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洁篪谈南海问题:中国是南海周边国家友好战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9:57  CCTV《环球视线》

  《环球视线》2010年7月26日完成台本《杨洁篪外长七问驳南海问题歪论》,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劳春燕:南海问题是否会成为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突出议题,是中国代表团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等国家在会前和会议期间的一系列动向,使中方有了这样的一种预料。果然,美方没有听中方的劝告,在会上发难了,美国国务卿希拉克·克林顿,根据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大谈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大谈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谈在南海问题上反对胁迫,反对使用武力或者是以武力相威胁等。

  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和合法权益,推动南海问题在声索国之间通过双边谈判,妥善解决,维护南海的稳定,杨洁篪外长做了发言,谈得一气呵成、胸有成竹。杨外长通过答问的方式,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揭露了一些人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图谋。今天我们也请到了特约评论员尹卓先生和宋晓军先生,一起来解读。

  首先想请教一下尹卓先生。为什么希拉里会在这一次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对南海问题发表意见,什么用意?

  正在评论 希拉里·克林顿为何突然高调谈南海

  尹卓 特约评论员:非常明显的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在竭力想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意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盟和中国这几年关系发展得太好、太顺利了,双方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10+1”的大自贸区,今后可能形成“10+3”,甚至加上印度的“10+4”,甚至加上澳大利亚的“10+5”这样的大自贸区。这是排除美国的,美国没有参加进来,这是一个。

  我们双方之间的高官互访已经成了定制,双方军事交流也非常频繁,舰艇互访,在海上联合演习。另外,双方在反海盗、反恐、海上安全等一切磋商,进展得也非常顺利。军官之间的互访也进行得很好,另外还有军事留学生之间的互派。在各个层面上我们跟东盟关系都发展得非常好,大家看看,大湄公河流域的建设,从我们云南出来的高速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另外今后可能还有越泰国地峡和缅甸油管的铺设。这些大计划都使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外交关系越来越紧密。

  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何插手进来,奥巴马声称要做一个“太平洋总统”,怎么插进来?这是想插手的一个点,就是拿硬杠子进来撬,想撬开,愣把中国和东盟撬开。

  劳春燕:美国凭什么说南海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呢,宋先生?

  专家观点 欠债的人来“砸场子”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我觉得,其实美国一直就想重返南海,在冷战期间他一直在南海,包括比如说越南战争期间泰国的帕塔亚基地,最早的时候从泰国派飞机给达赖集团运枪支的就是在这个地方,在东南亚。后来越南战争失败之后,美国人撤出东南亚,当然它的市场也随之就撤掉了。原来他拿住东南亚的时候,是因为美国给了东南亚很多的市场加工,就是代工贸易。

  现在就像尹老师刚才说的,中国随着“10+1”,包括我们的零关税,特别是我们中央提出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如果一旦产业的天花板顶起来,跟东盟之间会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在这种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双方之间可能会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安全机制。美国人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欠了14万亿债的人,美国人欠了这么多债,他看你买卖做好了,说的直接一点,他是来“砸场子”,“砸场子”用了一种挑拨离间的方式。但是,我觉得他这样做是非常不体面的。

  劳春燕:那现在杨外长也针对希拉里的这一番言论发表了“七问七答”,这“七问七答”的核心是什么,尹先生?

  专家观点 友好协商 和平解决

  尹卓:应当说,友好协商、和平解决,这是核心问题。因为应当说我们和东盟之间历来就是友好的邻邦,这是非常清楚的。比如说我们跟越南,现在海上有争端,但是越南我们最早从黑旗军开始,19世纪开始联合抗法,然后是在二次大战期间联合抗日,包括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在抗日期间都是我们坚定的盟国。以后在1947年我们又联合抗法、联合抗美,在整个反殖民主义战争里,中国一直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友好战友。另外,我们在联合国、在其它地区组织里合作非常好。

  因此我说,大家完全有条件坐下来,又是第三世界国家,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发展经济,这是大家的共同利益。要发展经济就要有一个和平友好的环境,这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因此在这个利益基础上,有这么一个共同的过去,有鲜血凝铸的友谊,我觉得我们可以友好协商,坐下来和平解决问题。

  劳春燕:关于杨外长在南海问题上对希拉里的驳斥,我们节目明天还会持续关注和解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