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药品招标平台曾是省卫生厅下属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07:26  中国青年报

  药品招标平台曾是省卫生厅下属公司 公司年收入3200万元以上

  湘雅二医院有关人员向记者们介绍医药采购环节时称:医院若是需要某种药品,必须通过招标采购平台——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07年前,该公司名称为“振湘医药招标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湘公司”)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自己不能到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采购。如果自行采购,就会被认定为违法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处罚。

  一些人士甚至暗示,振湘公司是一家代表政府部门的“红顶”公司,代表政府部门帮医院采购药品,颇有背景。

  搜索该公司的官方网站,内容多惊人之处: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为湖南省最早成立并第一个通过资质认证的药品招标代理机构,主要从事医药网上招投标代理服务、医药网上采购服务、医药信息咨询服务,拥有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电子交易系统——振湘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其电子商务平台现已覆盖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娄底、永州、湘西、张家界、邵阳、衡阳等地区,有400多家非盈利性医疗机构通过振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药品网上交易,年交易总金额在40亿元以上。

  此前,多家医院人士透露,长沙市18家省部属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通过振湘公司招标采购。由于这些医院知名度高、患者众多,占领这一市场就等于拿到了一块“肥肉”。

  有媒体称,振湘公司的多名股东的名字与曾在湖南省卫生厅有关机构任职的官员名字相同。其股东刘万准曾任湖南省卫生厅下属二级机构、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股东李献忠是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刘万准曾在2001年8月9日注册成立的湖南振湘医药招标代理有限公司里任董事长,该公司“主要经营提供国家政策允许的药品、卫生材料集中采购、招标代理及医药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公司的办公地址设在湘雅路38号,为湖南省卫生厅机关原所在地。

  记者从有关部门查询到,所谓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有着巨大权力。其8项职责中不仅包括: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制度和办法,以及监管全省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同时,还担负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监管药品企业、医疗机构网上交易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负责建立和完善全省药品集中采购评标专家库,对专家进行监督考核。

  5月18日至21日,记者多次赶赴长沙市工商局、湖南省卫生厅,并两次到振湘公司调查了解,发现此前坊间和媒体所述不甚相符。

  据工商资料显示,振湘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9日,企业类型为有限公司(私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股东及出资情况分别为:刘万准(4.0万)、张佑(12.0万)、廖坚(60.0万)、张勇(3.0万)、周畅(3.0万)、王佐林(3.0万)、郭爱满(3.0万)、陈建志(3.0万)、(小)杨超(3.0万)、李献忠(1.5万)、张海燕(1.5万)、(大)杨超(1.5万)。其经营范围除了药品电子商务外,还有电信增值业务。

  振湘公司现任董事长廖坚告知,该公司原为湖南省卫生厅下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下称“药采中心”)控股的一个公司。刘万准以前曾任“药采中心”主任,负责在卫生局域网内搞采购,同时也搞药品的招投标,是一块牌子两套人马的模式。2003年刘万准退休离职。而“药采中心”因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意见,说该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压力之下,省卫生厅决定将其脱钩。

  根据一份签订于2004年底的协议,湖南省卫生厅把中心所属资产、财产及投资振湘公司的股份一并转交给股份制化的振湘医药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振湘公司付170万元作为对价交换,并承担所有债权债务。原卫生厅的5人由厅里收回,其余聘用人员则自行安排。该协议称,自此卫生厅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不再履行对药品集中采购的职能。

  廖坚称,自己是2004年开始从省卫生厅下面的一个产业协会加盟到振湘公司的。振湘公司原来的负责人是刘万准。与省卫生厅脱钩时,审计亏损22万元。他到任后,觉得政府推行“药品阳光采购”,实行网上采购的模式将成为趋势,便参考外省的平台设置,打造了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当时有很多商务交易平台,没有听说谁有政府背景。我们有10多个股东,也没有什么领导的亲戚在内。”廖坚说,他们所做的是与医疗机构和药品经销公司签订书面合同,争取对方同意委托在平台上交易。

  廖坚说,被媒体指认为在他们公司持有股份的“卫生厅官员”李献忠,本就是振湘公司职工,也是湖南省药品采购方面的专家,为公司的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2009年9月,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成立后,李献忠被该办公室“借调”帮忙。其人事关系和工资仍在振湘公司。

  他表示,根据国家有关精神,湖南省去年开始组建纯公益性的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由此,振湘商务平台的历史使命也将在2010年度的招投标工作后结束。

  5月21日上午,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了解到,1948年出生的刘万准,曾任卫生厅监察室主任,2000年~2003年任药品采购服务中心主任,2003年12月退休。

  而在卫生厅16楼办公的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主任一名,共5人编制。2009年9月3日经湖南省编办批准设立。卫生厅多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李献忠是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从振湘公司借用来的人员,不是该部门的员工。

  对于药品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其收益何来?廖坚说,按照物价局的规定,就是在医院进货价格上收取千分之五或千分之四的互联网交易费用。目前,省内各地市多有当地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如常德天驰、岳阳振兴、郴州惠民等。

  记者查询到湖南省物价局2007年对振湘公司的一份批复文件。这份湘价函〔2007〕67号文件称:“鉴于我局湘价函〔2005〕50号文件执行两年来,社会各界无不良反映,经研究,同意你公司继续收取互联网交易服务费。凡通过你公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可按网上实际交易额向交易双方分别收费互联网交易服务0.4%。

  据此,如果按照该公司官方网站所说的年交易总金额在40亿元以上计算,该公司一年的收入在3200万元以上。

  本报长沙5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洪克非

  专家态度 体制诟病不除 药价难下降

  湖南省卫生界一些人士提出,芦笋片“暴利药”事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目前来看,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并没有使虚高药价下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湖南省政协委员刘伏友曾指出,目前国内医疗体制极度不顺,药品流通购销不透明,中间环节过多,一盒药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最少要经历出厂、审批上市、定价、销售若干环节,20元出厂的药最后到病人手中,价格已翻数倍。因此,体制诟病不除,药价终难下降!

  刘伏友提出,废除医药代表能降药价,国家要痛下决心取消医药购销和医用耗材的中间环节。

  据了解,现在长沙市药品代理公司的医药代表至少在1万人以上,按照其人均月薪6000元左右计算,他们的年收入在10亿元左右。这笔巨大的费用全部加在患者身上,患者当然不堪重负。而如果医院向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厂家直接采购,药费和材料费就会大大下降。

  在美国工作多年回国的湖南某省属医院负责人曾在媒体上撰文称,看病贵、药价高,从宏观上看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政府每年负担的医疗卫生总费用为73%,发展中国家为57.2%,而我国在2007年只负担了19%。以湘雅二医院为例,近几年国家投入仅占医院总支出的3%左右。医院在这种状况下,必然要设法自负盈亏,才能求得发展。

  从微观和医疗操作流程中而言,药品和医疗耗材价格虚高,主要是由于现行医药购销体制不顺。一个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用于老百姓治病,中间需要经过六七个环节,直接导致了医药代表泛滥、药品价格虚高。而医用耗材的厂家利润和进价更高,比如患者装一个人工关节,住院总费用约4万元至10万元,但人工关节医院进价都在两万元至8万元不等,这也是看病贵的主要症结所在。加上趋利的一些医生收受医药代表的回扣,多开药品、开贵药品的现象自然存在。

  他认为,国家应果断取消医药购销和医用耗材中间环节。“既然在燃油税改革中能够取消养路费,我想医药购销的中间环节也是完全可以取消的。”

  他说,价格改革与体制改革应协调推进,如此可以摆脱难以“精确”指导到位的政府指导价带来的“误差”干扰,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厂家应对政府降价而采取药品退市,再改名换姓、高价登台的故事发生。他说,芦笋片的悲剧在于,即便各地的指导价都在出厂价的8~14倍以上,厂家仍难以支撑发展。“这已经不在是药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了。”

  湖南省卫生界一些人士则指出,药价如此虚高的问题,不仅祸害百姓,而且让中央也成了冤大头。现在的新医保和新农合的资金都来源财政资金,如果药价这样膨胀,看病如此昂贵,则国家资金远远不能支付,更会让医改实施困难。

  本报长沙5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洪克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药品 暴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