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米长卷惊艳世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14:27  CCTV《面对面》

  分导视三:

  百米长卷惊艳世博

  开园前也曾经历惊险时刻

  于正:/其实我自己是吓了一跳,因为里面产生了太多的问题,/离4月20号的试运营大概只有最多两周时间。

  记者:/很多东西还错位是吗?

  于正:都还是有小的瑕疵在里面,有很多都没有做好。

  80后团队完成与历史对话

  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收获

  于正:/我们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有知识没文化的这一代,/但是其实做了世博之后会接触到很多文史类的东西,/其实中国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确实是笔财富。

  面对面专访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览展示主创设计师于正 正在播出

  解说:

  徜徉于这个历史长河中,人们恍惚间回到了宋朝城市生活。仔细聆听,小河会有潺潺的流水声,驼队走过会有驼铃声,市井中小贩在叫卖,河边上的人和船上的人打着招呼,睡觉的人在打鼾,玩耍的孩子在嬉笑,还有读书声、说书声等等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声音和画面一起,再现了宋代开封府热闹的城市生活。

  于正:音乐和音效的两部分,在做音效的时候,我们是前期准备其实并不足,我们请了大概有五六位的配音演员,他们也能模拟小孩的声音,也能模拟老年人的声音,都可以,录了大概有六七十段,我们写好的这个旁白。后来发现在进棚制作的时候,对画面的时候发现远远不够,因为这个画面实在太长了,/发现如果真要把整个画卷都铺满的话,可能某一段声效会出现四五次,在不同的地方。

  于正:还是会让人有很强的重复感,但是时间又来不及了,所以后来我们就叫了我们水晶石/很多声音还不错的员工自己在那儿喊上两嗓子,然后再处理一下,就把它垫在后面,使得整个感觉铺在那儿是有点像繁华状态在里面。/当初我们还想说,到底是用方言还是用普通话,后来觉得说,当初这几百年前方言也指不定该怎么说,还是用普通话,普通话也便于他写。

  记者:所以你们是想过用开封话来说的?

  于正:是有想过这个方法,但是觉得可能配音也会很难,可能写也会很难,因为我们还是肯定以普通话的这个方式来写。现在我们觉得看古装片好像也都是说国语,应该问题不大。

  (水晶石公司)

  于正:这里就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团队,然后这位是我们很多的创作人员的一个代表孙伟,我们在水渠底下的那个八个智慧点的成语,包括那个脚本都是他主要负责来做的,/有一天晚上我们在配音的时候,那个旁白不够了,那天晚上临时也没找着演员,所以我们很多工作人员就上去喊了一嗓子,你都喊了些什么?

  孙伟:就是那个鱼,一群人在桥上看鱼,然后我们就一群人站在那指着那个空间,鱼,好大的鱼,然后自己发挥想象,想象到什么鱼什么鱼,喊这个。然后后来配音的老师说,你们有没有女孩子来,我们配一个小孩儿的声音,我们说没有带。要不这样吧,你们就先配一个,我看能不能处理,然后我们三个大男人尖着嗓子跟那儿捏童音,捏完之后回去一听,弄上还挺好的。

  解说:

  今天的于正终于可以站在这里轻松地欣赏这幅作品了,他已经记不清现在人们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是修改了多少次之后的版本,世博会不能出任何纰漏,工期要求上更是非常严格。回想起设计制作的那段日子,还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在临近世博园试运营的时候,他和创作团队就经历了一次惊险时刻。

  于正:现在想来还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但是当初的时候是非常的紧张一件事情,当我们第一个清明上河图做出来被投射在现场的时候,其实我自己是吓了一跳,因为里面产生了太多的问题,虽然我们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但出来的时候还会有人就飞檐走壁地跑到屋顶上去了,还会有卖包子的小商贩他其实,两条腿站在河里边,也会有人明明在骑马,但是他脚下并没有马,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出来。其实当初真是很紧张,很害怕。

  于正:因为离4月20号的试运营大概只有最多两周时间。

  记者:/很多东西还错位是吗?

  于正:都还是有小的瑕疵在里面,有很多都没有做好。

  记者:怎么会呢?

  于正:不能做到疏而不漏,还是会有很多的漏洞在我们工作过程当中没有排查出来,因为尺度特别大,所以渲染和输出时间会很长,有时候有些小问题发生在那儿,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所以那时候真的是非常的紧张,但现在还算是顺利过关之后回想起来蛮有意思的一个状态。

  记者:告诉我在离4月20号试运行前那两周你们怎么过的?当发现了这么多的小错误的时候。

  于正:那个时候就只有多花资源,多找人,多找机器,连夜输出,去抓这个进度。

  解说:

  虽然现在《清明上河图》已经顺利展出一段日子了,但对于于正他们来说,工作并未结束,184天的世博会,他们每天都要保证动态《清明上河图》清晰流畅地播出,供游客观赏。听了很多溢美之词之后的于正依然十分冷静,对于这幅作品,他仍然留有些许遗憾。

  于正:/有很多的这些人物的动作什么,还是会显得稍微有一点点的僵硬,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吧,可能人物和人物之间缺少一些戏剧性的场景,比如说人物和人物之间、行走的人之间互相的招呼,互相的避让等等这些偶发事件还缺少一些,现在还是稍微显得有点平。

  记者:那还会改吗?

  于正:有机会的话一定会改。

  解说:

  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在2008年曾设计制作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画卷,此次设计世博会展示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让他们又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当这样一群80后的年轻人,用现代的手法去表现中国历史上的艺术瑰宝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完成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于正:/我们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有知识没文化的这一代,一直是偏理工科类型的,但是其实做了世博之后会接触到很多文史类的东西,原来甚至是带有一些抵触情绪在里面的话,其实慢慢慢慢觉得,其实中国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确实是笔财富。

  记者:你们的清明上河图还会有后续的开发,在184天结束之后。

  于正: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我们很想让它走出国门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让老外,让生活在国外的华侨能够看到,而且不单单是清明上河图,我们其实有想法说,能不能有机会把中国传统十大名画,甚至是书法作品,我们都有不同的新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把它给激活,或者说重新演绎出来,这样做成一个系列一个巡展,我觉得是会有蛮有意思的。

  记者:书法怎么做?也没情节,也没人物,也没动作。

  于正:正因为这样,它才会更有意思,/中国文字其实应该是挺具有生命力的,它也是从象形文字演化过来的一种东西,可以做很多图形图象上的一种表达,甚至让文字开口说话,或者表演故事,/其实都可以做的挺好玩的,其实韩国馆有好几届都是以文字为题材做的,做的也挺有意思的。

  再次展示《清明上河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清明上河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