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抗震规范与实际灾情相差甚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14:33  央视《面对面》

  解说:我们了解到,康定6.14滑坡事故发生地是正在建设中的水电工程,而一年年前的7.23泥石流事故发生的现场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水电工程,两起事故都缘起于水电工程,这又给我们传迖出怎样的信息呢?

  记者:这两个事故发生点都是水电站的工地,大家会有很多猜测,会只是巧合吗?

  殷跃平:水电工程现在在长江上游是很多的,可能是一个高峰期。

  记者:您大概估算过吗,就是在康定这个县境内大概有多少家水电站?

  殷跃平:我们做过统计,像岷江流域是有70多座水电站,就是从都江堰一直往上面走,非常多,这个地方密度也是不小的。我们从下游开始数,大概可能不到50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比较大型的水电站。

  记者:我看到在康定国土部门的资料说,说康定地震活动频繁,有活动性断层通过本区,地表水系发育,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

  殷跃平:对。

  记者:从科学角度来讲,这样的一个地区应不应该建这么多水电站?

  殷跃平:我到甘孜的一个县去,我就问过当地的县长,我说你们修这么多水电站会有很多问题,包括它的县城都是滑坡。他说我修这么多水电站,自己一年的税收,光税收就有4个亿,所以有4个亿过来以后,发展得就非常好了,心里底气就足了,但是带来这方面负的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水电工程引发了一些灾害,同时水电工程本身也是受害者。

  记者:您说水电工程引发灾害是指什么?

  殷跃平:开挖以后,挖出来的土石方我们叫渣,你往哪儿放?往河里堆的话太多了,肯定要堵塞河道的,只能往支沟里面回填。

  记者:那么会怎样?

  殷跃平:暴雨的时候就形成了新的物源,就是物质来源。就是原来这个地方也可能坡很陡,下雨的时候也可能就是山洪,山洪的危害要轻一点。现在往沟里堆了这么多东西以后,很容易就形成新的泥石流。\所以这一块争议很多,但总的来讲要有序,特别是要重视库区地质灾害的防范。

  记者:所以大家都说要有序、有序,关键这个“序”谁来定?

  殷跃平:从我们专家来讲,要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不要保留地讲出来。

  解说:这是殷跃平在汶川地震中参与抗震救灾时的画面。2008年5月13日,也就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殷跃平赶赴灾区,被任命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次生灾害组副组长,同时担任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专家组组长,重点参与指导灾区地质灾害的排查与应急处置工作。在驻守灾区的45天时间里,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给当地群众带来的重大损失深深触动了他,然而更让他痛心的是,他发现有些灾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早在1992年,地质调查队就曾对北川县城选址存在的危险性作出过明确判断。

  殷跃平:它是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是一个很大的断裂。穿过了新县城、老县城之间。

  记者:当时对于北川能够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说这个地方就是不适宜的?

  殷跃平:就是它的地层,我们可以看到北川的西边是叫砂岩、或者板岩、页岩,就是那种像煤层的那种,黑的板岩、页岩,在它的东边就是灰岩。很明显的就是结构关系反了,结构关系反了就说明它有构造变动,就是断裂了。

  记者:那如果说出这些的话,实际上看的人应该知道风险有多大,对吗?那么会不会,当时的决策者可能也会有压力,就是这么多的人口,我如果不往这儿建我往哪儿建?

  殷跃平:对。

  记者:这个您能理解吗?

  殷跃平:我非常理解,也很无奈,所以我到处讲这件事情,把它作为一个例子,就是要避开活动断裂带。

  殷跃平:一个就是断裂的地震带来的震动,就是像汶川地震以后,很多建筑物被震坏了,另外就是断裂的错动,错动也把房屋错坏了。第三就是带来的,我们叫地震地质灾害。然后你这个地方好好的,几公里滑坡就下来了,也会出现问题。像汶川地震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由于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伤亡的。

  解说:针对龙门山地震带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地质工作者还呼吁当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对地质环境的容量进行有效控制。

  殷跃平:我们提出来了,就是指明从90年代以后,地震逐渐进入到了活跃期,然后要注意地质环境容量的概念,这个我们全都找出这个报告出来。要注意地质环境容量的概念,如果不注意这方面条件的话,就是因为活动断裂层穿过它,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有这一条。

  记者:可是,我们的这个地带上居住了那么多的人,建成了那么多的建筑物,这时候再说要来动,现实或者可行吗?

  殷跃平:首先要做评估,做好评估以后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笼统的,像我们原来说汶川县城大逃亡或者大迁移,整个县城全都搬走,这个不现实,另外也没必要,因为他能在那住几千年,它是有道理的,但是它的规模扩大了,就是本来装不了这么多人,你硬装这么多人肯定出事。所以这一方面我们就要做相应的环境容量的控制,承载力的控制。

  记者:但是会不会说,这句话因为说得比较专业,要注意地质环境容量,那么一般不了解这个的决策者他会觉得我听不太明白,有可能就忽略过去了?

  殷跃平:我觉得他应该很明白的。为什么呢?因为地质工作是基础,然后你上面的规划要依据地质工作,这是在责任里面的。整个算法,我们打的钻,我们挖的槽,或者我们的整个计算没必要要你看,但是我们在结论里面写的清楚。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国家的建设里面缺少这一点,就是对地质环境,区域性地质环境,作为先决条件被忽略了。

  解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地质评价就仓促上马,出现了工程先行,地质工作滞后的局面。

  记者:现在间任何一个水电工程之前,不也是需要进行反复的论证,有可行性的报告才能够上马吗?

  殷跃平:对,现在我们点上的东西做得多。就是打一个洞我们的研究也是成熟的,在地基的问题,你看高楼现在盖的越来越高,我们的研究是成熟的,都有国标来限制。但是对山体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国标是不成熟的。。另外,像在长江上游这些地方,可能更重要的是区域地壳稳定性,就是你必须有区域的概念。就在几条断裂怎么来走,它今后的活动性如何,要有这种大的概念。

  记者:我们现在有这个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吗?

  殷跃平:弱化,非常弱化。但是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我们国家的重大工程都要做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包括广东核电站,我们国家第一座最大型的核电站,我的硕士论文也是在那做的。就是一直在那跑,活动断裂,跑地震这些事情。

  记者:那也就是说,并不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是吗?

  殷跃平:现在从整个工程建设来讲,逐渐用几个参数来取代了这种区域性认证的这种倾向。但是,特别是在强地震活动区或者强烈的构造活动区,光凭几个参数是不行的。

  殷跃平:你像龙门山地区,我们看200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就是建筑抗震规范,把汶川,包括映秀,然后绵竹、什邡、德阳,还有北川、青川,都作为地震裂度7度区。

  记者:是个什么概念?

  殷跃平:一般我们讲基本裂度,像7度以下都不用设防但是最后发生8级地震以后是11度。

  记者:汶川地震之后,不又重新来调了这个参数的标准吗?

  殷跃平:是,调了,然后玉树是调成7度,实际上玉树发生地震的时候是9度,刚刚2年,这不是谁的问题,这是学科的问题。

  记者:究竟是偏在哪儿了?

  殷跃平:西部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新的地区,我们缺少这方面的记录,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的很多学科,很多方法、很多规范,都是从东部成熟的,或者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如果西部我们的问题是国际上都没遇到过的,遇到这个问题你用国外的传统的方法,或者是我们已有的经验来处理,绝对要打败仗。

  记者:我只是看到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现在很多时候地质变成了一个跟班的?

  殷跃平:对。

  记者:这话怎么讲?

  殷跃平:并且有些时候是添乱的。

  记者:谁都知道这样肯定会出事,谁都知道应该做得更细一点,为什么您还说想做工作的人反而认为是添乱呢?

  殷跃平:因为后面我们就提速,你这个地方要做重大工程,水利工程,其他工程,我们只能往前跟进。但实际上你再跟也跟不过它的速度。

  记者:但这怎么能跟呢,你们应该是工程地质先行啊?

  殷跃平:对,从整个国家来是这样,等我们的资料出来以后,你把这个地方圈定是滑坡,或者是灾害点,或者是活动断裂,已经定了,你再把这个资料拿出来,谁也不会愿意听了,已经定了这件事情了,已经在施工了,你来说是滑坡,添乱嘛。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