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企加速海外并购 专家称可打破西方公司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10:14  CCTV《环球视线》

  CCTV《环球视线》2010年7月13日播出:勇闯新天地-中国制造到中国购买,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

  在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想给您看一张彩绘的作品,它是英国《经济学人》发布的一篇报告的封面,这篇报告名字叫做“勇闯新天地——纵观中国的海外并购”。在这个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西服格履的男性,右手提着一个粘着五星红旗的购物篮,这里面塞满了像厂房、石油、装备,而且左手还在不断地捡起汽车、木材、天然气等等。这份报告的编辑在这个文章里面说,这幅画确切地反映出了雄厚的中国资本正在走向世界。

  让您看这张漫画,是因为今天有三条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分别是:中国市值最大的国有企业中石油,正在为并购BP也就是英国石油公司而努力;一家上海民营企业正在尝试着收购意大利的时尚品牌普拉达;还有就是四家中资的财团,正在接洽收购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具体的情况,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解说:

  7月12日,据一价外媒报道,BP预出售价值120亿美元的资产,以弥补漏油造成的损失,而中国市值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正在为收购BP积极努力。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消息成了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

  与此同时,吸引住了众多媒体眼球的还有另外两则消息:一则由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四家中资财团已接洽美国国际集团,希望收购其旗下亚洲寿险部门——美国友邦保险。另一则由法新社报道,上海富客斯公司总裁陆强,耗资2000万欧元购买了意大利时尚品牌普拉达13%的股份,并希望继续增持,成为控股股东。但当普拉达公司发现幕后的买家是陆强之后,随即将余下股权的报价提高了一倍多。报道表示,虽然收购成功率不大,但足以让西方市场感到中国的资本力量。

  今年年初《华尔街日报》就大胆预测,2010年中国海外并购将热度不减,其主要着眼点仍将是资源领域,但价格和竞争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减缓中国的海外并购速度。

  正在评论 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中企加速全球布局

  水均益:

  有关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请到两位,一位是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周庆安先生,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陈平先生。

  陈教授,首先,刚才短片里面提到了,中国海外这几个并购案引发的一些思考。我这还有一些数字,来自于咱们商务部。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433亿美元。所以现在有些人说,用“开门红”来形容中国在海外并购,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似乎已经不够了。有的人甚至用“井喷”这个词来形容。我想问一下您,对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这样的这种并购,是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目前我们看到的这样一种现象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陈先生?

  专家观点 走出去是中国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陈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我认为,“走出去”是中国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因为你知道国际化以后各国都有跨国公司,连很小的国家我们都知道,像芬兰都有全球性的公司。所以中国产业要升级的话,一定要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公司,这是必由之路。

  另外,我觉得像刚刚报道的那个新闻,实际上中国才刚刚开始,除了中国企业认识到收购资源性的公司以外。我认为中国公司错过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比如像去年美国一家非常有名的家电零售商“电路城”破产,竟然没有中国企业表示收购,我认为非常可惜。因为美国的家电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销售网络垄断在百思买少数几个连锁店手里头。所以,如果中国能够购买美国的营销网络,对中国产业的全球化非常有好处。

  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不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只存在营销网络被西方跨国公司垄断的问题。所以中国公司走出去收购西方的营销网络,会打破西方跨国公司垄断,更有利于全球均衡发展。

  正在评论 中国购买——中国制造迅速成长的同胞兄弟

  水均益:

  您这个观点和我们今天这个节目起的标题比较吻合,叫做“勇闯新天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购买”。因为很多时间以来人们好像感觉,中国制造在世界上非常风靡。现在好像又有一个新的词叫“中国购买”,而且有一个评论认为,中国制造和中国购买似乎成了一个同胞兄弟,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结合刚才我们节目一开始给大家展示的那张图片,您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我们怎么解读外国人这么看我们?

  陈平:

  我觉得我们的用词可能要稍微修改一下。如果“中国购买”的话,像中国旅游的人大批地到西方旅游,买西方奢侈品,那是中国购买。中国现在做的东西,实际上应该讲“中国并购”。

  水均益:

  中国并购。

  陈平:

  中国并购,实际上是形成新的全球经济伙伴关系。大家都记得,中国的四大国曾经被西方认为是必然要破产的银行。

  水均益:

  对。

  陈平:

  但是中国大胆地进行战略性的改变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双赢,西方战略投资者也赚钱了,中国的国有银行现在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最有竞争力的银行。所以我觉得,有远见的西方企业,应该欢迎中国资本的并购,因为中国资本的并购不但会扩大它们原有的市场,而且中国经验会改善西方的管理模式。我是中国做过企业和物理的,你会知道,中国领导会卷起袖子和工程人员一起干,不会像西方的老板一样,坐着私人飞机来来去其,高高在上。所以,中国企业的并购会改善西方公司的管理,对它们本身有好处,没有理由惧怕中国资本。

  正在评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何屡遭失败?

  水均益:

  对,没有理由惧怕中国资本,但是确实有人在惧怕。比如说,周先生,我给您看几个数字,外媒的一些评论。说“中国海外并购的不断增长,让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大肆购买像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这样的收购引起了美国人的担心,担心日本要买下整个世界”,现在有人担心中国要买下世界,我们怎么看,您怎么看?

  专家观点 中国不雨,世界何须绸缪

  周庆安:

  我觉得,如果中国要买下整个世界,那首先要让中国制造整个世界。因为现在我们中国的并购能力,根本没有在这个世界上下起一场暴雨。我们经常说未雨绸缪,中国没有下这个暴雨,世界何须来这样绸缪这件事情,而且这种绸缪确实有一点过度的担心。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虽然这些年来中国并购的步伐在加快,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对它们来说还是一个完全空白和陌生的市场,它们才刚刚进入到这个市场中。比起当年日本的并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当年日本在美国的并购活动,其实大范围是产业方面的购买,比如你看到的洛克菲勒中心,圆石滩的高尔夫球场。这种产业方式的购买,它带有不可替代性,也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个洛克菲勒被日本人买走,那就是日本人的了,就不是美国人的了,但这是美国人盖起来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美国人当然心里自己会有这样一个担忧。但是,中国的并购其实集中在企业,而不是产业环节。企业环节它有成长性,它有可再生性,对于很多美国企业来说,中国适当的战略投资的引进,中国的并购,能够使得这个企业有一个更好的资金来源,双方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发展。所以,这种并购其实并不是谁吃掉谁,而是画出一块蛋糕来,大家选择一个最好的分享方式。

  水均益:

  而且我注意到这次的新闻里面,比如说像上海一个民营企业要收购普拉达。之前实际上它已经拥有了它百分之十几的股份,结果一听说这个企业是中国人的公司,普拉达马上就涨价,甚至于把他原来收购的股价,原来可能是几个亿,两三个亿,一下子变成7个亿。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这几年见的不少吧?陈先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态?我就不太明白,外国人怕中国人买他们的企业,然后变成不纯粹了,还是担心中国的资本呢?

  陈平:

  我认为核心的问题是,西方企业对自己的定位如何估计。你比如说IBM出售个人电脑部分给联想,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为什么?因为IBM认识到联想是中国成长最快的企业,它让联想购买的话它不会赔钱,因为是换股,它还会从联想的成长当中获利,然后来投资它更有希望的产业部门。

  但是对于普拉达来说,我认为他们是非常短见的,因为你要知道现在中国是成长最快的高端奢侈品市场,实际上欧美的消费大量下降。如果中国企业购买它的股份的话,它的销售会增加,它会获利。但是它如果恐惧中国人吞并,中国资本完全可以去并购其它的企业。但是,应该让中国消费者知道,天下只有朋友和朋友做生意,没有朋友和敌人做生意的道理,所以我相信中国有知识的消费者,以后会拒买普拉达的产品,会买它的竞争的产品,然后让它们自己选择,到底你和中国在生意上是做伙伴还是做敌人,我认为聪明的人自己会做选择。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企 并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