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引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12:57  国际先驱导报
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引热议
中国互联网民意领袖韩寒则入选“艺术家组”。

  韩寒上榜《时代》,谁是赢家?

  借助这些人物榜单,《时代》不仅宣扬了自己的价值观,也企图引领中国人思考讨论一系列相关问题,同时也让自己被更多的中国人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发自北京 美国《时代》是全球发行量最大也最权威的周刊之一,有世界“史库”之称。进入《时代》的视野,往往意味着在“时代”留下痕迹。而作为《时代》品牌栏目的“时代影响力百人榜”(简称“时代100”)更是每次出台都引起强烈反响。

  在最新出炉的百人榜中,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入选“领袖组”,《时代》称赞薄熙来致力打击有组织犯罪,政绩赢得中国人民支持。中国互联网民意领袖韩寒则入选“艺术家组”。

  《时代》本身拥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而它借助所列出的影响力人物,所吸引的眼球则成几何级增长。或许,这就是《时代》保持其全球舆论影响力的秘诀所在。

  强大的“韩病毒”

  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百人榜,票数甚至比奥巴马还多,中国网民就对韩寒上榜展开热议。有人全力支持,肯定韩寒实至名归;有人欢欣鼓舞,赞扬韩寒为中国人争气;有人提出质疑,觉得韩寒配不上这个荣耀;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时代》的“娱乐”节目。

  当事人韩寒发表博文《散文一篇》,说自己非常惭愧,作为一介书生,除了文章可能让人解气以外并没有什么。他还说,自己只是站在舞台上的小人物,老板随时可以落幕,灭灯……比喻得很形象,但过谦了。尽管不拥有这个舞台,韩寒绝不是“小人物”,而是“大演员”,大到已经和“老板”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中国历史上不乏类似案例。

  《时代》周刊执行主编理查德·斯特伦格尔解释得清楚,“时代100”评选的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他说:“影响力很难衡量。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思想、榜样、才干或发现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影响力更多地在于思想和榜样发挥的软力量,而不是武力的硬力量。”

  美国CN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说,韩寒在国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主要集中于部分可以读懂中文、了解中国博客文化的人。登上“时代100”将使更多的国际媒体看到韩寒,更多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国的人知道韩寒。从出书到写博,从本土到《时代》,韩寒好像某种强大的病毒,在中外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交叉感染。

  “坏小子”的故事

  对于韩寒等人入选“时代100”的有关问题,《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奥斯汀·拉姆齐说,不接受采访,“让故事本身说明问题”。“时代100”对韩寒的介绍如下:

  年龄:27岁

  职业:作家,赛车手

  从前上榜次数:0

  韩寒根据自己中学辍学的经历写的第一部小说成为中国的畅销书,并引发有关中国刻板僵化的教育体制的争论。他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拉力赛车手,他还写博客取笑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无能的官员,极受欢迎。

  美国学者杰克·卢尔说,“讲故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闻就是我们每天都讲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主题永远只有几个,比如“灾难”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和“另一个世界”的故事等等。“时代100”用“辍学”、“畅销”、“体制”、“争论”、“取笑”、“官员”等几个关键词给韩寒画了一张速写。这和《时代》去年在“中国文坛坏小子”里讲的故事基本一致,把韩寒定义为叛逆“英雄”,但叛逆的范围和程度有限,略略散发出商业味道和娱乐气息。

  韩寒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公民韩寒、公共知识分子韩寒、杀手韩寒、“市长”韩寒……这些故事体现了不同的立场和视角。《时代》的版本延续了杂志两位创始人之一布里顿·哈登的风格,举重若轻,带点游戏色彩。这在“中国文坛坏小子”中更为明显。那篇文章描述的韩寒做粗鲁动作,打扮“中性”,口出狂言,坏小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韩寒本人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被下了套。他说:“我认为所有的外媒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中国人的。他们往往已经想好了自己的所有观点,甚至在采访前文章就已经差不多构思好了,无论你说什么,他们只需要给你做一个简介,然后把你往人家的文章里一套就好了。”

  西方媒体“看不起”中国往往并非出于无知或偏见,而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指出,(美国喜欢)按照其他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实践或仿效自己的做法和价值观来评判这些国家。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作家阿曼达·贝内特提出,对中国的报道有某些共同的主题,她称之为“谜思”,这些“谜思”表达了“我们对世界是怎样的或应该是怎样的所抱有的希望和期待,甚至还有童年留下的挥之不去的印象”。这些“谜思”包括对发展进步的信念、对弱者的偏爱、对秩序的信念和对伍德思托克音乐节(爱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的记忆。

  贝内特说,这些主题太强大了,所有事实几乎都不可抑制地自动成型来支持它们,尽管中国潜在的情况复杂得多,根本无法用这些简单的“谜思”来概括。

  但是,新闻报道免不了要“概括”,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纳入固定的程式或套路。这不仅为省力气,也是一种“保护”,勾画出一个读者适应的世界,强化他们已有的价值观,让他们感觉安然。

  “坏小子”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百人榜”的背后

  《时代》历来喜欢通过人物讲述新闻,最著名的栏目就是始于1927的“年度风云人物”。这类报道以人物为核心,但要讲的往往并非人物本身,而是人物背后的东西,透过人物揭示社会现状和时代思潮等更普遍的现象、趋势或规律。

  比如,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上榜,仅次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名列亚军。《时代》总编理查德·斯坦格尔说:“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经济8%的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糟糕的境地。所以,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贡献的各国工人当中,《时代》单单选出中国工人,潜台词很明白。《时代》与其说是在称颂,不如说是在批评。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说,中国农民工干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穿最廉价的衣服,用最廉价的商品,吃最廉价的食物,住最廉价的房子。中国工人入选“年度风云人物”榜,符合《华尔街日报》记者贝内特列出的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主题之一:对弱者的偏爱。《时代》的这篇报道引发中国媒体的关注和反思,重新审视所谓“重要的”东西。

  《时代》的另一位创始人亨利·卢斯在中国出生长大,给《时代》留下了关注中国的传统。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甚至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以前,这种关注是单向的。如果说过去《时代》对中国的报道主要是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今天的《时代》同时也要告诉中国,她在西方世界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这样的讯息反过来又在中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时代》在选择中国人物的时候,考虑的不只是西方读者,也有中国读者。

  所以,韩寒上榜“时代100”,《时代》是真正的赢家。借助韩寒,《时代》不仅宣扬了自己的价值观,引领中国人思考讨论公民、言论、互联网监管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同时也让自己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关注、谈论、批评。“影响力人物”年年变,不变的是《时代》的影响力。不仅如此,借助一个个“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专家点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标签

  【作者】史安斌(清华大学传播学者)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时代》百人榜体现了两个原则:草根政治和社会公益。草根政治导向体现为,以互联网为主导,批评政府为导向。这种情况针对中国、伊朗等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通过网站Twitter发动竞选活动伊朗反对派领导人穆萨维上榜,就是这种美式价值观的表现。以敢言、批评著称的互联网“民意领袖”韩寒,也符合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2009年,“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登上过年度风云人物榜。这其实也是美国视角的体现。在美国人看来,正是中国工人的辛勤劳动,才帮助美国以及世界走出全球金融危机,而美国人则是显而易见的受益者。

  《时代》亚洲版的封面人物上,也曾出现过一些中国面孔,比如歌手李宇春、周杰伦,以及体育明星姚明和刘翔等。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是它的美国版。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都曾多次登上过美国版封面,现任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也曾登上过。

  封面人物体现的是专家和编辑的专业趣味,这跟由网民投票选取的百人榜并不一样。然而,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体现了美国人的视角,从美国利益出发。(本报记者嘉文/采访整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时代周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