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全兴:贫困母亲不为贫穷掉泪 很伟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4日10:45  新浪嘉宾访谈

  于全兴自述:贫困母亲不为贫穷掉泪,很伟大

  “拍摄的作品中最多不过5张有母亲哭泣的照片。因为我觉得母亲也有尊严,虽然贫困,这些母亲在说生活多苦有多难的时候,她不会掉眼泪。她照样生活,还会去支撑那个家。从这点来说你也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 ——摄影师于全兴

  拍摄缘起 

  早在1995年的时候,幸福工程组委会成立,让我配合这个活动搞一些策划。1996年就开始更深入了解“救助贫困母亲”这个项目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图片,都是文字的东西。就有拍照片的想法,通过影像来记录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

  因为我毕竟在报社兼着一摊工作,尤其是经营、创收这块。这个事情就一拖再拖,领导口头上是答应了,却也拖了好几年,一直拖到2000年下半年,我们在北京开会,碰到了组委会的秘书长,我说我想拍摄一组图片来表达这个主题,她特别高兴,因为在幸福工程成立之后,也有摄影师找到组委会想做这个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谈成。

  我跟领导商量由我来做,那么多年来一直想做这个事情,过去我一直干了十多年的摄影记者。我当时提出来的条件就是,不要任何的报酬,就提供采访方便,费用我们报社来出,是这么着就谈成了。谈成了之后,我就把拍摄区域限在西部。其实我是从贫困的家庭出来的,在接触了这些贫困母亲之后却发现自己那些贫困不算什么,她们在贫困下的生活状态打动了我,触动了我,让我做这件事情。

  困境   

  “第一次拍照回来之后,照片是失败的。因为我还是用过去传统的新闻报道的方式来拍,但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她们这个群体的时候,就发现影像脱不开平庸感觉”

  那个时候就先定下来去青海,当我到玉树的时候,就遇到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主题什么程序,拍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效果,心里根本没底。尤其我过去干的是新闻报道摄影,青海之行的照片失败了。因为我还是用过去传统的新闻报道的方式来拍,但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她们这个群体的时候,就发现从影像脱不开很平庸的那种感觉。

  转变

  那这个时候就思考如何转变,一方面在技术设备上转变,另外就要转变镜头语言的思路,向纪实摄影来转变。

  例如像新闻报道摄影,有突发事件,80%是拍一张,把新闻点找到,讲清楚,那种语言只要能描述这新闻事件的冲击力就够了,不可能做深入报道。新闻摄影有单张,可以转到组照,更深一点转到图片故事,但那也很很肤浅的,新闻图片也有叙事性的,是串联的关系。但是却没有新闻背后的东西。

  纪实摄影,首先她们是并联的关系,都是一个单体,但是说的是一个群体。而且每一个单体有背后的故事,要去深挖故事,跟他们在一块生活,体验他们的感觉,要很近距离,很深入去做。再有,做纪实摄影,做到一定程度,不把摄影做的很重要了,应该从社会学、人类学深入区做,社会学来讲叫田野调查,从那个角度去做了,不把照片看的很重要了。

  坚持十年

  其实我中间曾经中断过一年多,客观上很多事情脱不开身。后来又让我有动力继续把它做下去,是在照片展览之后。在我们做完展览之后,有很多爱心人士,包括年轻的大学生也好,社会上开始出资帮助的人特别多,他们把钱汇给我,我再汇给组委会,有多少这样的人我都数不过来了,那个时候感觉影像的力量太大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幸福组委会有很多项目,做救助贫困母亲这个项目的就只有三个人,而且这三个人非常敬业,方方面面触动了我,很多因素,促使我做下去。

  真实的理解贫困的概念

  我过去采访主要在天津,在我印象中拍的最贫困的地方应该就是河北和天津蓟县那一块。从没去过这么远,走得这么深入。

  以前去青海旅游地区,开会去的,要吃糌粑,那个糌粑有糖、还有放一些葡萄干,很好吃的。但是你到居民家之后,就是用盐、热水来调的,就是咸、苦的那种感觉。一同前往的翻译和乡长根本不吃。

  还有报道中提到的吃苹果的小女孩,你相信吗?她长到12岁没吃过苹果。这谁也不相信,但是那就是事实。在那儿得了病没钱看,就等死。小女孩长那么大,连乡里头都没去过。

  我走了西南和西北之后,发现西北是有地没水,像宁夏,一家5亩地,没水,所以没有收成,可是西南就恰恰相反,那是有水没地,哪怕只种几根玉米的地,他们也要种起来。也没有什么收成。

  当我从大都市的环境中,看到这些景象的时候,触动是非常大的。

  贫困母亲的白描

  因为生活的穷苦,她们的容颜都是无华的,身体都是佝偻着的。但是她们不管是什么,都是为了孩子、丈夫、家,这些是在她们心里第一位的。而且我感觉,我接触的这些贫困母亲,她们对生活的渴望、感觉是一样的,而且都那么纯朴的信守承诺。

  拍摄花絮 

  不拍母亲的眼泪

  我拍摄的那么多作品,里面最多不过5张有母亲哭泣的照片。因为我觉得母亲也有尊严,虽然贫困,虽然在聊天的时候她掉眼泪了,但那是说她伤心的时候掉眼泪了,这些母亲在说生活多苦有多难的时候,她不会掉眼泪的。她照样生活,还会去支撑那个家。从这点来说你也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

  我也曾经被拒绝过

  开始拍照的时候,乡里头随行的人特别多,有时候有4、5个人,老百姓没见过,这些母亲一看那么多人就先懵了。有一次去拍照,就是几个人一块过去的,当地村里的翻译就跟那个母亲沟通了一下,告诉她我们是什么目的等等,然后这个母亲就直愣愣说,“打水行不行”,因为她在做饭。结果她就不回来了,就跑掉了。

  还有一个被拒绝,也在重庆,就死活不让采访,后来当地政府跟她一说,她才明白了。2001年被拒绝的比较多,那时候搞计划生育,她一看来采访,以为是来抓计划生育的,死活不让采访。

  最满意的作品  顾彩莲

  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顾彩莲》的那张。这个画面信息量足。母亲背着自己的孩子,背景不是特别虚,交代了她生活的那个环境。比如房子,左上角露了一个天空,一看房顶上是草,石头堆砌在一块。最后是母亲背着孩子的弯曲的腰。最关键是目光,渴望好生活的目光,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所要的信息都在里头了。而且表情的瞬间抓的很到位。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