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生态立国需要资源水利大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09:28  CCTV《环球视线》

  CCTV《环球视线》2010年6月25日播出:“洪兽”凶猛 中国抗争 世界感叹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劳春燕: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造成数千万人受灾的西南大旱灾,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国再次遭遇了直逼1998年的特大洪水,南方九个省区的受灾人口达到了1003万人,死亡132人,失踪86人,倒塌房屋6.8万间,经济损失大约是145亿元。这几天海外的许多媒体,也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国,那么它们会怎么来描述中国的这场洪水和救灾的情况呢?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看一下。

  解说:

  湘江告急,赣江告急,闽江告急,江西抚河干流唱凯堤决口,电力供应中断,水库崩溃,道路受损,数百万人转移安置。

  6月13日以来的几次强降雨过程,已造成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九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英国卫报报导说“气象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多发的干旱及暴雨灾害,使得洪水的破坏力度大大增加”。

  在江西抚河决口的罗针镇,如今已是一片汪洋。6月24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冒雨深入重灾区江西抚州罗针镇查望汛情、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慰问奋战在抗洪抢先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官兵。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苍梧县安抚灾民的时候,奥巴马总统还在为上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演讲措词辩解。

  今天上午,国务院召开了抗洪救灾紧急视频会议,分析当前汛情灾情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防汛抗洪救援工作,同时各省消防官兵也投入到灾区的救援当中。英国广播公司对此报导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应对洪涝灾害的救援部署,成立了救援协调中心,并及时展开了救援工作”。

  23日,沿长江以南地区,也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的再一次强降雨过程。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在中国,针对洪水的抗争是一场永远的战斗”。

  劳春燕:

  今天来我们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一位是孙哲先生,还有一位是洪琳先生,欢迎两位。其实这些年,海外的媒体很久已经没有关注中国的洪涝灾害了,但为什么今年都会纷纷地把目光投向这次中国的南方汛情呢?洪先生。

  中国南方汛情缘何吸引世界眼球

  特约评论员洪琳: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灾难确实规模非常大,而且是在气候变化,也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大的背景下发生,这种极端的这种天气,自然灾害给人类的挑战很大。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一点,外国媒体在关注中国应对灾害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多难兴邦”。我们看到今年年初以来,像玉树的地震,包括王家岭的矿难,不同灾难的形式出现以后,实际上我们应对得体的时候,外国媒体越来越注意到,中国在应对灾难的时候,发挥它自由体制上的一个优势。因此发现每一次出现灾难的时候,我们出现了挑战,我们去应对挑战,那么在灾难面前,我们摔倒了,我们爬起来,然后变得更坚强。

  这个过程中,包括民族的团结,爱国的热情等等迸发出来,在整个国家的统一协调下,都变成了一个战胜灾难的力量。这个时候,实际上外国媒体关注的就是中国拿什么去战胜这个灾害,是你国力的增强,是你庞大的资源,还是体制上的优势?刚才小片子里说的,媒体上实际上已经点到了,中国体制在灾难面前的优势在哪里,如何运用我们体制去战胜这些灾害?

  劳春燕:

  没错,这次海外媒体不仅仅关注我们灾害的严重性,而且也把很多目光投向了救灾的力度,包括咱们刚才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也上了一个字板给大家看了一下,像华尔街日报,它是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苍梧县安抚灾民和奥巴马总统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上的演讲做了一个对比。

  另外我看还有一些媒体,是把我们水灾的救灾力度跟2005年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的救灾力度做对比,纷纷做这样的对比。不过,也有很多的媒体都在分析说,为什么中国今年洪涝灾害会比往年更严重?孙先生。

  善治国者须善治水

  特约评论员孙哲:

  其实国外媒体现在基本上是给中国的水灾一种巨大的同情。刚才洪琳也说过了,中华民族在整个发展历史上,周而复始,水灾其实是我们一种生态灾难,所以,善治国者你须先善于治水。这种情况下,你看刚刚结束西南地区的大旱,然后突然又迎来了大涝,它的影响面之广,降雨次数之多,损伤人员很多,动辄就影响几千万人,五六千万,比欧洲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

  是什么让南方洪水如此汹涌?

  这种情况下,人西方的媒体对中国给予了很大的同情,也特别关注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原来有很多需要再发展的地方,比如像广州这样的城市,它以前的排水系统都是仿照前苏联的模式设计的。但是苏联你知道,它的地理位置不是一个经常遇到大洪水的国家,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以后怎么去重新翻新这个城市,需要一种大的战略。

  劳春燕:

  我也看到这次西方的很多民众也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都对中国表示同情,以前只听说中国威胁论,这次发现中国虽然说它这些年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是成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的火车头,但是中国其实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德国《南德意志报》它有一个评论,它说在中国,针对洪水的抗争是一场“永远的战斗”,怎么来理解这句话?洪先生。

  洪琳:

  我们中国人说治水,实际上从大禹治水开始,那是几千年前的事情,而且当时就有堵和疏的争论,中国治水是历史的事情,而且多少年来,你比如说回顾这些年的大水,印象比较深刻。1998年的洪水,规模也是非常大,这时候发现,中国这个国土面积比较大,而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西部有高山、高原,东部比较平洼的地方,本来从西到东落差很大,比如到湖南、湖北九省通渠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水灾。因此我们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比美国同纬度的国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条件相近的国家要大得很多。因此从中国来讲,水灾一直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巨大的生态灾难。

  劳春燕:

  所以治水的英雄也是特别多,治水的故事也特别多。

  治灾应是常态平时若灾时 灾时若平时

  洪琳

  所以对我们来说,治灾基本上从大禹治水那方面开始,我们中国一个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治应该是一个常态,因为灾难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不是说你能预想得到的。突如其来就发生了,类似地震这样的灾难,因此治灾应该是一个常态。

  而且我们发现,平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就像防害灾难的到来,平时就应该向灾时一样,这样的话,大家有平时应对的准备,真正灾难来的时候,我们可能像平时一样从容。

  因此这次你看到,这么大的一个水灾,但是从上到下,包括武警、官兵,包括百姓组织调动等等,相对来讲是非常有力的,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范围,整个江南、华南范围,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等,这么大的范围,几乎是欧洲几个国家同时受到这么大灾难的时候,所以我说这个指挥调度确实受到很大的关注。而且外国也在反思也在想,中国这么大的水灾面前,怎么去应对,应对之后他们又能看到什么。

  劳春燕

  很多西方的民众都特别佩服中国政府在这种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再来看一下,也有很多外媒,他们也是特别关注这次洪涝灾害,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一些影响。因为我们看也有一些外媒说,如果多雨天气再持续一个星期的话,可能南方糖类的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包括鱼类、禽类,很多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还有媒体说,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孙先生怎么看这些评论?

  凶险洪水,将留下什么给中国

  孙哲:

  其实在南方九个省受灾的省份里面,不光是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一些很大的伤害,很多工厂它没办法开工了,跨国公司的企业由于它的订单是往欧洲,是往其它的国家送。像雀巢这些公司,它就停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包括中外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也是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特别关心的一件事。

  生态立国需要资源水利大战略

  你看温家宝总理在视察的时候也提到,怎么去尽快地恢复老百姓正常生活,也尽快地恢复这种生产,能保证今年还能够我们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的第二年重新完成保八,或者是保九的经济指标,这对整个中国来说,我觉得从前半年的大旱和现在的大涝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劳春燕:

  非常感谢两位的评论,我们先告一段落,《环球视线》稍后继续。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