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敌人还是朋友?
北京在争取经济利益和维护人民币汇率问题主动权的同时,在外交事务上要采取更灵活的姿态,与美国合作
特约撰稿 丁果
这次在北京召开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照样牵动各方的神经。不管会上双方如何进行对话博弈,结果是实是虚,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因著双方主帅的地位而呈现。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也因著双方参与会谈人数之多(达五百人以上),部门之多而充分彰显出来。
如今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就抱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这次东亚之行,在日本只停留三个多小时与鸠山首相和冈田外相会谈。而在出了天安舰风波大事的南韩,也只停留一天,而把整整五天的时间留给中国,其中包括两天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样,中方作为主办国,也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主持开幕式,发表基调演讲,清楚表明中美关系的原则底线。因此,这次会议,不是要向外部表达中美经过年初的对抗风波,已经重归于好,一片和气,而是要加深中美互动的最佳模式:深入对话,坦诚交锋,寻找共识,提出方案。
当然,对于对话的结果,各方看法不一,美国保守派舆论嘲讽庞大的美国代表团进京,宛如把美国政府的内阁搬到中国办公,只可惜双方制度差异太大,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对全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鲜有互相理解与共识,所以,奥巴马对华政策只是一厢情愿的泡沫。这样的评价,如果出于党派立场,意识形态优先,那也无可厚非,毕竟,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国,与年轻的美国,真的是国情差异悬殊。但是,奥巴马政府和中方领袖都认为,两个大国都能够精锐尽出,坐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部门的全方位战略对话,就是全球化的新希望。
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形成共识,那就是冷战之后美国一强独霸的局面将逐渐改变。当时国际舆论都认为,世界将进入“三极半”格局,美国一极,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一极,中国一极(扩展一点说,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半极。谁知,形势变化比人的观念改变快,希腊债务危机带动欧元危机以及英国政局的变化,欧洲整合的力量突然面临严重挑战,而另一方面,俄罗斯虽然在核力量等方面凌驾中国,但经济的扩张还有待时日,日本则政治危机与经济低迷并举,导致未来十年的世界大格局真的有可能向奥巴马总统首次访华时,刻意讨好中国所提出的“美中共治”架构发展。
问题是,由于中美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传承不同,再加上长期冷战的影响,双方隔阂成见太深,防范心理太强,实际和潜在的战略利益冲突太大,此外还有台湾问题的存在,导致中美关系相当复杂。
经过几次碰撞之后,中国终于认识到,在短期内与美国并驾齐驱是难以达成的。因为中国整体国力仍然偏弱,需要用较长时间来解决国内的棘手问题,所谓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外,则仍然无法找到可靠的盟友,一大堆的战略伙伴,是否靠得住?跟朝鲜这样的“兄弟加朋友”,是否靠得住?还有第三世界的穷朋友,是否信任你?全方位外交不是变相的“孤家寡人”,除非美国硬要挑战中国,跟中国撕破脸,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逼中国摊牌,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中国未来与美国打好交道,还是最大的国家利益所在。
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显示,中美关系的核心还是经济,中国仍然要善用美国市场,美国科技,因此,北京体认到,不能轻易抛售美国国债,这是中国顶住美国压力,同时也是争取美国民心的有力武器,而人民币升值必须建立在综合国家利益思考的基础上,它一定是渐进的过程。北京或许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韬光养晦,但仍然应该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遵循不挑战美国全球战略,其中包括亚太地区战略底线的原则,即使在口号上,都不提“挑战美国第一”的地位,这个“老二哲学”就是继续让美国承担做老大要面临的麻烦,减少中国四面受敌的挑战,中国在成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需要多做几年“学生”。
这就决定了,北京在争取主要的经济利益和维护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的主动权的同时,在外交事务上将会采取更灵活的姿态,与美国合作,比如伊朗问题以及目前正在成为热点的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在这些看似美国的议题中,找到中国的利益点。中美关系的成熟不是解决分歧或者谁让谁,而是建构起一套沟通对话的机制。在不同的议题上,找到战略利益的交叉点,取得妥协,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