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贸专家称下半年我国出口增幅减缓不可避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11:36  瞭望

  《瞭望》文章:外贸“前高后低”的全年图景

  受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政策及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出口增幅减缓不可避免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进出口总值25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出口13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进口1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在7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中,中国6月份的外贸数据无疑是靓丽的。尤其是该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纪录,创下中国外贸历史新高。

  实际上,不仅仅是6月份,整个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方面的几乎所有数据都有着上佳表现。6月份39.2%的同比增长率,竟然是上半年所有月度总值中同比增长率的最低值。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高达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增长52.7%。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受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政策及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出口增幅减缓不可避免。

  进出口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仅从进出口总额来看,2010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不仅将2009年上半年的损失“捞”了回来,比2007年上半年也不少,甚至与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上半年相比,出口额和进口额还要分别高出5.8%和14.5%。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上半年的外贸形势基本上按照年初预测的形势在发展。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而且还初步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而在年初,市场普遍预期,外贸需要2~3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今年外贸将保持20%增长。目前看,当初的判断略显保守。

  综观上半年,尽管有去年基数低的原因,但进出口数据的良好表现,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首要的一点,就是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的回暖,带动出口向好。

  虽然上半年世界经济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回暖态势并未像有的人年初所预想的那般乐观,甚至于时常会有“二次探底”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各国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整个世界经济目前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本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季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就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调高到了4.6%,比4月报告中的预测值增加了0.4个百分点,

  尽管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缓慢而乏力的,要彻底完成由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向后危机时代的转换尚需时日,但相比较去年同期的“暗无天日”,今年上半年的表现至少是让人看到了“光明的曙光”。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最先感受到了这样的改变。表现之一,就是在国外实际消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基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补充库存,中国出口企业依然能接到大量订单,尤其是在中国企业擅长的日用品领域,表现更加明显。

  从上半年的出口产品类别看,家具及其零件、电话机、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出口增速高于43.9%的平均增速,出口增速在44%~70%范围内,显示出外部市场需求回暖。

  实际上,年初的用工荒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种趋势。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用工荒,都至少说明了一点,即企业的订单增加了。

  从数据上看,自去年底恢复正增长以来,出口增速也是一路走高,并在5月触及有可能是年内高点的48.5%。势头之猛超出市场预期近10个百分点。虽然6月份增速放缓,但出口值却创了新高。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引致突击出口现象,从而带动6月份出口。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6月22日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从7月15日开始,取消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主要分成六大类,包括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料、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以及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

  在出口大幅回升的同时,进口的飙升对上半年外贸数据的贡献同样重要。

  “进口的激增,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率先回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表示。

  在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一共33种商品中,其中数量同比下降的只有8种,且除了2种以外,其他的降幅均不到20%。而在数量同比上升的商品中,增幅超过25%的达到了9种。

  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上半年进口增加的关键因素。从金额来看,上述33种商品中,同比下降的只有3种。这说明,至少有5种商品的进口数量虽然下降了,价格却上升了。而在数量同比上升的商品中,金额的增幅也大多明显高于数量的增幅。例如废铜的数量只上升了16.9%,但金额却增加了275.8%,而钢坯及粗锻件、焦炭及半焦炭、未锻轧铝、成品油等商品的出口金额增速也超过100%。

  新兴国家拉动外贸增长或成长期趋势

  在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上,一种名为“呜呜祖拉”的当地乐器,让人们认识了南非人特有的助威方式。而此前一则宣称90%的“呜呜祖拉”产自中国的报道,也让人们再次见识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实力。

  虽然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尚待确证,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往来确实增长较快。1~6月,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总额为108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56.1%。

  这只是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在结构方面新变化的一个缩影。

  从出口的角度来说,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其表现就是,“虽然对传统的贸易伙伴,出口增长速度相对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明显低于对一些主要的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速度。”赵晋平说。

  海关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他的说法。上半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2194.2亿美元,增长37.2%。与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1719.9亿美元,增长30.2%。日本以微弱优势超过东盟重新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额为1365.5亿美元,增长37%。

  可以看出,虽然增长速度尚可,但都低于平均水平。与之相对应,上半年,我国与许多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总额同比增幅都超过了5成。例如,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1364.9亿美元,增长54.7%。与“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的双边贸易也有不俗表现。其中,与印度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04亿美元,增长54.9%。同期,巴西跃居我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263.9亿美元,增长60.3%。此外,我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也达到了257.5亿美元,增幅为51.6%。

  对于此种变化,赵晋平认为可能是比较长期的趋势。

  “在一定意义上这符合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导向。而且从全球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都是在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它们在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市场地位也会同样上升。”他表示,今后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也将是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半年进出口方面的另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贸易顺差的大幅缩水,553亿美元的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5%,甚至在个别月份还出现了贸易逆差。

  “虽然上半年,出口和进口都有大幅增长,但受国内市场回升快于国际市场回升的因素影响,进口需求回升的速度远远快于出口的回升速度。”李健表示。

  “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如矿产品、石油等,出现了量价齐增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进口的上升。”赵晋平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为了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国内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出口来看,资源性特别是‘两高一资’类商品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慢于平均增长水平,一些金属类商品还出现了负增长。”

  一增一降之中,顺差自然减少。

  在赵晋平看来,促进贸易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贸易顺差的减少符合预期的目标。

  “但是如果下降的幅度太大,就会对整个经济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因此他提醒,在调控过程中,要避免顺差大幅度地下降,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下半年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的进出口在近期不断恢复,但受访专家提醒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特别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很多国家采取了紧缩性的政策,这样会导致欧洲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甚至不排除市场收缩的可能性。

  2009年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当年对欧盟的出口占到了全部出口的19.7%。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略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这说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估计下一个阶段这种影响会逐渐显现。”赵晋平谈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严重时是在今年4、5月份,而其对外贸易的实际交易和订单的影响时间差是在3~6个月,因此估计7月份以后,我国对欧洲,特别是受债务危机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国家的出口增速的放缓会更加明显。

  此外,作为债务危机的另一大受害者,欧元今年以来持续大幅度贬值。赵晋平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暂时性可能会出现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情况,但是只要主权债务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在一定时间内依然会比较疲软。

  “欧元的贬值无疑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加大对欧盟出口的压力。反过来讲,欧元的贬值会有利于从欧盟的进口。进口有利,出口不利,使得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有可能会大幅减少。这对我国整体贸易顺差的缩小幅度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作为比较,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为1085亿美元,占到当年全部顺差的55%。而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全部顺差也只有553亿美元。

  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是将来我国进出口面临的一大挑战。去年国际上对华贸易制裁和贸易救济措施是创纪录的,而此种情形至今还在继续,甚至其领域还在继续扩大。不单单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资本密集型甚至有些加工贸易方式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受访专家还提醒,虽然目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要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迅速增长,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压力也将逐步加大,未来中国进出口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恶劣。

  除了外部因素,一些国内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下半年的进出口产生制约。例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势头相对加快;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尤其是最近一些事件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示范效应,提高了对中国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预期。

  “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有利于提高长期的贸易竞争力。但是从短期来看,毕竟会给对外出口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赵晋平建议,鉴于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稳定外需的政策,不宜过早退出。应该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出口 增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