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印度总统访华系缓和之旅 为强化双边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0:20  CCTV《环球视线》

  CCTV《环球视线》2010年5月27日播出:“天竺国”的来客 印度总统访华,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

  印度第一位女总统、76岁的普拉蒂巴·帕蒂尔,26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首次迎来印度国家元首,也是中印庆祝建交60年的重头戏。

  这位总统的访华行程安排得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文化、商业等,还将先后访问三座中国的城市——北京、洛阳和上海。这次访华,帕蒂尔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媒体记者和政府官员,她的团队还囊括了来自印度企业界的60多位代表。于是《印度斯坦时报》说,此次访问将使两国关系因为边界争端产生一段时间的紧张之后,重新焕发出活力。

  今天就这个我们话题,我们请来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研究员马加力,也是南亚和印度问题的专家。还有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周庆安,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马先生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这次她访华行程三座城市当中,她要出席在洛阳白马寺里面修建的一个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落成典礼。我查了一下,这是一个佛教风格的寺庙,我们现在画面当中看到的就是白马寺,历时5年,耗资400万美元。有人说,其实这位总统这次访华期间,单独挑这样一个落成仪式来参加,其实是要让两国人民包括媒体看到中印两国关系的历史现实,也就是说起始点。这样的解读对吗?

  马加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我觉得这个解读还是比较恰当的。中印交流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想到,白马寺是中印关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东西。

  正在评论 “白马寺”见证中印关系历史

  水均益:

  因为佛教经文最早从印度过来,就是从白马寺。

  马加力:

  白马驮经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当年东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他的宫廷里面转悠。结果后来别人告诉他,这是佛教给你的一种昭示,所以他就决定派人到西天去取经。他派的人迎到了两个游方的僧人,然后就带来了佛经、佛像,就是中印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佛教交流起始的一个点就是白马寺。所以在白马寺我们刚才已经看到,那有一个白马的雕塑,大概记载着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水均益:

  所以印度总统10年来首次访华,参加白马寺这样一个佛教风格寺庙的落成,那肯定是有特殊的含义?

  马加力:

  我觉得具有历史意见,将近2000年以前的事情,现在中印两国人民重新来回顾它、来纪念它、来弘扬它,这意味着中印两国未来的关系,可能走得更好。

  正在评论 印度总统访华是“缓和之旅”?

  水均益:

  而且我注意到,因为之前我们大家都知道,而且我们节目也跟踪过不少期,中印两国,特别是印度有些媒体经常有一些对中印两国关系指指点点的评论,也包括西方一些媒体,给人感觉好像中印这两个崛起的新兴大国有点儿不和,包括边界问题等等一系列冲突。

  这次是10年来第一位来的印度总统,注意到最近两国的媒体,包括国际上的媒体大有缓和之势。于是有人给她盖了一个帽子,说她这次访华是“缓和之旅”,您同意吗?

  专家观点 不仅是一次缓和之旅 更是一次强化关系之旅

  马加力:

  我觉得,第一点,我同意这样一个看法。近两年来中印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由于媒体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印两国民众当中情绪出现了一些波动,两国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波动。

  但是我更愿意说,帕蒂尔总统的这次访问更是一个强化双边关系之旅,就是既有解决过去矛盾、冲突、波折的方面,同时也有促进发展、增强关系的这一方面。

  水均益:

  不仅是一个“缓和之旅”,也是一个强化之旅?

  马加力:

  强化关系之旅。

  水均益:

  周先生,我们一起来和观众朋友,看几个印度方面媒体关于这一次帕蒂尔访华的一些评论。包括他的一些高级官员,你比如印度外交秘书拉奥琪,他在之前的一个发布会上说,“印中两国之间会不时地出现一些刺激因素,不应仅由这些来预测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走向。”

  刚才给大家说了,《印度斯坦时报》说,“会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

  《印度时报》也是印度很主流的媒体,它说“印中关系应该有更加宽广的空间,作为世界上正在崛起的两股重要的国际力量,双方应当大力建设共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印度教徒报》说,“此次访问是中印两国在哥本哈根携手合作的基础上,再次多元、全方位审视两国关系的一次契机,并不局限于谈成某一两个具体问题。”

  正在评论 印度总统访华是“缓和之旅”?

  水均益:

  还是接着刚才马先生的问题,关于这些媒体的评论,我们似乎感觉好像一下子印度媒体缓和多了,而且又看到了全局、看到了战略意义。这种东西是真心的,还是为了配合帕蒂尔总统这次访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周庆安 特约评论员:

  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会认为,观察印度的媒体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短期内来看印度媒体出现缓和的情况,不排除是和最近之间中印之间官方关系的热络和缓和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印度媒体长期以来在对华态度上,缺乏一种共识,我们会发现,印度媒体的话题变更,尤其是在对华问题上的话题变更非常快。

  水均益:

  对。

  专家观点 印度舆论需要寻找对华共识

  周庆安:

  而且在印度媒体中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比较多的英文媒体,它是在印度大城市的精英群体中间;另外一种是印第语的媒体,可能中等以下城市一些群众会阅读这样的媒体。在精英媒体中间,实际上对华的看法,我们经常说这种情绪化的泡沫,其实不断地会浮现出来,这种泡沫经常很有市场。它有的时候拿这几十年来中印关系的历史做文章,有的时候又拿今后中印关系的发展做文章。

  正在评论 “中印敌对说”是情绪泡沫?

  水均益:

  也有的时候拿某一件、两件,甚至于完全无法考证或者不实的事。比如,前不久说抓了一个中国的间谍,其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

  周庆安:

  子虚乌有的事情。

  水均益:

  拿这些东西来做文章?

  周庆安:

  对,之所以拿这些东西来做文章非常简单,因为做这些东西的文章能够强化以往那些没有共识的内容。正因为在这些领域纷纷杂杂的一些讨论,所以才会使得印度媒体开始进一步炒作的时候有平台。所以这次印度总统访华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让媒体可以冷静下来,看一看当我们不再喧嚣的时候,中印关系之间能够有哪些主流话题浮上台面来。

  水均益:

  而且你看,我这儿也有一个资料,有些时候在印度媒体上,两国哪怕有点儿蛛丝马迹的东西,马上就上了报纸的头版。

  另一方面,有些关于两国关系积极的方面,往往放在最后,16版、28版之类的,或者干脆有时候在电视机屏幕之下飞一行字幕,那都是不错的了。

  这次他的总统来,我们正好借机来梳理一下。马先生怎么看这种,特别是处在印度,包括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印两国关系一些负面的消息或负面的噪音,怎么看待这些东西?

  正在评论 中印不信任的“情绪泡沫”从何而来?

  专家观点 印度媒体不只有负面噪音 也有正面呼声

  马加力:

  我们感觉到,就像刚才周先生讲的那样,印度媒体确实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在对华关系上也有不同的主张,有些媒体可能对华攻击的更多一些,有些媒体可能对华态度比较友好一些。所以我们讲,在印度媒体上既有反华的噪音,也有呼吁加强关系的呼声,这是一方面。

  另外,现在媒体也看到这么一点,帕蒂尔总统到中国来,实际上她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全面利益考虑问题的。如果她在这个时候讲出一些不符合国家利益的言论,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总统是代表国家利益,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对外总统是代表整个国家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感觉到媒体有一些变化是自然的。当然,不能排除未来它还会有一些波折,我们意思是,尽量使媒体能够客观、准确、真实地报道中国、报道中印关系。

  水均益:

  那起码有一个问题,因为我发现这次中国媒体特别强调,这是10年来第一位印度国家元首访华。而且说,像中印两个这样的大国,元首、国家领导人的互访,其实频率并不高。

  周庆安:

  不太高,对。

  水均益:

  我注意到,有的媒体,类似《环球时报》就提出一个观点,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一点,正面的声音多一点,那不就等于负面的声音就没有空子吗,这个观点怎么样?

  周庆安: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重要。现在来看,中印之间的这种交流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交流,一个是官方层面的交流,一个是民众层面的交流。从官方层面来说,只要双方领导人能够在双边或者多边的国际场合加强往来和沟通,虽然互访比较少,但是中印领导人在多边国际场合的沟通和交流其实不少,包括在国际性的这种会议上,包括像亚太经合组织一系列会议上都有相应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能起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示范作用,让媒体意识到,实际上就在我们还在讨论一些不着调问题的时候,两国领导人已经走到一起去,他们可能会探讨一个跟中印之间关系非常长远发展的问题。比如说,其实我们都看到,中印之间的贸易从去年以来有大幅度的下降,双边贸易从520亿美元下降到了420亿美元。怎么解决贸易问题?这绝不仅仅只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

  水均益:

  也不是媒体一通鼓噪能解决的,最好是两国领导人坐在一块儿商量商量,哪儿出了问题,我们这两个大国生意才做了这一点儿,应该有一些办法。

  周庆安:

  对。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印度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