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有见识
——有关《经典躺着读:从〈诗经〉到〈围城〉》
孙昌建
被此书吸引,先是书名。老实说我对经典是又爱又恨。爱,因为那是汉语里可以拿出来说说的东西,如果百年之后还有图书,我以为值得说的也还是这点东西。经典是一个民族的魂,如果魂丢了,泱泱大国也还是散沙一盘。说我恨经典,因为有时它会被那些无聊的论说变得很无趣,尤其是那些一本正经的论者,自以为字正腔圆就可以成为百家中的一家。向阳的这个书名告诉我,经典是可以躺着读的,不必正襟危坐。
我个人比较喜欢说唐诗的那些篇章,因为要把唐诗说出点意思来,是有难度的。向阳的巧妙之处是先给诗人定位,比如他说李白是“局外人”,杜甫是“漂泊者”,又说白居易是个“俗人”,这样就不会混搭起来了。
李杜白这三大诗人中,我以为最难说的是李白,他基本属于横空出世的,很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味道。向阳先给李白定了政治的性——“以李白的本质说,他不免是政治生活的局外人。正因为是局外人,他才汲汲以求入局,希望一举成名,不耐烦参加科举,他才会参加永王李璘的召聘,他才会在临终前一年,准备参加李光弼的讨伐大军;正因为是局外人,他才会在入局前便想好了‘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这都是围城式的心态”。
接着就拿李白和杜甫来作比较,“杜甫是著名的漂泊者,对世间生活总取平视的立场,深入浅出;李白虽浪迹天涯,人在世间行走,思想却常在高空盘旋,往往是俯视的眼光,浅入深出,想落天外。大江大河大山到了李白眼中,也生生被看走样了。唯恐不够醒目,往往要更加大而化之,才肯推将前来。所以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天姥连天向天横’一类大话。”
说到“俗人”白居易就更有意思了。向阳说白是那个时代的畅销诗人,连妓女都以背诵她的《长恨歌》为荣(并以此向客人索要高价),这有点让白大人哭笑不得。白居易心里很清楚,他想写些什么以及这个社会要他写些什么,比如他也写《卖炭翁》和诸如“最爱湖东行不足”这样的诗,然而他知道,这样的诗只能是给后世看的,要让当时的人们喜欢,恐怕还得是“在天愿为连理枝”一类的言情作品。
现代作家中,向阳偏好鲁迅,这一点跟陈丹青相似,不过他并不偏废周作人和郭沫若等大家,尤其对郭,说他是“戏剧诗人”,说他的学问全靠在日本打下的功底,我以为还算公允。
正文以外,书中还有睿智的批点,比如《水浒传》那一章,“无法无天的幻想是普世性的,不仅中国人有,所谓法制精神最盛的国家亦有。外国固然没有武侠小说,但是强盗小说却是普世皆有的传统。以当今的‘文明观’要求梁山好汉,108个个个都过不了关,杀戮忒重。《水浒传》固然不乏‘邪恶’,但是格林童话何尝没有”。
由此看来,《经典躺着读》是一本极为个人化的中国文学史,从《诗经》一路说下来,庄子、屈原、司马迁……一直说到《围城》。说《围城》又说到钱夫人杨绛先生,说杨的文学成就高于钱先生。说真话,有见识,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有特点的书太少,正如有特点的人。向阳我见过一面,好像也无甚特点,至少作为报人的他显得很低调,然此书一出(已是修订重版),我以为他去大学兼课教书倒可能是大学的幸事了。
向阳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0.1
《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本书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北美卷。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现代化绝非一个轻松浪漫一路高歌的历程,其中也充满了曲折、苦难和阴暗面。虽然美加两国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变迁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为此付出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代价也堪称触目惊心。在经济发展和财富增殖的过程中,契约劳工、种族奴隶制和“血汗工厂”发挥了巨大作用,黑人、印第安人和少数族裔移民为现代化付出了沉重代价,却长期不能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善的成果。
李剑鸣策划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3
《青春无羁》
本书通过青少年的视角再现了1875-194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对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青年文化的史前史作了深刻剖析:毒品、性、对长辈的反抗以及各种亚文化早已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存在过。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青少年的影响清晰可见:比如,在战前法国,年轻人厌恶上一代人的自由主义,渴望通过战争成为某种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在英国,数百万年轻人为了改写历史自愿加入军队,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上百万的青少年即使没有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英〕乔恩·萨维奇 著
吉林出版集团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