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城区调整方案出台背后:曾有四区并一区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11:29  民主与法制时报

  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撤销原宣武区、崇文区。撤销后,西城区与原宣武区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区;东城区则与原崇文区合并,成立新的东城区。在学者看来,四区合并的做法,对于平衡南北城经济、共享四区优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城区调整:南北入西东

  □本报记者 杨 明

  宣武区、崇文区,这两个伴随几代北京人记忆、使用时间长达58年的名词,将淡出人们生活。

  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撤销原宣武区、崇文区。撤销后,西城区与原宣武区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区;东城区则与原崇文区合并,成立新的东城区。

  近年来,中国已有数个城市陆续进行大手笔改革调整行政区划,如天津、广州、上海、重庆、深圳等,而许多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也正在酝酿之中。北京选择这个时间点调整行政区划,自然备受关注。

  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老城区占地面积共计62.5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总量并不算大,只占北京市区总面积的5.76%。不过,这四个区集中了绝大部分最高国家机关,加之北京老城几乎集中于此,一撤一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信息发布伊始,疑问声遍布:合并的设想是如何提出来的?合并后,将给北京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北京市此番区划调整,对北京老城区的整体保护,有何影响?

  对于这些疑问,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表示,作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发展建设,增强首都服务功能。北京副市长吉林则表示,四区合并不是“谁吃了谁”,甚至还能在更高水平上保护和发展崇文、宣武的历史文化。

  之后,新华社也给出了“四大有利于”的回复:一是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不过,记者采访到的不少北京市民并未满足于这些解释。四区合并的消息,对普通市民而言,似乎太过突然。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市民在论坛里发帖质疑,甚至奔走相告,希望区域合并的政策能取消。

  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市民告诉记者,对崇文、宣武的感情只是他反对四区合并理由的一部分,他更大的担忧,是合并后,“老北京”将不再。“你还能见老大爷光膀子在胡同里晃悠吗?”他说。

  起因于“南穷北富”

  为何要撤?缘何要并?是否真如批评者所言,此次四区合并的政策,是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

  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曾历经5次调整,到1961年时,形成了16区、两县的格局。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城区,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区。

  在此之后,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四个城市功能拓展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与核心区一起,形成了“城八区”的概念。近年来,先后还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

  对于北京区域调整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行政区划历次调整,都跟经济发展相关联。“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限,必然要引起行政区划的变化。”

  经济发展带动行政区划调整的解释,也为大兴区、亦庄开发区调整所证实。今年2月份,北京市对大兴区、亦庄开发区的行政资源进行了整合,两地领导交叉任职。当时,官方媒体就评论,此次调整“为两地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而此次内城四区调整,实际上也与经济落差过大不无关系。北京很早以前就流传着“东城贵,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的说法,时至今日,四区间的经济发展落差,也未能弥合。这种发展落差,甚至直接反映在民间关于四地房地产价格的说法上:“宁要北城一张床,不要南城一间房。”

  对北京城保护有过长期研究的新华社资深记者王军看到了这种落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制于区划分割,北京四个老城区的建设和保护各自为政,大规模推动“老城区改造”,北京旧城这一“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单体工程”惨遭肢解,还引发一系列全局性问题,“老北京”与“新北京”两败俱伤。

  王军在7月份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四个旧城区纷纷从土地开发要“政绩”:东城区希望把王府井升格为中央商业区,西城区则建立了金融街;崇文区建立新世界商圈,宣武区则建立了传媒大道。“四个区各自为政,同步发展,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对老城区的破坏十分严重。”

  长期从事城市经济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落差如此之大,呼吁四区合并的声音才逐渐产生。

  曾经的方案:四区并一区

  与刘维新持同样态度的学者,并不在少数。而多年来,关于中心老城区过于拥挤、同质恶性竞争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2年9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向北京市政府和规划委建议,把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合并为“首都区”,以强化国家首脑机构所在地和国务活动功能,强化历史保护。据媒体报道,类似的建议,在2003年的一些城市建设研讨会上,还有不少专家提及。

  不过,这些建议并未被采纳。根据当时的会议报道,因为类似的建议,多数学者并未深入考虑过,建议一出,“语惊四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系副主任宋迎昌是建议方案的改良派。当时,他就提出自己的疑问:把四个老城区合并,可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因为“这么大的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

  宋迎昌介绍,从经济理论来看,一个区应有合理的规模,规模太小,管理成本过高,不合算;区域太大,又管不过来。他认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人口基本都在50万至60万之间,如果按照100万人口一个区的通行标准计算,四个区合并为两个区是比较科学的划分。

  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提出建议,应在旧城以外建设多个新的中心,分散旧城原来承担的大部分功能,将人口和交通流量向外转移。这个建议尽管最终未被采纳,却也促成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23个专题研究课题之一——“行政区划规划”课题的诞生。

  同一时间,北京市发改委也就《“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研究》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这个旨在消除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的课题,最终由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夺得。

  但直至2004年年底,真正相关建议草案都未出笼。真正有所起色的时间是2005年。这一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牵头起草的《“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思路研究》正式上报北京市发改委,研究结论是“城区要合并”。

  而就在同一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北京将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总体规划》中,从不同区域定位、人口规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的设想,而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被首次划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此后,社会各界展开了关于北京四区具体合并方案的讨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北京 城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