”“老公,我要跟你一起走!”在妻子歇斯底里的悲恸声中,张国胜的遗体被缓缓推进灵堂。

  3天前,54岁的张国胜从他工作的莆田市政府3号楼5楼卫生间内坠下,当场身亡。有人从他口袋里找到了一张匆匆草就的小纸条,大意为:不孝儿子先走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意拖累家人和儿子。

  从勤奋求学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主政一方的地市级大员,张的一生平坦但暗藏玄机。福建官方结论是,张的死因已“排除他杀”,但否认纪委曾对其进行过调查。而根据张以及其家人事发前的言行,一切似早有预兆。

  但无论如何,对于这位从政近30年的77级大学精英的突然坠亡,谜团还远未解开。知情人士称,要理解张国胜的行为,则必须先理解莆田这座城市复杂的政治生态。

  “好学生,好孩子”

  “我与他早就认识,知道他毕业后置身官场,早年颇有些冲劲。”

  为纪念创建平和县有功的王阳明,张国胜的家乡、福建漳州平和县小溪镇,曾经一度命名为阳明镇,素有耕读传统。1956年12月,张国胜出生在这里一个普通农家。

  “从小就非常有志向,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认真。”一位周姓的同乡如此评价张国胜,“他是个好学生、好孩子。”一段短暂的插队经历后,22岁的张国胜幸运地通过了“文革”后的首届高考,成为了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77级学生。

  在昔日大学同窗的眼中,这位农家子弟“有些胆小,偶尔有点抑郁”,但有时也很开朗。在大多同学被分配到教师岗位的1982年,学习优异、在校期间便已入党的张国胜,顺利回到家乡漳州市,任市团委副书记,从此开始了漫漫的宦海生涯。

  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拥有了中共中央党校的研究生学历,年轻的张国胜迅速成为漳州官场上一名闪亮的政治新星。耐人寻味的是,在漳州市团委工作期间,张国胜的漳州同乡兼福建师范大学师兄陈少勇,正任职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而多年之后,陈少勇又与张国胜一前一后,出任了莆田市市长。

  “我与他早就认识,知道他毕业后置身官场,早年颇有些冲劲。”一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谈起这位故旧,语带惋惜,“这么一位本性质朴的农家子弟,如果不入仕途,或许能够在技术领域或某个实际工作部门做出不俗的工作实绩。如今他竟得此下场,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漳州市团委及漳州下属的几个县任职多年后,1996年7月,张国胜调往福建省水产厅(后改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任副厅长,并在此呆了整整10年。水产厅的老同事们对张均颇有好感。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刻意低调举行的张国胜遗体告别仪式上,竟有上百名驱车从福州赶来为张送行的原水产厅的老同事。

  相对冷清的渔业水产部门,并没有给张带来过多展现的机会。2006年8月,张国胜调任莆田市代市长,不久转正,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而这里,却成为了他人生最后的舞台。

  复杂莆田

  他要带领莆田实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目标,此外,他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006年8月2日上午,即张国胜调任莆田的第二天,张出席了他任莆田市代市长后的首个活动——新市委领导班子的集体学习。主题很明确:廉政建设。

  会上,张和新同事们共同观看了一部名为《忏悔录》的电教片,同时还学习了南开大学教授程宝库所做的《反商业贿赂形势与对策》视频讲座。

  这一看似干部履新的必要程序,在莆田官场却有着别样的意味:莆田自1983年10月建市以来,已有五任市委书记和七任市长。其中,第三任市委书记许开瑞,从1993年初到1997年6月18日,就任市委书记时间为4年,因自身腐败问题被中纪委查处而免职。

  此外,第五任市长陈少勇,任职近10年,后转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亦于2009年1月被中纪委立案调查。2010年1月18日,陈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除了民间普遍认为“莆田官场黑”,在福建官场也流传着“莆田官难当”的共识。从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莆田市就成了全国著名的信访之乡,据称,当地群众进京上访数曾一度居全国之首。

  初来乍到的张国胜,起初确实有大干一场的想法。在他上任之初,莆田上下较一致的看法是:“他有他的发展思路。”

  由于夹杂在省会福州和经济较发达的厦漳泉三角洲之间,莆田市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张国胜任上,莆田开始加速打造“湄洲湾港口城市”这一概念,一般表述为:“莆田因港设市,其优势和希望在湄洲湾。”

  在莆田任职的3年多时间里,为了推广“湄洲湾”,张国胜曾和莆田其他干部一起赴北京开推介会。此外,莆田当地还编辑了一本名为《发挥优势、融入全局,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书,张国胜亲自挂名担任了该书的主编。

  甚至就在张坠亡前的2010年莆田市两会上,张领衔的市政府还将一份《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莆田这几年的变化之大,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一位张国胜的亲属如此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处于海峡地震带上,莆田当地曾对新建高楼的层高有一定的限制,2006年张国胜履新之后,着手修改了相关规定,大幅调高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的容积率,莆田市区的高楼随之拔地而起。

  到任半年后的2007年3月,经莆田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通过,张国胜由代市长成功转正。当天,在接受莆田本地媒体采访时,张国胜意气风发地宣布,他要带领莆田实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目标,此外,他将廉洁奉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双面市长

  这位刚才还风度翩翩的市长,一听“意见”二字,面孔立马变色。

  “张国胜是个演说家。”曾到访莆田的作家李寿生如此回忆,“他不用讲稿,就把莆田的人文历史、今昔变化说得诗情画意:这是一座富饶美丽且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是一片生机勃勃且蕴含商机的投资热土……”

  然而,一次会后,初次到访莆田的李寿生拉住了他:“张市长,我给您提个意见好吗?”这位刚才还风度翩翩的市长,一听“意见”二字,面孔立马变色。李向张国胜描述了对莆田汽车站管理方面的意见,还没说几句,张马上打断了他的讲话,指着身边一位市委宣传部的干部说:“你给他反映!”

  风度翩翩与骤然色变,都是张真实性格的一个侧面——来自各方关于张国胜的评价,由此形成鲜明的意见分野。

  在他主政莆田3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大多认为,这位外表憨厚的市长亲民勤政、务实踏实。众多与张打过交道的媒体界人士对张的评价与此类似:“非常开朗,做事情很干脆。”一位福建本地记者在一次莆田市抗击台风的新闻会现场见到了冒雨指挥的张国胜,在他看来,张平易近人且行事低调。

  张国胜的姐夫陈某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张国胜生前除了高血压外,还有严重的颈椎盘突出,回到家中常常“脖子都抬不起来”。“真的是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

  但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另一部分政界和商界人士则称张言辞粗野,行事毛躁,“手伸得很长,不出事才怪”。

  张主政莆田期间留下的部分文件批示显示,张批条子时“批得很具体很详细”,命令直接到人,类似“必须如何”这样的表述亦不难觅见。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张在主政期间,即便在一些重要会议上也时常开会开到一半,一言不合,拔腿就走。

  城市建设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大规模的项目开发,地产商与政府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莆田亦不例外。2009年8月,莆田市文化局局长李尚清,疑因涉及莆田为迎接福建省运会而新建的“莆仙大剧院”工程建设腐败,被纪委带走调查。外界因此质疑张作为主管领导,对此亦应负监管责任。

  此外,张国胜亦在莆田市旧体育场项目的运作中,饱受诟病。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启动拆迁,张国胜以市领导身份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讲话。但此后,该项目开发商几经轮换,屡次拍卖后,价格亦已水涨船高,从起初的13亿一路上涨到18.7亿元,成为“莆田地王”。

  但直到如今,该地块仍只是荒地一片,设计中的商业中心和住宅楼均遥遥无期。莆田民间遂对主导此事的张国胜颇有微词。

  死因悬疑

  “老怕基层是坏孩子,不好好工作,其实我们基层领导也不会那么傻。”

  2007年10月,莆田市秀屿区一家制鞋作坊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7人死亡,19人受伤。随后,国务院调查组开进莆田,并启动问责程序。一位莆田当地知情人称,该事件严重影响了张国胜的升迁。

  但即便如此,坊间有关张将升任书记的传闻仍不绝如缕。2008年4月,原莆田市委书记袁锦贵即将离任,莆田坊间盛传将由张国胜接任市委书记,张的友人甚至开始提前为张庆祝。但事实上,2008年4月23日,福建省任命了另一位干部杨根生为新任莆田市委书记。

  第二天,莆田市在政府大院门口举行对老书记袁锦贵的送别仪式。有目击者回忆当天的情景:上午9点,袁锦贵步出市委3号楼,双手抱拳,向送别的群众频频致意。新任书记杨根生并肩走在袁的右边,面带微笑。

  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一新一旧两位书记身后的几步之遥,站着与往常一样身穿白衬衫却神情落寞的张国胜。

  几乎与此同时——2008年起,福建政坛上漳州籍的官员开始接连落马。在任期的最后一年多里,接近张的人士发现,这位年过50的正厅级干部,政治上的失意,常常溢于言表。

  2010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出如下一段话:“老担心基层会做错事,老怕基层是坏孩子,不好好工作,其实我们基层领导也不会那么傻。”

  为了证明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干劲很足,张国胜告诉采访他的记者,他现在是“5+2”和“白+黑”——“周末也工作,晚上也工作,非常希望把莆田加快发展做得更好。”他还抱怨说:“现在的基层干部文化程度都很高,而且很注意学习,怎么会做违反规律的事?”

  但是,对于张的死因,福建省官方迄今仍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消息人士解读,除了官场失意带来的心绪压抑外,张还有可能是因经济问题被查而畏罪自杀。

  但在4月8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张国胜坠楼身亡事件,经公安部门现场勘查和调查,排除他杀。此外,经向有关部门证实,到目前为止,任何机关都未对张国胜进行过调查或找他谈话。互联网上所谓“因受纪委调查而自杀”纯属谣传。

  消息人士称,张国胜坠楼身亡一周前,与张原任职的福建省海洋渔业厅一墙之隔的福建省林业厅厅长、张的漳州同乡吴志明,因经济问题,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随即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张坠楼身亡遂被怀疑与吴志明案有关,但此信息未得到莆田方面和福建省新闻办的证实。

  “他就是压力太大,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对于张国胜的死因,张的姐夫陈某如此解释道。他说,组织上给家属的死因解释“主要就是说这个身体状况”。

  遗书迷雾

  纸条上大意为:不孝儿子先走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意拖累家人和儿子。

  张国胜死后,人们从他口袋里找到了一张字迹看似匆匆草就的小纸条。据看过纸条的政府工作人员描述,纸条上的大意为:不孝儿子先走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意拖累家人和儿子。此外,亦有一些看透世事的悲观话语。

  张国胜的姐夫证实,张生前确实曾留下遗书,上面第一句话写的是“请组织放心”,第二句话是“请亲人不要悲伤”。据其向记者解释:“‘请组织放心’这句话就是说我是清清白白的,他敢写这个,证明他自己是清白的。”此外,张的姐夫承认,他并未亲眼看见遗书,而是由福建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给家属转述得知。

  据了解,福建省方面后来给家属宣布:“没有一张检举信,也没有一个组织调查他。”但令人不解的是,在4月11日张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竟找不到一个有政府部门落款的花圈,亦没有任何人以正式的官方身份现身。

  张国胜坠楼当天,有关方面试图联系张在福州的妻子林丽雪,却发现其人不知去向,手机放在家中,直至下午才在福州市两百公里外的福建三明市将林找到。外界盛传,2010年4月13日,即张遗体火化后第3天,林丽雪因转移财产、涉嫌共同犯罪,已被有关部门带走。但此消息亦未得到官方的回应。

  2010年4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张国胜家中,林丽雪及张的儿子均不在家。留守的一位张的亲属解释林丽雪的去向时称,林因过度悲伤,离家在外地休养,大概五六天之后回福州。

  张在莆田居住的是该市专为市政府官员配备的房子,俗称“常委楼”。据亲友介绍,张平时忙于工作,回福州家中的次数不多,每次回去,总是一脸疲惫。

  4月7日晚,因家中父母亲病得很重,张国胜匆匆赶回福州探望两位老人,当晚回到福州家中。但无人知道,那一晚,张国胜和家人相聚时是怎样的心境。

  可以证实的是,在张居住的福州溢景苑小区,一位当天深夜值守的保安发现,4月8日凌晨零点到4点的几个小时内,张国胜家那辆尾号为6366的白色小轿车曾从小区进进出出达四五次之多。这也是外界质疑张家人在事发前是否在转移财产的源起。

  8日凌晨6点多,司机载着张国胜从福州家中赶往108公里外的莆田。当天上午8点半,还有一场将由张亲自主持的市长办公会议在等着他。

  当市长张国胜走入莆田市委大院3号楼的电梯时,楼内一位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上午7点59分。让目击者感到有些反常的是,张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到自己办公室所在的5楼,而是在3楼便下了电梯,然后从3楼、4楼一路巡视着,慢慢走到了5楼。  8时零5分,早早赶到楼内上班的公务员们,猛然听到“嘭”的一声闷响。当他们从窗口探出头看时,莆田市市长——那位面相憨厚、略带书卷气的54岁男子,已坠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从此再未起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张国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