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今日观察》2010年6月29日播出:“中国独秀论”:看似美言 却蕴深意,以下为节目实录:
而就在前几年,西方媒体还在大谈“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最近,西方舆论却又冒出了“中国独秀论”,声称在世界金融危机当中,西方的经济困难重重,而中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在全球金融危机当中一枝独秀呢?西方媒体提出“中国独秀论”的用意是何在?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一些西方媒体捧出“中国独秀论”,声称中国是最大赢家,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独秀了吗,看似美言,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张鸿:“中国独秀论”就是西方媒体在忽悠
(《今日观察》评论员)
金融危机开始以后,“中国独秀论”和关于中国独善其身的这些论调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金融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中国虽然也有落水的风险,但却独善其身了,因为中国及时的采取了一些救生措施,虽然直到今天也很难说中国已经完全的脱离了危机,但复苏开始时,中国是一枝独秀,生活得很好。
美国《世界日报》的一个标题开始在宏观上表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的是日本的内阁府做的一个报告,2009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百分之八点几,再过20年,203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将达到23.9%,全世界的将近四分之一。事实上,这个概念没有太大意义,因为GDP相当于一个人体重很大,但和是不是能跑得很快以及很健壮是两码事。因为中国在清朝的时候,GDP就一直是世界第一,鸦片战争之前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百分之32点几,将近1/3,但那时候我们真的是一个强国吗?我们真的是可以称霸吗?真的可以一枝独秀吗?这都很难说,所以用这个数字来表明中国是一枝独秀的,就是在忽悠。
霍德明:“中国独秀论”是别国制造的流言蜚语
(《今日观察》评论员)
至少在数字上是肯定不能说中国独秀的。举个例子,巴西是个资源密集的国家,今年第一季增长率9%。印度是劳力密集的国家,也基本上没受到太多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第一季增长率8.7%。非洲的小国家尼日利亚的增长率也很好。这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金融冲击对世界上各种不同形态的国家有不同的冲击,但对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冲击是较小的。
其实在1997年的时候,东亚金融风暴使得当时的东南亚国家的增长率是负的二点几和三点几,但中国在1997年和1998年的增长率是7.8%左右。所以对于这种不同时间的金融风暴,中国的承受力从GDP的增长率上看,的确受的刺激是较小的,更何况从1997年到今天的13年时间里,中国就像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明星。从2000年开始,中国先有“输出通缩论”, 2006年到2007年的时候,开始有“输出通胀论”,到了今天是“中国独秀论”,估计是由于中国在慢慢走红,所以肯定就有很多流言蜚语。
张鸿:西方国家是希望借此来给中国更多自身承担不起 也没必要承担的一些责任
(《今日观察》评论员)
很多西方朋友不理解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增长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增长到彼岸,到底是什么样的?比如说经济非常发达,那是有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包括自由贸易,比如说市场的手是万能的,小政府大市场等等,包括一些政治设计的考量,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摸着石头在过河,而且过得还挺好,他们就觉得不好理解了,也觉得这个规律不好总结,所以他们就会有一个中国模式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没有杂念的,但中国独秀是有一些杂念的。
第一,在第一次金融危机的时候,需要救命稻草,认为中国身材魁梧可以伸出手来救我们,有这样的杂念;第二,复苏的时候,认为中国厉害,中国体量大,有更多动力可以帮助我们增长,就有这样额外的杂念掺杂进来。比如《德国之声》的评论表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给中国施压,包括贸易逆差和人民币的问题,其实都是源自于他们国内的失业率和国内选票的问题,他们希望世界工厂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德国之声》的评论还表示,把中国比做世界工厂并不那么客观,其实中国只是世界上的装配车间而已,并它没有那么大的体量,能承担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中国能保证自己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西方国家是希望借此来给中国更多的自身承担不起,也没必要承担的一些责任。
霍德明:如果不解决经济大国和发展中的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矛盾 西方人就永远看不清楚中国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关于中国,西方的思维一向是非常矛盾的。第一,中国以总量来讲,GDP排名世界第三,马上就要超过日本,排名第二了,算是一个大国了。第二,中国的人均3700美元,但美国人均已经是5万美元了,但中国是世界NO.2,所以这就是矛盾的基本所在。
《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把“中国独秀论”抛出来了,但在一些学者的眼睛里,是比较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举个例子,英国外交政策的总编辑就很清楚的分析,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政策上非常灵活的运用由外转内,所以把经济增长率补了起来,中国的政策在这个时间点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另外,西班牙的《中国政策观察》也很客观表示,要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世界的危机,西方应该理性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避免从一个极端角度再跳到另外一个极端的角度看中国。其实出现的矛盾是,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个经济大国了,另一方面,中国却又是发展中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两个矛盾如果不解决的话,西方人就永远看不清楚。
“威胁论”,“责任论”,再到“独秀论”,不时出现的海外舆论,中国该如何理性面对?
张鸿:捧杀是西方媒体的常用手段 我们不必太在意
(《今日观察》评论员)
捧杀是西方媒体经常用的手段,我们不必太在意,有些杂音是很正常的,但从中国作为一个越来越有影响的大国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习惯于这些杂音,习惯于被议论,习惯于被指手划脚。这就像一个人逐渐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被指手划脚,这时又不可能去堵被别人的嘴,所以最重要的是怎么来面对媒体,面对多种声音,如何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别人,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霍德明:要用中庸之道来看待今天的“中国独秀论”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时候谈中庸之道是非常恰当的,从以前的“中国威胁论”到今天的“中国独秀论”,还要面对个人人均只有3700美元的水平时,我们主要是应该想怎么能提升到人均1万美元,让老百姓生活的好一点,让老百姓的教育和健康等待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一次,在金融危机里,中国从外转内的政策变化使得经济保持稳定,那么如果继续要往内需方面走,还有很多很多路要走。所以,我们要用中庸之道去看这些事情,而主轴在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和自己该走的路上面,那才是我们面对将来一切问题的基本解决之道。
时殷弘:“中国独秀论”反映了西方对中国的期望和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中国独秀在一定意义上还是反映事实的,因为中国采取各种措施,再加上先前的经济增长动力,对于经济衰退的威胁影响最小。今年即使美国经济有复苏,但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火车头之一,或者说中国美国是两个最重要的火车头之一,而且中国在有些方面的重要性比美国还大,这个事实是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的后面就是中国责任论的问题,下面一步就是中国经济应该对世界经济多做贡献,人民币得多升值问题,这反映了西方对中国的期望和压力。
曲星:我们在谈论中国经济形势时 要更加注意不虚美和不掩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其实我们在谈论中国经济形势时,应该要更加注意不虚美、不掩过,所谓不虚美就是不把好的东西说得过多,不掩过就是不要把我们的这些问题掩盖住,不让别人知道,应该以一个更加坦荡的心态来介绍中国的情况。第二,根据我们的能力和需求,实事求是地继续承担我们的国际义务,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被所谓的独秀论所左右。不管它怎么说,我们按自己的国情,按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的现实,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根据我们的判断,来做出我们的决策。
张鸿: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要被看似华丽的数据所蒙蔽
(《今日观察》评论员)
首先,什么论都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论自己?我们自己怎么才能更清醒的认清自己?到底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是做个人、企业,还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不被忽悠并不难,难的是我们自己容易被那些看似华丽的数据给忽悠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强调人均GDP才3000多美元的数字,这在全世界的排名是96位,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无论别人怎么忽悠,我们都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
霍德明:中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全世界媒体都在追逐形神色,所以评论往往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这样才有销路。我特别欣赏“修炼”这个词,中国人讲,大隐于市,在红尘闹市里修炼,是需要功夫的,但这个修炼功夫也正适合于我们今天的国情。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